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銑
[摘 要]體育教學擔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責任,因此如何全面發(fā)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挖掘?qū)W生的潛力,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已經(jīng)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成為高中體育教學的重點。在學習目標上實施因材施教,在學習內(nèi)容上實施因材施教,在考評過程中實施因材施教,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 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71
高中生身體各項素質(zhì)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往班級授課“一刀切”“一鍋煮”,造成有的學生“吃不了”,有的學生“吃不飽”,這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在新課改正式實施后,高中體育教學根據(jù)相關的要求也對所采用的方式進行了調(diào)整,目前普遍采取的教學方法就是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即是對不同的學生,依據(jù)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fā)展。這種方法在現(xiàn)實應用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它著重考慮學生的自身特點,重視他們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自身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傳授,另外還要考慮其家族遺傳、社會心理影響等諸多因素,以逐漸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教師經(jīng)由分析所教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會使所有學生都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在學習目標上實施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間自身條件的不同,他們在學習同一科目時掌握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身體條件好的學生與身體條件差的學生在學習同一難度的科目時,后者要比前者更難掌握知識。要使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目標設置。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身體條件與運動能力,以便有針對性地給出學習動作的相關措施與要求,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促使他們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例如,在進行分腿跳躍的練習時,對能力較強、條件較好的學生,則從起步、踏跳、上躍、下落等一些步驟上提出較嚴格的要求;而對能力較弱、條件較差、態(tài)度不積極的學生,僅要求能完成各步驟就行,有的僅要求能夠做出前幾個步驟就行,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練習難度。
二、在學習內(nèi)容上實施因材施教
不同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擅長的方向也不同,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上應該實施因材施教,采取小組互助與個別輔導相結(jié)合的方式,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比如,在學習跨欄的時候,學生的成績相差很多,有的學生個子高,腿長,體型偏瘦,這樣在跨欄時就會輕而易舉,而有些學生個子矮,體型偏胖,跨欄時就會難以合格。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訓練欄架:對個子高、體型瘦的學生,增加欄架數(shù)量,或者調(diào)高欄架高度;對于個子矮、體型偏胖的學生,可以減少欄架的數(shù)量,或者降低欄架的高度。這樣,在訓練過程中,運動技能好的學生可以不斷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高度,培養(yǎng)了他們敢于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而體質(zhì)較差的學生也可以稍加努力便合格,自信心得到了增強。
三、在考評過程中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需要知曉自己的教學情況,學生需要知曉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體育學習后,教師要組織所有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考評。在實際中,教師不能僅以學生的成績?yōu)橐罁?jù)來進行單一的評價,而應給出綜合的評價,這須建立在對學生體育能力了解的基礎上。考評中,應將學生在學習體育之前和之后的情況進行對比,以了解他們?nèi)〉昧四男┻M步。對于體育成績較差,但與以前相比進步很大的學生不應進行批評,而應表揚他們,以增強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自信心。比如,甲同學跑1000米盡管用了5.3分鐘,沒有達到規(guī)定標準,但是筆者仍對他給予了肯定,因為他在之前跑1000米用了5.6分鐘;而另一名學生用了4.7分鐘,成績很好,但筆者未對他進行表揚,因為他之前跑1000米僅用了4.3秒,筆者讓他今后多進行跑步練習,加強訓練,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經(jīng)由這種形式的評價,能夠如實體現(xiàn)出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并能增強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熱情。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能夠使不同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其總體技能水平不斷提高。采取因材施教這一手段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對所有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據(jù)他們在能力與個性上的差異,給出不同的要求標準,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措施進行教學,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逐步提高他們體育學習的自覺性,使他們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推動體育教育的發(fā)展,為新課改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黃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新探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8).
[2]段顯春.對現(xiàn)行高中體育課程的理解與認識[J].成功(教育),2011(8).
[3]劉靜.模塊框架下高中學生對體育的態(tài)度談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博覽,2011(10).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