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教學互動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這會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因為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要進一步推進教學研究和探索。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出以下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之間;有效互動
交流與合作是師生之間展開互動教學的最有效教學方式,因為小學生不善于交流以及互動,所以有些問題理解不通透,但是師生間的互動會讓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提升,同時,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增強師生間的話語溝通
小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習慣于運用提問的方式有效引入教學內容,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化差異,如果運用提問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了解一些以前沒有涉及的知識點,最終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在師生交流中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訓練。教學的時候要創(chuàng)設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機會,比如在學習《秋天的圖畫》這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天帶領學生做課外運動,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秋天的美麗,同時,讓學生自己感悟秋天的生活氣息,帶領學生討論秋天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學生說的想法無論好壞對錯教師先都不要過多評論,可以引導學生,但是不要粗暴制止學生。
二、豐富師生活動互動
小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不容易集中學習注意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要想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避免學習時候的乏味,通過熱情的語氣帶動整體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初步提升。在教學語言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學會運用多種語言表達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讓學生也模仿曹沖稱象的具體步驟操作,比如讓學生運用臉盆、石子、玩具象等相關材料模擬稱象的過程,在了解稱象的原理以后,鼓勵學生先要設計新的實驗方法,在課堂討論中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和交流能力,通過語文的學習讓其他方面的知識也得到拓展。
師生互動是提高師生教學質量的一個很重要手段,但是在追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先要讓學生愿意交流,愿意學習,這樣可以讓語文課堂教學互動變得更加順暢,在活動和話語溝通中提升學生的有效參與互動。
參考文獻:
盧俊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才智,2014(08):3-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