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都在注重學生的學習感知與學習體驗,以期能夠更好的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提升學習的效率。想要更好的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教學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能力與學習習慣,以便能夠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學習能力 培養(yǎng) 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6-017-01
0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過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追求較高的教學效率和效益的教學活動。
“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學生情感態(tài)度、能促進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的教學(全面發(fā)展)。二是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的教學。三是能有效地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的教學。能有機地實現(xiàn)知識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這三維目標,這樣的生物教學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學。
一.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
通過筆者近幾年的實踐和研究,找到了一條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盡快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教學策略,形成了一套具有學科特色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操作系統(tǒng)。在整個教學中,教師激情引趣,揭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釋疑點撥——設置課堂討論,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概括,構建知識板塊——提供精當習題,適時反饋延伸。
例如,關于發(fā)酵工程的生產(chǎn)實例教學,可采用兩種方法。
1.我們可以味精的生產(chǎn)過程為例,讓學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產(chǎn)谷氨酸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發(fā)酵的裝置。
2.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發(fā)酵裝置圖,分析討論發(fā)酵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原理及作用。
前者類似于對技術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過程,適合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后者類似于對一項新技術的消化過程,相對難度較小,適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采用討論法。如果我們教的是一個基礎相對薄弱的班級,就應該選擇第二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起點,班級絕大部分同學可參與,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二、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新課改下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存在各種不足之處,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因而要加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生物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生活中的許多點點滴滴都與生物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許多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時,往往是一味的去灌輸知識,讓學生去簡單的記憶教材中的知識點,這樣會使得高中生物課堂枯燥無味,降低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習的興趣,不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物教學更適合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設計相應的情境,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融于情境中,這樣不但能夠使生物課堂變得活躍富有生氣,還有利于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巧用諧音記憶法,熟練牢記知識點
案例:二苯胺鑒定DNA
在高考生物學試題中,實驗題所占比例每年都有所增多,考查內容涉及顯色反應實驗,驗證實驗和探究實驗。顯色反應實驗雖容易理解,但長期記憶也很難。
二苯胺試劑+DNA沸水浴藍色
案例:胸腺嘧啶,胞嘧啶的簡稱
在講DNA和RNA的基本單位——糖核苷酸時5種堿基的名稱和簡稱不容易記住,經(jīng)常會混淆。我們如果巧用諧音把胸腺嘧啶的簡稱T和“兄弟”兩字聯(lián)系起來,把胞嘧啶的簡稱C和“細胞”兩字聯(lián)系起來。
四、巧用實例,深刻理解教材的重點概念
案例:染色體組的概念
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這個概念很難理解,但是課堂上形象地把人的一只手五個長短不一樣指頭比喻成一個染色體組就很好理解。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各抒己見。很形象的把開學發(fā)的一套書比喻成一個染色體組。
五、巧用成語,把零亂的知識系統(tǒng)化
案例:食物鏈,營養(yǎng)級,消費級的教學
利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把食物鏈,營養(yǎng)級,消費級講得清清楚楚。
六、巧用因果關系,聯(lián)想相關知識點
案例:與愈傷組織相關的知識點
愈傷組織的特點: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一般是無色透明的。
相關知識點:
(1)愈傷組織形成過程是否需要光照?
因為是無色透明的,無葉綠素形成,所以愈傷組織形成過程中不需要光照。
(2)愈傷組織的代謝是自養(yǎng)型的還是異養(yǎng)型?
因為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此時它維持新陳代謝需要外界提供各種有機物,所以此時它是異養(yǎng)型的。
案例:克隆相關的知識點
克隆又稱“無性繁殖系”。是指一個共同前體通過無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結構相同的細胞或個體。對于基因克隆,則指一個基因反復擴增后產(chǎn)生的多個拷貝。
相關知識點:
(1)克隆是否涉及有性生殖?
因為是無性繁殖系,所以不涉及有性生殖。
(2)克隆是否涉及減數(shù)分裂和基因重組?
因為不涉及有性繁殖,所以不涉及減數(shù)分裂和基因重組。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牢牢把握好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實好三個維度,不斷改革課堂教學,使全體學生都獲得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丁麗娟.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陜西教育(教學版)》,2012年03期.
[2]孫淑靜.新理念下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