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摘要】長媽媽多次出現(xiàn)魯迅的作品里,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她那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在《狗貓鼠》里她踏死了魯迅心愛的小隱鼠,印象中她會講故事,她是個粗人,不太愛小動物。然魯迅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寫了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jīng)〉》專門來回憶她,那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讓魯迅先生對她念念不忘?
【關(guān)鍵詞】阿長;山海經(jīng);文本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阿長與《山海經(jīng)》”,并列式短語,阿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山海經(jīng)》是一部什么樣的書?他們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他們于魯迅而言意味著什么?
文章起筆就開始介紹長媽媽的身份,她是帶領(lǐng)我的女工、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稱她為長媽媽,似乎略帶些客氣,這個“似乎”值得玩味,是真客氣?大概不是,緊接著介紹這個稱呼的來歷,原來這個稱呼跟她沒關(guān)系,是沿用別人的,一個連自己的姓名都不為人所知的身份卑微的老媽子。這樣一個長媽媽,我一開始就提到:“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這似乎定了一個基調(diào),前面一部分就是寫“我”對阿長的討厭,文中具體描述中的用詞,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憎惡之外,還有“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實在是無法可想了”“我所不耐煩的”“嚴重地詰問”等等,但是,難道阿長就真的那么討厭嗎?她生的“黃胖而矮”“脖子上還有灸瘡疤”,真的不好看,她喜歡切切察察,好搬弄是非,她還不許“我”走動,常威脅“我”要向母親告狀,夏天還常擺成“大”字的睡相,從字面上看,無論哪一點都不討小魯迅的歡喜。但是我們來讀一讀那些刻畫長媽媽的文字,似乎不會使她產(chǎn)生反感,來看她的兩個動作的經(jīng)典描寫:
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讀到這里的時候,總有一股忍俊不禁的感覺,寥寥幾筆,一個雖切切察察,卻也沒有多少心眼,即所謂心寬體胖的鄉(xiāng)下女人形象就躍然紙上,她顯得那樣真實,她就是在我們身邊真切存在的普通人,因此只要一提起阿長或阿長這一類人就立即想到那上下?lián)u動的手指、那床上的大字。這樣一個雖顯粗俗但卻有著率真性情的長媽媽,給我們的感覺,不是討厭,是不是還有點可笑可愛?
在那元旦古怪的儀式上,長媽媽的語言、神情、動作處處透露出她的認真執(zhí)著,“你牢牢記住”“你要記著”“她極其鄭重”“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她惶急地看著我”“搖著我的肩”等等,這認真執(zhí)著中透露出來的是她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是對“我”的未來的祝福。這不是可親可愛?她教給“我”的道理:“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要撿起來吃下去”,長媽媽把她所知道的習俗傳統(tǒng)全部告訴“我”,這嘮嘮叨叨中不是透露出長媽媽對“我”最真誠的關(guān)懷嗎?
那長毛的故事讓我們又看到長媽媽講故事的天分,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嗎?在較真地強調(diào)自己的作用時,讓人忍俊不禁,帶著一點傻傻的純真不讓人覺得可愛嗎?
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我們讀到的是一個率真、認真、純真的長媽媽,顯得那樣真誠、真實,讓人覺得可笑、可親、可愛。
終于提到了《山海經(jīng)》,這是一部什么樣的書?“我”渴慕的一本書,什么叫渴慕?不是一般的羨慕,而是渴望到了極點?!拔摇钡目誓绞菑囊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他愛種花草,愛和孩子們往來,有情趣愛小孩,性格里有天真、浪漫的因子,他的書多而且特別……,“我”只在他的書齋里看見過草木花鳥獸蟲魚的雜書,這些在三味書屋這樣的正規(guī)學堂里看不到的,在這里,魯迅第一次知道了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jīng)》,聽說了“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這些喚起了少年的“我”無窮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這些在學堂里受到嚴重壓抑,以至被扼殺的。因此,對“我”來說,《山海經(jīng)》就不只是一本書,而是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種生活,是尋求一個新的天地的希望所在。所以,“我”一坐下,就對《山海經(jīng)》念念不忘。后來得到后,它就成為“我”最初得到的最為心愛的寶書。多年之后,“我”對里面的內(nèi)容依然印象深刻,而此之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不得不說是《山海經(jīng)》引發(fā)了“我”對藝術(shù)甚至是對文學的熱愛。
問題是有誰會關(guān)心“我”內(nèi)心的渴求,有誰能滿足“我”生命成長的需要?家長、老師、學者、年長者都不會不能,“我”早就有這樣的遭遇、經(jīng)驗:在三味書屋里,老師不愿意回答我好奇的問題,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就在這時,絕望中阿長挺身而出,她給“我”帶來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jīng)》!“我”從未對她有過期待,就是說了也沒抱過一點希望,所以這是一個完全意外的驚喜!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種神奇的力量是什么?她真心真意地關(guān)心她的哥兒,她看到我念念不忘失魂落魄的樣子,她心疼,她就要設(shè)法去滿足孩子的愿望,而且她想到做到:我給你買來了!她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痛痛快快、自自然然地為哥兒做了這么一件事,然而在“我”,卻是一聲“霹靂”,“全體震悚”,面對這樣一位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我”真心實意的阿媽,“我”怎能不產(chǎn)生新的敬意?這樣一位真心真意的長媽媽不是那樣的可親可敬嗎?
至此,長媽媽的好因為這套《山海經(jīng)》在“我”心中變得明晰了明確了。所以,作者滿懷深情地寫了她不幸的遭遇,表達了深深的同情。全文最后一句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神來之筆表達了魯迅真摯的祈福,情感達到最高潮!在這樣深情的祈禱中,長媽媽“率真、認真、較真、純真”的形象再次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她的“真摯、真誠、真心、真意”讓我們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