•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東京顯仁坊位置考辨

      2015-01-31 12:33:08孫廷林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禮部貢院

      孫廷林

      (暨南大學 歷史系,廣東 廣州510632)

      隨著坊市制度的廢弛,宋代形成廂坊制度。王瓘《北道勘誤志》記載了東京各坊之名,《宋會要輯稿·方域·東京雜錄》列出了東京各廂及所轄之坊,但均未指出各坊具體位置?!稏|京夢華錄》僅記東京街巷,未載坊名。故完全復原宋東京廂坊布局成為難題。近拜讀梁建國先生《北宋東京的住宅位置考論》[1](下稱“梁文”)一文,該文通過搜集豐富的史料考訂北宋東京私人住宅的位置分布并分析其特點,讀之獲益良多。然千慮之失,賢者不免。梁文認為顯仁坊屬“浚儀縣外城城北左軍廂”等涉及宋東京廂坊布局的一些觀點,頗值得商榷。不揣淺陋,草就此文,不足之處,祈方家正之。

      一、宋東京諸廂坊不隸兩赤縣

      雖宋初沿用唐代汴州舊制,大內(nèi)南面正中御街以東和大內(nèi)以東屬開封縣管轄;御街以西和大內(nèi)以西屬浚儀縣(后稱祥符縣)管轄;外城東部南部以及附郭屬開封縣,外城西部北部以及附郭屬浚儀縣;兩縣都設縣尉,主管所轄地區(qū)的治安。但這只是傳統(tǒng)概念的沿襲,因宋代“東京新城以內(nèi),為開封府直接管轄,新城外才劃歸兩赤縣處理行政事務”[2]69。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以后,附郭諸廂坊似也不再屬兩赤縣管轄?!端螘嫺濉份d:“置京新城外八廂。真宗以都門之外,居民頗多,舊例惟赤縣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廂吏,命京府統(tǒng)之?!保?]8657廂吏作為“廂的長官,品秩比縣令要高,或者品秩平行,于是縣官的職權(quán)逐漸縮小”[4]308。自此以后,由“廂吏”管轄東京城內(nèi)、城外諸廂坊,直屬開封府,形成府、廂、坊三級行政管理機構(gòu)。熙寧間王瓘編纂《北道刊誤志》載,赤開封縣所轄之廂是“京東第一、第二、第三,京南”。所轄之坊有“安節(jié)、明義、清明、含暉、務本、嘉豫”[5]25?!俺嘞榉h本浚儀縣”,所轄之廂是“京西第一、第二、第三,京北第一、第二”。所轄之坊有“天馬、天苑、天泉、金城、開化、乾耀、皋門、福慶、建陽”[5]30。兩赤縣所轄之廂坊均僅限于東京新城外的附郭廂坊。周寶珠先生指出,“神宗熙寧三年(1070)開始,京城的行政機構(gòu)實際上成了開封府、都廂、廂、坊四級了”[2]76?!对S九域志》所載更為明確,開封縣轄“六鄉(xiāng),赤倉一鎮(zhèn)”,祥符縣轄“八鄉(xiāng),陳橋、郭橋、八角、張三館四鎮(zhèn)”[6]2,更可證兩赤縣沒有管轄東京城內(nèi)、外諸廂坊。故東京內(nèi)外廂坊直屬開封府,而不再隸開封、祥符兩赤縣。

      習慣上,人們長期沿襲東京城內(nèi)外諸廂坊分歸開封、祥符兩縣所轄的傳統(tǒng)概念。如南宋初年《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仍載:“第二甲第一人,甘焯,本貫開封府祥符縣咸寧坊;第二人,沈文,本貫開封府開封縣汴陽坊?!保?]90然而梁文謂“開封縣下轄內(nèi)城左軍第一廂、開封縣內(nèi)城左軍第二廂……浚儀縣(后改祥符縣)下轄內(nèi)城右軍第一廂、內(nèi)城右軍第二廂……以及附郭的京西第一廂、京西第二廂、京西第三廂、京北第一廂和京北第二廂”[1]。并認為“東京外城的東部在行政上隸屬于開封縣外城城東左軍廂”、“外城的南部在行政上屬于開封縣外城城南廂”、“外城的西部在行政上屬于浚儀縣外城城西右軍廂”、“外城的北部在行政上包括(原文如此,按上下文意,“包括”似應為“屬于”)浚儀縣外城城北左、右軍廂”[1],著意突出東京諸廂坊分屬開封、祥符兩赤縣所轄。但如上文所論,開封、祥符兩縣并無管理東京內(nèi)、外諸廂坊之權(quán),此甚是顯而易見??讘椧紫壬^早提出這一認識,“東京內(nèi)外城及東京附郭近郊一些民、刑各事,是直接屬于開封府和殿前三司、左右軍巡院的,兩赤縣似無權(quán)過問和受理的跡象”[8]350。周寶珠先生進一步指出,“全部市區(qū)的管理權(quán)都收歸開封府直轄,兩赤縣只能分管諸鄉(xiāng)的農(nóng)村了”[2]69。這一結(jié)論已是學界共識。

