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賢等
摘 要:研究通過問卷的方式調(diào)查了常州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現(xiàn)狀,并根據(jù)調(diào)研結果分別對常州市在校大學生心理資本在性別、年齡、是否擔任職務及出生地等方面的差異性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總結,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心理資本;常州市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7394(2015)01-0068-09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最早源于經(jīng)濟學、投資學等領域[1],它是能夠導致個體積極行為的,具備開發(fā)性、可測性以及相對穩(wěn)定性的積極心理因素。[2]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轉型的加劇,企業(yè)競爭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及學者開始意識到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心理資本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乃至個人競爭的重要優(yōu)勢。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人力資源的新生力量來源,其心理素質與潛能開發(fā)更關乎著未來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但是,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階段處于生理上基本成熟,心理開始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過渡期,心理的矛盾和沖突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矛盾更加劇了大學生內(nèi)心矛盾與沖突,[3]加上目前我國大學生普遍存在自我同一性延緩的現(xiàn)狀。[4]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
本調(diào)查以整體抽樣的方式,選取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常州工學院三所高校共1 500名學生參與調(diào)查,有效問卷1 197份。
本研究依據(jù)柯江林等在《心理學報》上的心理資本量表,采取“6點計分”,每題最高分為6分,最低分為1分。題項采用正向計分制,共35題,各維度題數(shù)分布為: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和興趣分別為6題,求學滿意度為5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for Win13.0軟件包處理。
二、結果分析
(一)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基本情況
由表1可發(fā)現(xiàn),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總均分4.367,說明常州市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處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M=4.489)得分最高,興趣(M=4.427)和樂觀(M=4.372)分別位于第二、第三位,求學滿意度(M=4.351)、韌性(M=4331)和希望(M=4.236)則位于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二)常州市不同類型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水平差異研究結果
1.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性別差異研究結果
由表2可知,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常州市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韌性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且男生高于女生。
2.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在擔任職務方面的差異研究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大學生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F=6495,p<001)、興趣(F=4.103,p<0.05)、求學滿意度(F=4.806,p<0.01)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興趣和求學滿意度方面得分最高的是校級(系)干部,其次是班級干部,最后是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且校級(系)干部顯著優(yōu)于班級干部和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大學生。在希望、韌性和樂觀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3.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年級差異研究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F=4.196,p<0.01)、希望(F=4.944,p<0.01)、韌性(F=5.987,p<0.001)、樂觀(F=7.801,p<0.001)、興趣(F=6235,p<0.001)和求學滿意度(F=3.471,p<001)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和樂觀方面三年級優(yōu)于其他各個年級,在興趣方面一年級優(yōu)于其他各個年級,在求學滿意度方面,其他如研究生之類相對較高。
4.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學生類別差異研究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F=4.071,p<0.05)、樂觀(F=3.055,p<0.05)、興趣(F=8.220,p<0.001)和求學滿意度(F=17.274,p<0.001)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在自我效能感和求學滿意度方面本一的大學生優(yōu)于本二、本三的大學生;在興趣方面,本二的大學生優(yōu)于本一、本三的大學生;在希望、韌性和樂觀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5.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出生地差異研究結果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出生地的大學生在韌性(F=5.375,p<0.01)、 興趣(F=4932,p<0.01)和求學滿意度(F=2.925,p<005)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分析發(fā)現(xiàn), 在韌性和興趣方面, 大中城市優(yōu)于其他出生地的大學生, 在求學滿意度方面, 農(nóng)村優(yōu)于其他出生地的大學生; 在自我效能感、 希望和樂觀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分析與討論
(一)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基本情況
研究發(fā)現(xiàn),常州地區(qū)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總均分別為4.368,說明常州地區(qū)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處于中等以上水平,這與李林英、肖雯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diào)查研究》中所得結果基本一致。[13]常州地區(qū)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在自我效能感(M=4.489)方面得分最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學生正處在青年晚期,對自身充滿肯定和自信;另一方面由于測量的全部是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品質,因此,不排除被測試者在填答試卷時有朝著社會期望方向作答。在希望(M=4.236)方面得分最低,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點:第一,大學生處在高中學習和步向社會的過渡期,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面對著多向選擇,對于未來還沒有細致深入地考慮和規(guī)劃,因此在生活中還有沒有尋找到更多的希望;第二,部分學生還未適應大學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第三,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使大學生對高校生活產(chǎn)生了倦怠感,迷茫而失去了希望和方向;第四,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是事務也繁雜,學習、生活、各種社會活動等會讓學生的生活有波折,因此使其心理資本也會有起伏;第五,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面對考研與就業(yè)問題,都會使人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導致其對自我定位缺乏正確認識,對未來生活期望較低,所以在此維度上得分較低。
