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慧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層面.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具有與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學中如果能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素質教育;情感激發(fā)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重智輕情”,導致很多學生厭學,教學效果也不好.當然,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我通過教學實踐,逐漸認識到:高中教育教學的激發(fā)點是情感教育.高中教育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情感動力.
情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層面.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具有與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國著名學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 的體驗.”“情感猶若一部振蕩器,它以一種彌散的方式,在教育評論過程中發(fā)揮著導向和動力功能.”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學校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內容,它在促進學生個性主動和諧地發(fā)展、開發(fā)每一名學生身心潛能、深化學校素質教育、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以及提高教師教育素養(yǎng)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本文就高中教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言傳身教,表達情感
老師健康熱情、開朗的形象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教育學生不僅要靠口耳相傳,更要注意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每當我步入學校,走進教室,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責任感和神圣感,發(fā)自內心地自覺遵循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一絲不茍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耐心細致地解答每一個疑難問題,自始至終熱情飽滿,從而不知不覺地感染著每一名學生,鼓舞著每一名學生.在細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課堂中師生舉手投足便能心領神會,和諧相處,在這種教學氛圍中,教學成績逐年上升.
泰戈爾有句詩歌寫道:“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耐心與細心,會有不管付出多少都在所不惜的無私和關懷,作為教師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堅信愛心之水能將每一塊“有棱角”的石頭磨成鵝卵石.我喜歡當老師,尤其喜歡當班主任老師.在我眼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可愛,有的古怪精靈,有的熱情似火,有的人淡如菊,他們有時會熱情得讓你歡欣鼓舞,有時頑皮得會讓你欲怒不能,有時體貼得會讓你淚流滿面.我每天都會整理出每個孩子有哪些細節(jié)值得表揚,記錄在學生的成長日記里.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總能找到幸福的感覺,內心充盈的全是快樂與感動.
我相信愛能促進彼此的成長,能讓彼此比想象中更優(yōu)秀.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善的心,他們都會朝著老師肯定的目標去努力的,我的教育理念很樸實——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愛我的孩子們,相信他們也一樣愛我.
二、情感教學,滲透情感
我們都知道三維教學目標中有一條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我們每節(jié)課都關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是否對待情感目標也像前兩者一樣呢?是否在備課的時候也在想著如何去挖掘學生情感的共鳴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地上.”從這一點上說,任何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裝備,也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如果我們每節(jié)課對待孩子,對待課堂,就像戀愛中的人一樣,滿懷著對戀人的激情去工作,這樣學習、生活及工作將充滿了樂趣與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整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這是許多教師都不可回避的一個現(xiàn)實.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xiàn)在優(yōu)秀學生身上,更要傾注在學習困難的“學困生”身上.曲言卓等同學在高二的數(shù)學學習上掉了隊,我為他們幾名同學專門制定了適合他們程度的學習方法,并相應調整我的教學設計,盡量在教學中面向多數(shù),兼顧“兩頭”,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收獲,從而使班級的數(shù)學以及其他各科成績穩(wěn)步提高.
三、不失時機,激發(fā)情感
“情感”是需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對于學生的教育,我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教育契機.開學了,我和學生一起學習《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弗吉尼亞州一所中學的開學演講》;班級里有叛逆思想在滋生,我組織學生召開題為“青春期的你該做些什么”的主題班會,談談《跟青春期孩子說的話》;班級里有學生不知如何處理感情問題,我和學生一起拜讀被網上轉載多次的《教早戀男生的一封信》;班級里出現(xiàn)了厭學的孩子,我為大家講述了一位瀕臨輟學,又回到課堂,最終考入北大的學生的勵志故事;班級里出現(xiàn)了因與父母鬧矛盾而離家出走的孩子,我組織學生觀看了鄒越“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的感人至深的演講,所有的學生都感動得淚流滿面,很多學生都在成長日志里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我班曾舉辦過一次以“是什么感動了你我”為主題的奧斯卡,面對身邊人、身邊事,鼓勵學生去觀察自己及周邊真實的生活,來述說自己感受到的真實的生命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有了理解、體悟后,則有了情感的變化,真正開始有了感動,那次的活動很成功.家長們都說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懂事了,心態(tài)越來越陽光了.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尤其是心理的成長,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朱小蔓教授說,要學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師,學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師.朱教授認為:“情感教育是輻射教育活動全程、全域的,并始終相信情感培育會及時播下道德的種子,是埋下了一個人的善根.”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促進師生的情感共鳴,建立融洽親和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朱小蔓.關注心靈成長的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