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霞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具備較好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寫作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會寫作文并樂于寫作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營造氛圍;領悟寫法;培養(yǎng)能力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具備較好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寫作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會寫作文并樂于寫作文。
一、為學生的習作營造“樂寫”的氛圍
在小學生的心靈世界里,都蘊藏著一個個美好的愿望,他們都有使愿望實現的心理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美好的愿望在作文中得到實現,正好滿足了他們
的心理需求。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誘導,既喚醒了學生記憶的表象,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為學生習作營造“樂寫”的氛圍。如引導學生寫《童年趣事》,我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童年生活視頻,接著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自己認為有趣的事,進行班內展示后,教師進行寫法指導,學生很自然地就進入了寫作狀態(tài),實現了在愉悅氛圍中的由說
到寫。
二、引導學生在廣泛的閱讀實踐中領悟寫法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習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接受文學熏染并領悟寫作方法,了解語法修辭知識,感受語言與文字的精妙,一是可以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和素材積淀,拓展寫作空間,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可以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真正讓學生成為習作的主人,從而讓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獲取信息,發(fā)展思維,實現習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教師啟發(fā)學生從“自己的愿望”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角度選擇習作的材料,并自主擬題,指導學生結合材料和要求擬定恰當的題目進行習作。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改寫、縮寫、續(xù)寫、擴寫等形式的訓練,初步掌握習作的技能,通過讓學生獨立構思,完成習作初稿,在完成習作初稿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完善,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評改的能力。其次是在構思、習作、修改、評賞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設計了相應的“巧手獎”“百花獎”“浪花獎”,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自評自改的內趨力,在實踐應用和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丁學鵬.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