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芳
摘 要:小學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制訂適合的教學方案,并且隨時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一、小學生出現(xiàn)計算問題的原因
1.審題不仔細
小學生大多性格活潑,十分好動,這種性格特點導致其難以安靜學習,審題不能很仔細,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看題時,往往只會看一個大概,不會仔細的注意細節(jié),也不能清楚地辨認出考查的要點,這種特性致使他們在看題時不能看清各種數據和數學符號,而是一拿到題目就開始計算,不顧一道題的整體,算到哪里是哪里,會導致錯誤的發(fā)生。
2.不能辨認出考查的要點
小學生做數學題常常不重視整道題的觀察,而是只聯(lián)系上下步。比如,在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時,很多學生只將注意力放在計算值上,而不關注余數與除數的大小問題,這樣會導致商位數變多,最終得出錯誤答案。
3.運算理論掌握不扎實
對計算理論掌握不扎實也會導致小學生做題錯誤,例如,在學習有括號的計算時,會隨意去除括號。2+12-(12-2)這道題如果正確的去除括號,答案是4,但如果隨意的去括號,不注意改變加減號,那最終答案就是0。這種情況常常發(fā)生在小學生對公式掌握不透徹時,所以應提高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度。
4.做題時粗心
對于小學生做計算題來說,很容易因為急躁的性格而做題粗心。上步謄寫到下步時便會出現(xiàn)問題,最終導致運算答案的錯誤。或者,在草稿紙上演算時還是正確的,但謄寫到作業(yè)本上時便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樣的錯誤往往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所以應該從一開始就盡力避免。
二、提高計算能力的具體方式
在計算時要讓小學生明白,將一道題目做對才是最重要的,速度不是追求的目標,應該使其改變急躁的習慣,靜下心來一步步解答。在教授計算技巧時,也應該培養(yǎng)他們靈活的思維,在計算的過程中采取簡便的方式,熟練正確地掌握運算準則,并能靈活運用在計算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授理論公式時,就應使學生打好基礎,透徹掌握知識點。
在教授運算理論時,要讓學生知道理論的由來,也就是知道為什么是這樣計算的,只有這樣,學生才算真正掌握了這個計算公式。這種追本溯源的教授方式,會使學生吃透算術,在未來的任何時候都不會輕易出現(xiàn)理解上的偏差。
同時,小學生做題習慣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只有擁有正確的做題習慣,才能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審題,仔細看完整道題再下筆寫,一步一步按照順序慢慢書寫,完成一道題及時檢查,保證正確。其次,應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數字與符號的書寫方式,在計算時,保持字跡的工整,這樣才能檢查由于看錯而出現(xiàn)的計算錯誤,工整的字跡還能提高作業(yè)的美觀度,使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另外,多加練習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必經之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題目,給學生布置合適量的題目讓其練習,不斷提高。
在改善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時,要首先明確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教學方式的改革,改變學生的錯誤習慣,讓小學生使用正確的解題習慣多加練習,促進其計算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延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2]白蓉.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1(07).
[3]車超遠.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J].學周刊, 2011(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