      二、顯仁坊屬東京新城東左廂

      梁文認為顯仁坊屬“浚儀縣外城城北左軍廂”[1]。其“(五)開封縣外城城東左軍廂”言:“該廂共八坊:滋德(溢德)、永濟、清和、睿明(春明)、汴陽、崇善、宣陽、安仁?!保?]《宋會要輯稿》載:“新城內(nèi)城東廂九坊,曰滋德、永濟、清和、顯仁、睿明、汴陽、崇善、宣陽、安仁。”[3]9272不知梁文何以刪去“顯仁”一坊,認為“共八坊”。及讀至梁文“(八)浚儀縣外城城北右軍廂”、“(九)浚儀縣外城城北左軍廂”兩部分[2]31-32,方才恍然。梁文(八)(九)兩部分合起來即“城北廂”,有二十一坊。而《宋會要輯稿》載:“城北廂二十坊,曰夷門、昌樂、永寧、永平、豐義、崇慶、安興、延慶、玄英、咸宜、安定、崇化、保安、泰寧、嘉慶、保寧、永順、延昭、福善、安化?!保?]9272梁文則多出“顯仁”一坊。

      梁文何以把《宋會要輯稿》明確記載歸屬城東左軍廂的顯仁坊妄自刪除,并妄增入城北左廂軍呢?細讀之,方發(fā)現(xiàn)是受了陳學霖先生《兩宋京師“皮場廟”考溯》[9]406-416(下稱“陳文”)一文的誤導。梁文言:“有學者進一步考訂出,皮場廟位在原玉清昭應宮的東偏別殿,舊為章懿太后御容殿,火災后修葺為萬壽觀,與禮部用為貢院的開寶寺為鄰。”[1]即得自陳文。梁文對此不加考辨,即盲從陳文“萬壽觀應在顯仁坊之內(nèi)”的結(jié)論。北宋東京萬壽觀之位置極其明確,屬于外城北右軍廂,不可能在外城東左軍廂的顯仁坊之內(nèi)(詳見下文)。梁文采信陳文之結(jié)論,為彌縫該結(jié)論,只得妄改《宋會要輯稿》之記載。陳文之誤來自于對《燕翼貽謀錄》“皮場廟”條的誤讀。為便于展開,不妨引出原文:

      京師試于禮部者,皆禱于二相廟。二相者,子游、子夏也……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于皮場廟,皮場即皮剝所也。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傳聞皮場土地,主瘍疾之不治者,詔封為靈貺侯。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為鄰,不知士人之禱始于何時,館因何而置廟也[10]36。

      北宋東京士子在二相廟祈禱,南宋行都臨安晨華館的皮場廟與禮部貢院為鄰,士子們皆在該皮場廟祈禱。陳文言:“王栐所言廟址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為鄰,對考察皮場廟的所在及為何士子往試禮部要去皮場廟祈禱,提供了重要線索。”[9]408接著陳文引龐元英(?-1082)《文昌雜錄》言:“北宋時‘開寶寺為禮部貢院’,又言‘開寶寺試國學進士’,而王栐謂廟在萬壽觀與貢院為鄰,可知皮場廟在開寶寺附近。按下揭吳自牧《夢粱錄》‘惠應廟’(皮場廟南宋之易名),引《會要》謂‘神在東京顯仁坊,名曰皮場土地祠’,則萬壽觀應在顯仁坊之內(nèi)?!保?]408-409陳文之誤即在此?!堆嘁碣O謀錄》所言“今行都試禮部者”、“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為鄰”,所指乃南宋情形。陳文以此南宋之狀況,比附龐元英《文昌雜錄》所載北宋“開寶寺為禮部貢院”之狀況,得出“萬壽觀應在顯仁坊之內(nèi)”的結(jié)論,其誤在所難免。

