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麗
【摘要】初中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既是對小學語文的總結與提升,也是對高中語文的淺顯認知。初中語文可以說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銜接階段。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初中語文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注重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傳統(tǒng)單一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應語文教學的需求,因此必須對語文學習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26-01
一、創(chuàng)新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這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描繪的情節(jié)、場景、畫面,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描寫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
把握課題,引入情境。初中語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較大的時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許多課程內(nèi)容并不是學生生活閱歷中的。在新課教學中,怎樣將學生引進語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縮減學生同教材的時空距離?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寫作環(huán)境,體會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閃光點。對作品寫作環(huán)境進行導讀或簡單介紹時,應將作者的人生體驗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動描述,以便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如教學《水滸傳》時,教師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點評朗讀者,或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內(nèi)容。當我們在鑒賞語文作品時,必須發(fā)揮想象,通過文字體驗作品的美感。
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加強情感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與之相契合。如教學《風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親情的含義進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學習魯迅知錯必改與嚴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二、綜合利用多種教具,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各級地方政府也積極給予支持,使得教育設施和資源不斷豐富,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力求教學的高質(zhì)量、高水平。課堂教學形式多變,方法多樣才會讓學生學起來更加有動力。
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是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有諸多好處,除了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覺享受外,還能提高課容量,節(jié)約老師板書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多的學到新知識。比如,在講解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同學播放課文的朗讀,配以恰當?shù)囊魳泛捅尘?,讓學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除此之外,學校的圖書館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陣地,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看書,豐富學生視野,讓學生利用讀書的時間自我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語文學習是聽、說、讀、寫的全面綜合,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導者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教師的引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導者。教師要給自己正確的角色定位,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把課堂還給學生,盡可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提前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教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參考資料,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本內(nèi)容,上課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小組討論,每小組找出一名學生代表整個小組發(fā)表意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就有所側重,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符合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得到實際鍛煉,提高課堂效率。
四、關愛不同層次的學生,用心教學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優(yōu)秀的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有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yōu)美,閱讀鑒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給他們灌輸要爭第一,考出好成績,要有向前進的勇氣和決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夾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教師要給他們信心,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要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讓中等生恢復信心,讓他們努力實現(xiàn)趕超,擴大優(yōu)生的范圍。
關于差生的教育方法,應該堅持以下一些原則。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讓他們樹立“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yōu)于別人的長處”。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學困生表演,讓他們獲得大家稱贊,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當他他出其不意地回答出一些難題,教師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們,促使他們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
基于此,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與關注,同時在受到激勵的條件下更主動積極地進行語文學習。同時,學生會因為教師的肯定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優(yōu)勢,進而在日后的學習中不斷鞏固自身,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才。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課程,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豐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有效地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課文的情感體驗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懷萍.讓研究性學習植根于初中語文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2]胡艷.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初探[J].才智,2008
[3]李金秀;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J];新課程(下);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