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娟
【摘 要】 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認為幼兒語言功能能夠自主形成,但這種理念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提升。時下的理念在認真研究幼兒心理和調(diào)查實踐基礎(chǔ)上認為需要有計劃又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言思維。
【關(guān)鍵詞】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思維
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幼兒語言思維是建立在教師讀懂幼兒心理的基礎(chǔ)上的,所以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一些語言訓練時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傊?,要改變傳統(tǒng)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從幼兒角度出發(fā)有針對性又要有計劃性地營造有利于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在日常交際中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幼兒語言思維。結(jié)合部分理論及相關(guān)實踐筆者從三方面提了自己的想法:
一、創(chuàng)設(shè)語言學習環(huán)境
作為幼兒教師,在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之前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在較好的氛圍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意識,從而自覺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語言源于生活,教師需要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引導幼兒逐步走入色彩斑斕的生活中,從生活中感悟語言的魅力。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素材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用心感受,用自己獨立的思維思考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幼兒的知識面,加深他們對生活中不同類別事物的印象,讓幼兒盡可能開口表達自己的感受。首先,教師可以從幼兒園中尋找語言訓練素材,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思考等方式接觸新鮮事物。例如,一些幼兒會對幼兒園中的娛樂設(shè)施感興趣,教師可以向他們講解具體設(shè)施的名稱和功能,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欲望,讓幼兒自覺地提問和思考。當然,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學習工具。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簡單大方的學習工具,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豐富的學習工具,教師可以詢問幼兒選擇這些學習工具的原因,進而活躍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所想去表達自己的選擇理由。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的日常交往環(huán)境,把幼兒的交往場景引用到語言訓練教學中,讓幼兒能夠在生活實踐中認識世界,感知世界。讓幼兒思考應(yīng)該如何與小伙伴交往,如何在交往中掌握語言技巧,從而增加彼此間的感情。為了提高語言環(huán)境的逼真度,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季節(jié)場景,當春天來臨,教師可以用花朵、葉子等裝飾教室,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氛圍,讓幼兒觀察春天花朵以及樹葉的形狀和形態(tài),欣賞生機勃勃的春意。當秋天來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落葉的形態(tài),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感受學習一些形容詞。教師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言訓練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語言意識,擴展幼兒視野,幫助幼兒感悟大自然的魅力,讓幼兒提升組織自我語言的能力。
二、開展語言學習活動
幼兒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幼兒運用知識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傳統(tǒng)幼兒語言教育中,大部分幼兒教師認為幼兒的語言功能能夠自主形成,不需要專門進行訓練。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無法提升,要想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需要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后天教育和訓練。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身心特點,根據(jù)幼兒的實際語言情況,開展多樣性又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學習活動,讓幼兒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既感受了活動的樂趣又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需要豐富語言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把兒歌、故事游戲等融入語言學習內(nèi)容中,提高內(nèi)容的豐富性。同時,幼兒教師還需要增加自己與幼兒互動的機會,讓幼兒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接觸新世界。把兒歌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中要求教師開展兒歌比賽活動或者兒歌傳唱活動,通過競賽或者傳唱的形式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知識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在開展此類語言學習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幼兒的一些差異。比如小班幼兒與中高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在制定語言教學內(nèi)容時需要充分考慮小班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專門的游戲讓他們感受語言環(huán)境。例如,教師在給小班學生講完《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故事后,可以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這樣小班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不但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還提高了幼兒的表演興趣,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語言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滲透禮貌用語意識
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重要一點是要在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滲透禮貌用語意識,培養(yǎng)幼兒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讓幼兒在交際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意識?,F(xiàn)階段,雖然大部分的幼兒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卻在交往中缺少了禮節(jié),甚至有的幼兒不屑說“謝謝”、“對不起”等。所以,幼兒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滲透禮貌用語意識,教育幼兒在交際中懂禮貌,養(yǎng)成使用文明用語和禮貌語言的好習慣。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shè)具體的對話情境,可以以自己為例,讓幼兒與自己對話,從對話中掌握幼兒的禮貌用語程度。教師還需要教育孩子主動幫助他人,并在接受他人幫助時主動說“謝謝”。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教育幼兒懂得傾聽,了解傾聽的重要性,要從大局考慮,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切身利益。當然,教師需要耐心教授學生禮貌用語,因為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師需要循序漸進,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語言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語言教育在幼兒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既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知識的興趣,又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新技能,提升幼兒語言思維。
【參考文獻】
[1]任春燕.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考試周刊,2012(93).
[2]孫艷青.生本理念下的幼兒語言教學[J].教育界,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