(二)常州市不同類型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水平差異研究結果
1.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性別差異討論
常州市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在韌性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且男生高于女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興趣和求學滿意度各維度生沒有顯著差異。而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調(diào)查研究中男生在韌性方面心理資本高于女生,這可能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關,男生在責任方面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面對挫折時能比女生更加理性地分析問題,因此,常州市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在韌性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
2.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在是否擔任職務方面的差異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興趣、求學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希望、韌性和樂觀方面則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曹杏田、勵驊(2011)的結論一致。[6]說明自我效能感、興趣和求學滿意度維度對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有正向影響力,心理資本水平較高的學生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校級(系)學生干部比班級學生干部和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同學有更多的與人交際的機會,社交、社會實踐、社會活動等方面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因此,其心理資本水平在自我效能感、興趣、求學滿意度方面最高。
3.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年級差異討論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樂觀、興趣和求學滿意度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點:第一,大一新生進入一個新的學校,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校園生活中,對其而言都是全新的體驗,因此一年級的學生在興趣方面心理資本水平優(yōu)于其他年級;第二,大三學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和樂觀方面優(yōu)于其他各個年級,主要是由于大三學生在知識儲備和社會實踐技能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步,心理資本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第三,常州市大學生在大四年級的心理資本水平低于大三年級,這表明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晚期,大部分學生的自我同一性處于延緩的狀態(tài),這使得他們再面對升學或就業(yè)時,無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發(fā)展方向,找不到自身的發(fā)展價值,但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常州市大學生大四年級的心理資本水平并未降到最低,而僅僅是有所下降,所以其自身心理彈性相對較高,也從側面反映了其韌性方面得分較高的原因;第四,在求學滿意度方面,其他年級比如研究生之類的心理資本相對較高,面對即將升學的喜悅,對自身和未來也有了更加準確的定位和認識。
4.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學生類別差異討論
本研究表明,常州市大學生中不同學生類別在自我效能感、興趣和求學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成績直接影響了多數(shù)大學生的求學滿意度,而成績較好的本一學生也更有自信。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其心理資本總體水平和多維度得分均高于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因此,自我效能感、希望與學業(yè)成就呈正相關。
而在本研究中,本二大學生心理資本在興趣方面優(yōu)于本一和本三學生,這表明心理資本是受多維度影響的,也表明其具有可變性。
5.常州市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出生地差異討論
關于常州市大學生出生地對其心理資本的影響研究得出不同出生地的大學生在韌性、興趣和求學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常州高校的大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由于條件限制,來自大中城市的大學生相比較來自農(nóng)村等地區(qū)的大學生有更多接觸多元化世界的機會,在興趣方面發(fā)展更為廣泛,而其韌性也高于來自其他地區(qū)的大學生。生活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的當代大學生的韌性并不是如人們所認為那樣不如前輩,相反,他們的心理資本在韌性方面反而很高,而且生活環(huán)境越優(yōu)越的大學生其韌性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當代大學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往往敢于接受新鮮事物,面對新事物敢于接受挑戰(zhàn)。
在求學滿意度方面,來自農(nóng)村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優(yōu)于來自其他地區(qū)的大學生也許受其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和限制,降低了其對于理想大學的要求和滿意度。而常州市大學生出生地在自我效能感、希望和樂觀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則表明一個人的自信、希望、樂觀受其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Goldsmith A H,Veum J R,Darity W.The imp 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815-829.
[2]王蓓,苗元江,蔣蘇芹.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及其相關研究[J].校園心理,2011(4):222-225.
[3]李嬋娟.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J].工會論壇,2007(3):91-92.
[4]王樹青,張文新,張玲玲.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同一性風格、親子溝通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1):59-65.
[5]李林英,肖雯.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diào)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1):148-152.
[6]曹杏田,勵驊.當代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定量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1):42-44.
責任編輯 孫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