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摘 要】學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來自于學校德育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形成、來自于軟環(huán)境――高素質的師資和學校內部管理。它包括:學校德育硬環(huán)境。實施讓學校德育教育環(huán)境“不軟”。德育參與全員化,執(zhí)行差異管理;出色的德育管理,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以人為本:學校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樹人育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體現學校的自身特色。強化學科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講求滲透性。構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關鍵詞】創(chuàng)新;德育管理;新課程;以人為本;育人
美國教育家德魯克說得好:“創(chuàng)新則生,守舊則亡?!睂W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方面很多,辦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端正辦學思想,發(fā)送教與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F代校長除了組織實施教育教學外,還要謀劃學校發(fā)展,開發(fā)校本課程,確保師生安全等繁重任務。因此,校長更要注重管理創(chuàng)新,提高管理水平。
學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來自于學校德育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形成、來自于軟環(huán)境――高素質的師資和學校內部管理。
一、學校德育硬環(huán)境
許多學校特別重視學校德育硬件建設的投入。比如,從操場周邊墻面寫上“學會健體,學會游戲,學會生存……教室過道上貼著名人名言、教室內學生德育評優(yōu)、校內小動物園、小苗圃”……
我認為一個學校把學校丟棄文化作為學校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沒有自身德育文化的學校,學生美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很難形成的。德育文化是一所學校由“人治――法治――德治(超越規(guī)范)”的重要標志和區(qū)別于一般學校的“本質”所在。從走過的學??吹綄W校文化氛圍的濃郁――無論是櫥窗,還是樓頂、墻面的永久標語,都鮮活而醒目,讓師生耳以目染,潛移默化學生心靈,讓學生回歸正道創(chuàng)造了陽光的成長環(huán)境。
二、讓學校德育教育環(huán)境“不軟”
學校應注重資素質和做好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創(chuàng)新,用高素質的教師影響孕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1.實施德育參與全員化,執(zhí)行差異管理
按學校教職工不同的崗位、素質、能力、職責,全員德育對不同的德育主體做好有差異性的德育工作,把教師作為全員德育的主體,班主任作為全員德育的領導者和實施者,把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服務意識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注重搭建平臺,建立長效機制。
通過幾個方面的德育工作,使學校德育教育軟環(huán)境硬起來。讓學生自覺發(fā)行行為規(guī)范,學會負責,學會做人,學習勤奮,孝敬父母。學校德育工作基本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訂制度最終是為了不要制度,在特定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用較高的德育規(guī)范行為,已代替了各種規(guī)章制度,學生誠實守信,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爭當好學生,走出校門做個好少年。
2.出色的德育管理,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全新的工作進入校長動亂范圍,更重要的是要求校長作出正確的決策,傳統(tǒng)的校長已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新時代的校長必須具備一系列全新的領導素養(yǎng)。
三、中小學德育管理就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重視新課程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落實德育目標和要求,凸顯學生的自我教育及自主活動,新課程的突出特點和亮點之一,就是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它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和因素。思想和道德不是先驗性的,而是實踐性的。德育作用真正發(fā)生的過程,主要不是以原則的灌輸方式完成的,而是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經驗為基礎,在擴展新的經驗的時候,或者是學生對情境的道德難題予以解決的時候,學生才獲得了成長。因而,在新課程中凸顯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會特別有助于落實德育目標和要求。而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應遵循下面兩個原則: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即為關注學生自我的發(fā)展、興趣的發(fā)展,誠如杜威所說:“自我和興趣是同一事實的兩個名稱,對一件事主動感到興趣的性質和程度,可以揭示并測量所存在的自我的性質?!薄芭d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對象的主動的認同?!币蚨鴮W生關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哪些真正是學生的問題或課題是綜合實踐活動應關注的焦點。學校和教師要幫助每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個性特征的方式展開深度研究,獲得學生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理解,這樣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
(2)體現學校的自身特色。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綜合實踐活動是其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應立足于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因為學校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響人、塑造人的獨特個性,其本質是一種文化價值的引導工作。立足于每所學校的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就是把社會文化轉化為個體內在文化。
2.強化學科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講求滲透性
在學科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突出德育滲透?我認為,要以情感體驗為切入點。因為人的情感態(tài)度具有溝通、傳遞、感染、分享作用,具有強化、放大、一人得道作用。只有當情感本身得展、提升,德性品質才有最基本的保證。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fā)展的過程,這是傳統(tǒng)德育以學科為本的教學的最大失職。在當前全面推進新課程中,就是要改變教學的學科本位,進行價值本位轉移,在學校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服務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孩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虒W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著教師對本職的熱愛,體現著教師殷切的情意。只有在“心”與“心”的交流碰撞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得到共鳴與升華。
(2)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首先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首先表現和道德發(fā)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3.構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皫熒g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是學校德育的晴雨表?!币虼?,在新課程實施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教育重在師生間相互信賴,信賴取決于民主平等的溝通?!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熱情,和學生平等相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要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fā)現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
(2)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皩W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這的時候?!庇绕涫窃谡n堂中應注意對“問題學生”的理解、寬容和善待。教師做到“春風化雨”,才能對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只有把責任與藝術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學校。只有將以人為本,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團結歷進、銳意進取,才能把學校德育管理做得更好,營造出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