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平平
摘 要:通過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學習,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為出發(fā)點,說明了身體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探討了教育從身體出發(fā)在中小學體育教育的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實踐,并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中小學體育教育;創(chuàng)造性思維
陶行知(1891-1946),中國的著名教育家、學者、思想家。郭沫若曾贊陶行知道:“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是“生活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
一、教育從身體出發(fā)的意義和作用
1.身體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礎
教育要從身體出發(fā),尤其是中小學體育教育更是如此。身體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沒有強健的體魄,教育將無從談起。中小學體育教育可以使人有一個健康的體格,提高與德育、智育等各方面相關的能力。
2.身體教育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教育并非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教授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教育從身體出發(fā),并不是把獲得健康的身體作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身體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人的健全人格,身體教育能夠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增強人的身體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能夠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
二、教育從身體出發(fā)的實踐和建議
教育從身體出發(fā),不只在思想。身體教育和思想教育并不是相矛盾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在此重點論述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的實踐和相關建議。
1.在中小學教育中鍛煉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1)通過直觀引導和類比的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作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重要能力。
(2)積極通過反向思考,培養(yǎng)青少年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重要運用內(nèi)容,逆向思維可以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局限性,使人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一般來說逆向思維方法主要分為缺點逆向思維法、反轉(zhuǎn)型逆向思維法以及轉(zhuǎn)換型逆向思維法。
2.在中小學體育中滲透對青少年的德育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可以鍛煉青少年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1)根據(jù)中小學體育的教材特點進行引導教育
中小學教育的教材可以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nèi)容都有旗幟鮮明的思想性,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實踐部分是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具體包括各種運動技術的實際運用。
(2)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學體育教學可選擇的內(nèi)容多、范圍廣、形式多變,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實踐中,可以根據(jù)教育的內(nèi)容選擇運動的形式和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讓青少年在運動中形成優(yōu)良的品質(zhì)。
(3)注意榜樣教育的作用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向青少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是言傳身教。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注意使用電教技術等新手段輔助教學
電教技術等新技術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直觀展示基本的知識、技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是提高青少年學習興趣,提高學科教學效率不可或缺的助手。
(1)用生動多變的形式激發(fā)青少年學習的興趣
青少年剛開始對體育的熱情僅僅是在“玩”的基礎上,對于完整的、程序化的小學體育教育并不熱衷,因為其中涉及很多枯燥而需要不斷重復的練習。此時就可以借助電教技術的力量,激發(fā)青少年的學習熱情,使其在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去鍛煉。
(2)形象詳細地展示,突出教學重點
在中小學體育教育中,對于有些無法放慢給青少年示范的動作,由于青少年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對動作認識不夠全面正確,影響對動作要領的理解。電教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可以邊示范、邊講解。
(3)利用良好的感知體驗,加強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讓青少年成為身體教育的主體,在有良好感知體驗的同時,還能領悟一種體育精神,注重對青少年的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總之,教育要從身體出發(fā),不能只關注思想教育。
參考文獻:
[1]翟晉玉,高影,梁怒儉.教育:從身體出發(fā).中國教師報,2011.
[2]余紅.淺析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信息教研周刊,2014.
[3]常杰.成人教育改革中陶行知思想的啟示探討.成人教育,2011.
[4]翟帥.陶行知體育觀的形成及其時代特征.南通大學學報,2013,29(6).
[5]蒲長波.探討如何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新課堂學習,2014.
[6]趙春紅.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課堂教育研究,20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