      南宋臨安萬壽觀確與禮部貢院為鄰?!遁浀丶o勝》載:“萬壽觀,《中興會要》云:紹興十七年作萬壽觀?!保?1]24《咸淳臨安志》云:“萬壽觀,在新莊橋西,紹興十七年建……晨華館,在觀之東?!保?2]154《夢粱錄》亦載,南宋時“禮部貢院在觀橋西”[13]133。禮部“貢院墻壁本自低矮,年來傾圮,如西邊一帶,抵靠別試所晨華館,而斷垣及肩,踐踏成路,傳泄之弊,多由此出”[3]5365??梢?,南宋禮部貢院確確實實與萬壽觀之晨華館為鄰。

      考南宋臨安的皮場廟?!断檀九R安志》載:“惠應廟,即皮場廟。在城中者四:一吳山,一萬松嶺,一侍郎橋,一元真觀。”[12]700《夢粱錄》亦言:惠應廟“即東都皮場廟。自南渡時有直廟人商立者,攜其神像隨朝至杭,遂于吳山至德觀右立祖廟,又于萬松嶺、侍郎橋巷、元貞橋立行祠者三”[13]127?!秹袅讳洝匪灾憳蚱鰪R,即《咸淳臨安志》所言之元真觀皮場廟。“元真觀,在禮部貢院西”[12]718,“元貞觀,貢院西巷”[13]134,元貞即元真。可見元真觀皮場廟與禮部貢院、萬壽觀為鄰,位于萬壽觀東、禮部貢院西的晨華館內(nèi)。正因該皮場廟鄰近士子考試場所禮部貢院,加之“斷垣及肩,踐踏成路”,士子們順道至皮場廟禱皮場神保佑至為近便,才出現(xiàn)“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于皮場廟”的場景。恰驗證《燕翼貽謀錄》所載“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于皮場廟……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館,館與貢院為鄰”。但王栐所記僅指南宋臨安,絕非北宋東京情形。

      北宋東京萬壽觀與禮部貢院絕不相鄰?!独m(xù)演繁露》卷二“萬壽觀”條載:“大中祥符元年(1008),造玉淸昭應宮,至天圣七年(1029),災,止存長生及章獻本命殿,因葺以為萬壽觀?!保?4]501可知玉清昭應宮的位置,即北宋東京萬壽觀之所在?!稏|京夢華錄》載:“萬壽觀在舊酸棗門外,十王宮前?!保?5]106又“玉清昭應宮,位于內(nèi)城天波門外以東至舊酸棗門以西”[16]。故可以確定北宋東京萬壽觀位于東京外城北右軍廂,大體位于東京城正北。而禮部貢院則位于東京城南。宋初,田錫言:“尚書無聽事,九寺三監(jiān)寓天街之兩廊,貢院就武成王廟,是豈太平之制度邪?”[17]307可證宋初禮部貢院設在朱雀門外御街西的武成王廟。又據(jù)《東京夢華錄》載:“東至貢院、什物庫、禮部貢院、車營務、草場街、南葆真宮,直至蔡河云騎橋。”[15]59可見禮部貢院在朱雀門外御街之東。國子監(jiān)與武成王廟隔御街,東西相對,此時禮部貢院應在國子監(jiān)附近,則禮部貢院位于敦教坊[5]30。上述記載均顯示北宋禮部貢院位于東京城南部,無論如何不與城北萬壽觀為鄰。

      北宋何時以開寶寺為貢院,史載不詳。龐元英《文昌雜錄》僅言:“元豐乙丑(八年,1085)正月,以司勛員外郎彭次云為郎中。開寶寺為禮部貢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貢箋與夫所考試卷,須臾灰燼,略無遺者。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號,至是火。詔以太學為貢院,再令引試,前此未有也。”[18]59開寶寺位于舊封丘門外大街以東,屬于外城北左廂,與天波門、舊酸棗門之間的萬壽觀相距亦甚遠,并不相鄰。開寶寺禮部貢院火災之后,還曾以太學為貢院,太學在國子監(jiān)東,也當在敦教坊[5]30,故也位于城南。因此北宋禮部貢院無論在武成王廟、朱雀門外御街之東,還是在開寶寺、太學,都與萬壽觀距離甚遠,兩者不可能相鄰。

      因陳文誤讀史料,致其所得結(jié)論“萬壽觀應在顯仁坊之內(nèi)”、“北宋東京城的皮場廟原位于外城東北隅顯仁坊的萬壽觀內(nèi)之晨華館”等[9]414,均難以成立。陳文之誤又為梁文采信,為彌縫漏洞,梁文乃妄改《宋會要輯稿》的記載以俯就己論??傊瑩?jù)《宋會要輯稿》等史料所載,顯仁坊應屬新城東左廂九坊之一,而不屬如梁文所言的“浚儀縣外城城北左軍廂”。顯仁坊具體位置所在,筆者愿在東京整體功能布局的基礎上,據(jù)史料所載之位于顯仁坊的機構(gòu)、廟觀、住宅,以及顯仁坊相鄰諸坊,試作合理推斷。

