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宗鑫
摘 要: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往往努力去記住每個單詞,而最終仍舊無法用這些詞匯迅速流利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而詞塊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對提高英語學習者整體語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詞塊;詞塊教學法;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2-0252-02
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基本要素并且承擔信息的載體,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注重詞匯學習的廣度,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詞塊。在傳統(tǒng)教學中人們往往注重單詞的記憶,而沒有看到詞塊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一、詞塊的定義和分類
1975年,Becker首先提出了詞塊(lexical chunks)概念,認為語言的儲存和輸出并不是以單個單詞為單位的,那些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塊結(jié)構(gòu)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Lewis認為,詞塊是指通常在一起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單詞,這種不需要分析的整體(wholes)或者塊(chunks)成為語言學習中的原始材料,通過這些原始材料,學習者去觀察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上被看作是語法的語言模式[1]。人們通常認為的詞匯即vocabulary,是指單個的詞。不同的研究者對于詞塊進行了不同的定義。如濮建忠對詞塊下的定義是:“詞塊是一個具有一定結(jié)構(gòu)、表達一定意義,允許不同抽象度的、頻繁使用的、預(yù)制的多詞單位?!盵2]這些定義很好的界定了詞塊的特征和性質(zhì)。
由于對詞塊的定義不同,因而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詞塊進行了不同的分類。本文采用Michal Lewis的劃分方式,Michal Lewis根據(jù)詞塊內(nèi)部的語義聯(lián)系和句法功能,將詞塊分為4類:(1)單詞和多詞詞匯。即在字典中能直接找到的單詞和固定組合。如:simple,let out;(2)習慣搭配。如:National emblem, stage fright;(3)慣用句型。指具有一定語用功能的詞組。如:So what, whats more;(4)句子框架和引語,它通常作為篇章首段的句式。如:Its said that……
二、詞塊教學法
詞塊教學法是Michael Lewis在其1993年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中提出,其主要教學原則為:語言是由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構(gòu)成的(language consists of grammaticalized lexis,not lexicalized grammar);學習者和語言知識體系是由各種詞塊構(gòu)成的語庫,而不是語法規(guī)則+單詞;語言是一個宏觀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微觀的機械裝置。Lewis提出,不應(yīng)把詞塊法僅僅看作是由語法教學向詞匯教學的轉(zhuǎn)變,因為語言是由多詞的預(yù)制語塊構(gòu)成的,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法規(guī)則+單詞”。以往的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法認為句子的生成是靠語法把單詞組織起來;詞塊教學法卻認為“詞”的概念應(yīng)該擴展到詞和固定組成形式。但詞塊法并不否認語法在外語教學中重要地位。學生學習詞匯時應(yīng)注意學習詞匯的語境、語用、語篇意義,幫助學生掌握單詞和單詞組合,從而在交際中自如得體的使用詞塊,進而達到交際目的。詞塊教學法認為,把詞塊看作是一個的整體去理解和產(chǎn)出的能力是語言習得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由于交際中固有的母語語言習慣常常難以用英語正確的表達思想,以及英語使用過程中的選詞錯誤、搭配不當?shù)榷加绊懥苏Z言流利準確的表達,而詞塊的整體性調(diào)用與短語的直接使用使學習者不必顧慮語法的規(guī)則,從而能夠準確流利迅速的表達。詞塊的整體記憶以及詞塊的相對固定性都使得語言學習變得行之有效。而單詞往往一詞多義、一詞多性,無法確定單詞的意義和詞性從而影響學習者對語篇的理解。
三、詞塊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一)培養(yǎng)學習者的詞塊意識
詞匯的學習,并不是要求學習者掌握大量的單詞,而是使學習者充分應(yīng)用所學單詞,掌握已有單詞的固定組合形式要比重新組合單詞或者學習不常用的單詞有用得多。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把眾多單詞的形、音、義記得滾瓜爛熟,但在應(yīng)用時卻不知道如何使用,選詞錯誤、搭配不當、思維定勢、過分依賴母語等問題嚴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積累詞匯時未能對紛繁復(fù)雜的單詞進行“詞塊化”,割裂了詞與詞之間的有機關(guān)聯(lián),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詞匯的靈活應(yīng)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生的詞塊意識,使學生在學習詞匯時不再孤立的逐個對單詞進行記憶,充分組合記憶詞塊,在腦海中形成由詞塊組成的語料庫,方便在使用時得心應(yīng)手的提取使用。引導(dǎo)學生對于詞塊進行識別和分類,從而進行迅速有效的記憶,形成良好的詞塊學習記憶習慣。
(二)增強詞塊的輸入
語言的輸入對于語言學習者十分的重要,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只有語言學習者記住也就是輸入大量原汁原味的詞塊,才能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詞塊的大量輸入能有效的避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避免學習者面對孤立的詞匯所造成的不正確的表達。如:萬事開頭難的正確表達應(yīng)該是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busy,而不是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at the beginning.后者正是母語負遷移的影響而造成的根據(jù)母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創(chuàng)造的語言表達。
增強學生辨認、學習詞塊,有效的輸入詞塊,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并熟練使用詞塊,并且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學習過程中,應(yīng)該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詞塊在學習內(nèi)容中所傳達的信息,結(jié)合學習內(nèi)容,了解詞塊所應(yīng)該使用的語境,并對所接觸的詞塊分類整理,建立自己的詞塊語料庫,以便在表達時,可以有效的迅速提取。
Sinclair和Renounf在其所倡導(dǎo)的詞匯教學大綱中指出,教授詞匯,不應(yīng)該鼓勵學生掌握大量的單詞,而應(yīng)使學習者充分利用所學單詞,掌握已有單詞的組合要比學習不常用的單詞更為實用。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者應(yīng)該以詞塊為單位,而不是以單個單詞為單位,從整體把握句子、語篇,重視詞塊及其組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以詞塊為單位,使學生在學習中不要將詞塊孤立化,深化不同語境中詞塊的表達意義,并且以多種方式進行練習,加強學生語言輸入的深刻印象,是深化課堂詞塊教學的重要語言輸入思路。
(三)加強詞塊的輸出
詞塊有著相對固定的語法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提取詞塊相比較單一的提取詞匯并且重組速度快捷,有利于準確流利地道的表達。多提供詞塊輸出實踐的機會,教師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為學生充分創(chuàng)造練習的機會,設(shè)計相應(yīng)的語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上都得到練習,如英語劇、電影配音、角色扮演等。學習者需要有輸出機會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塊,多次練習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久而久之孰能生巧達到運用自如的學習效果。只有培養(yǎng)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大量接觸并且辨認提取詞塊的能力,從而學習應(yīng)用將詞塊使用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有效的調(diào)用提取詞塊,強化詞塊的輸出能力。
宋德生指出,記憶可以通過組塊(chunking)的策略把單個的信息組成較大的語塊,從而擴大短時記憶的信息加工量,促成信息迅速、高效的編碼[3]。詞塊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習者克服選詞錯誤、搭配不當、思維定勢、過分依賴母語等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習者流利準確的表達思想,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起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宋德生.組塊效應(yīng)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9).
〔3〕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lián)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