      三、顯仁坊具體位置考探

      宋東京城的布局,尤其東京外城,諸如軍營、街巷里坊、倉場、諸司的布局,是在后周世宗顯德間奠定的。顯德二年(955)四月,下詔營建東京外城,“詔展外城,先立標幟……其標幟內(nèi)俟縣官分畫街衢、倉場、營廨之外,聽民隨便筑室”[19]9525。為便于東京城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詔書明確規(guī)定“候官中劈畫,定軍營、街巷、倉場、諸司公廨院”[20]320之后,方許百姓隨便筑室。因此,北宋東京外城的倉場、諸司、街巷、坊市的布局便是在此次城市規(guī)劃中奠定的。宋人即言:“世宗征淮,(王)樸留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闊。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guī)為?!保?1]343宋朝大規(guī)模整修京城,唯有神宗熙寧八年(1075)至元豐元年(1078)。但這次整修,主要是加高、加厚城墻,“元豐初,重修外城僅五十里,增卑培薄,屹然崇墉,遺國家萬世之業(yè)”[3]9357,對東京城內(nèi)各廂坊功能區(qū)的布局無大的影響。

      顯德間建東京外城時,外城各個功能區(qū)的規(guī)劃布局,相當程度上受當時東京水運交通的影響和制約。五代至宋初,五丈河水運對中原王朝的作用舉足輕重。大運河、汴水的漕運自唐末即陷于中斷,“汴水自唐末潰決,自埇橋東南悉為污澤”[19]9532?!胺接缥匆?,京師儲廩仰給,唯京西、京東數(shù)路而已。”[22]129為解決五丈河水量不足,顯德四年(957)四月,“詔疏汴水一派北入五丈河,又東北達濟。至是,齊、魯舟楫皆達于京師”[23]5957。至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太平興國六年(981)吳越納土后,五丈河的漕運地位漸被取代,汴河航運中心體制才確立起來[24]353。故唐末至宋初,五丈河的漕運對中原王朝至關(guān)重要。因此后周顯德年間對東京外城的布局規(guī)劃中,官營手工業(yè)作坊、眾多倉場庫及相關(guān)諸司勢必較為集中地規(guī)劃于東京外城東北部、五丈河沿岸,即外城城北左廂、外城城東左廂北部等緊靠五丈河或距五丈河較近的地方。即便到宋初以后,汴河漕運恢復后,也只是在汴河沿岸新增建倉場庫,而五丈河沿岸的布局沒有大的改變。明此整體布局,就為確定顯仁坊的具體位置奠定了基礎。

      顯仁坊內(nèi)分布著眾多官營手工業(yè)作坊、倉場庫。皮角四場庫即“在顯仁坊,掌受天下骨革、筋角、脂硝,給造軍器、鞍轡、氈毯。舊一場三庫,景德三年(1006)并三庫為一庫”[3]7174。《文獻通考》亦言:“皮角場,掌收皮革、筋骨,以供作坊之用,置官與東、西作坊同?!保?5]卷57皮角場庫又稱皮角場、皮角庫或皮角四場庫,是宋代國家軍器生產(chǎn)原料骨革、脂硝、角筋等的加工、收貯中心。顯仁坊內(nèi)還有鑄務[3]7262、提點修造司[3]3798等官營手工業(yè)作坊和城市建設管理機構(gòu)。皮場廟,也位于顯仁坊?!秹袅讳洝份d:“惠應廟即東都皮場廟……按《會要》云:神在東京顯仁坊,名曰皮場土地祠?!保?3]127因鄰近皮角場庫而得名。以皮角場庫、皮場廟為中心的街巷稱為皮場街,分布著私人住宅。王安石、陳睦(字和叔)即曾居住于此街。王安石《呈陳和叔并序》言:“嘉祐末,和叔以集賢校理判登聞鼓院,同知太常禮院。宅皮場街,有園數(shù)畝,中置二槨磚袤丈,北戶臨溝,略彴通街,旁作小屋,毀輜車為蓋。某以直集賢院為三司度支判官,以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同管勾三班院。間度彴,飯車蓋下,隨所有無,坐臥磚上,笑語常至夜,如此三歲?!保?6]卷17還有皇族趙令愔“元祐二年三月丙子,卒于顯仁坊私第”[27]440。

      顯仁坊內(nèi)布局已如上所述,下考顯仁坊鄰近的夷門坊?!堆怪俱憽份d:“仁宗即位,改大理寺丞,賜五品服,監(jiān)在京皮角場、廣積倉?!保?8]519則廣積倉與顯仁坊皮角場庫當相去不遠?!皬V積、廣儲二倉,受曹、濮諸州所運,謂之北河”,“廣積第一倉、左右騏驥院倉、天駟監(jiān)倉三倉受京北界諸縣”[3]7549。廣積、廣儲諸倉收儲京東、京北諸州縣所運糧谷物料,沿五丈河分布。二倉在夷門山,屬于五丈河諸倉[29]158。五丈河諸倉位于新城北左廂九坊之一夷門坊。“夷門坊,此坊在夷門山上,開寶寺上方院在該坊內(nèi)”[8]365,可以確定,夷門坊位于新城北左廂的南部。與夷門坊相似,顯仁坊內(nèi)也聚集著倉場庫和官營手工業(yè)作坊,其生產(chǎn)營造材料必依賴于五丈河的水運和五丈河諸倉的貯存。如上所述已經(jīng)確知皮角場位于顯仁坊,而鄰近皮角場的廣積倉屬于夷門坊,然則顯仁坊的位置即當緊鄰夷門坊。因此,顯仁坊即當位于外城東左廂的西北部,緊鄰外城北左廂南部的夷門坊,整體上位于東京城東北部。

      后周擴建汴京外城奠定了宋東京城內(nèi)的基本布局,從當時影響汴京城規(guī)劃布局的因素著眼,不失為探究宋東京城廂坊具體布局的一個思路。顯仁坊屬宋東京外城東左廂九坊之一,位于外城東左廂西北,西接內(nèi)城東城墻,北鄰夷門坊,整體上位于東京城東北部。這一初步看法,是從歷史文獻記載中推測而來,究竟是否確實,則有待于考古發(fā)掘工作的進一步驗證。

      [1]梁建國.北宋東京的住宅位置考論[J].南都學壇,2013,33(3):24-38.

      [2]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

      [3]徐松.宋會要輯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晁載之.續(xù)談助[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王存.元豐九域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4.

      [7]佚名.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8]孔憲易.北宋東京城坊考略[C]//鄧廣銘,等.宋史研究論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9]陳學霖.兩宋京師“皮場廟”考溯[C]//朱瑞熙,等.宋史研究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2006:406-416.

      [10]王栐.燕翼貽謀録[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1]王象之.輿地紀勝[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12]潛說友.咸淳臨安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

      [13]吳自牧.夢粱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4]程大昌:演繁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5]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6]李合群.北宋東京布局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5:97.

      [17]王稱.東都事略[M].濟南:齊魯書社,2000.

      [18]龐元英.文昌雜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20]王溥.五代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1]歐陽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2]王曾.王文正公筆錄[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3]王欽若.冊府元龜[M].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6.

      [24]青山定雄.唐宋時代的交通與地圖地志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1963.

      [25]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6]王安石.臨川集[M].四部叢刊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

      [27]范祖禹.范太史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8]王珪.華陽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9]久保田和男.宋代開封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禮部貢院
      元代禮部尚書任職考略
      《黑圖檔》所見盛京禮部祭祀管理的職能
      蘭臺世界(2021年5期)2021-12-28 02:37:03
      明代鄉(xiāng)會試貢院研究述評
      江南貢院
      科教新報(2020年33期)2020-12-28 02:34:39
      南京江南貢院的“三門”
      大眾考古(2020年3期)2020-12-21 03:20:50
      金朝禮部宗教管理方式芻議
      史學集刊(2019年2期)2019-03-26 01:01:30
      元朝宮廷音樂考論
      《禮部志稿》的作者、成書與版本考述
      江南貢院──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見證
      檔案與建設(2015年5期)2015-06-14 03:06:10
      閬中貢院
      岷峨詩稿(2014年2期)2014-11-15 03:21:29
      稷山县| 元江| 岳普湖县| 常州市| 师宗县| 宕昌县| 普格县| 同心县| 东丰县| 新密市| 新兴县| 湖口县| 沅陵县| 科尔| 子洲县| 鸡泽县| 凤山市| 河间市| 永寿县| 平昌县| 高陵县| 莲花县| 林州市| 仁布县| 临朐县| 石门县| 平和县| 嘉兴市| 利津县| 景泰县| 公安县| 莲花县| 和林格尔县| 中卫市| 新民市| 梧州市| 尉氏县| 东光县| 扎鲁特旗| 邹城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