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榮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以及家長的重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更多的豐富和擴充。小組合作教學是近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將小組合作學習全面科學地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有效地提升了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教學;問題對策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迎合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寓樂于學,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合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利用合作學習的競爭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fā)課堂活力。本文根據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實施的現狀,對其存在的弊端進行以下幾點闡述。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過分使用導致效率降低
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課堂上老師與同學、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不同的觀點能夠得到補充與完善,與此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課堂的活躍氣氛,增進師生情感。但是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卻也發(fā)現,合作學習的過度使用讓學生產生疲憊心理以及對教學模式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老師雖然知道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但是缺乏對其適當的使用,產生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解決方法:針對以上情況,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僅應該具備專業(yè)的知識教學能力,還應該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有一定的甄別選擇能力,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結構的不同,教學難點的不同以及其他等綜合因素,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在合理正確的教學方法下進行高效授課。比如說,一節(jié)課內容知識比較繁雜,這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學習。但是如果課文內容形式單一,觀點有限,老師則不要浪費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低效因素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部分,是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能否真正發(fā)揮其高效性的關鍵步驟。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會發(fā)現盡管合理地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還是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原因就在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沒能夠做到合理地分組,適當地引導。比如說,老師在分組時,只是根據人數相同的原則進行分組,導致每個小組的實力不均衡,這就直接影響了后面的合作學習效率;再者,很多老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并沒有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沒能做到一個完善的引導以及提供適時的幫助。另外,很多小學生在習慣了合作學習的過程之后,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投機講話,這些都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
解決方法: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分組上一定要遵循實力相當的原則,盡量平衡每個小組的實力,老師還要結合平時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的性格優(yōu)缺點因素進行分組。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還要走下講臺,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觀察和了解,當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要及時地給學生提供幫助。這也有利于老師融入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學生利用討論時間開小差講話。
三、小組合作學習缺乏總結評價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很多老師最重視的就是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其次就是分組的過程。卻唯獨遺漏了合作學習之后的總結過程。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的重要性。認為總結沒有必要或者認為是浪費時間。其實不然,試想如果一節(jié)課沒有總結,就會導致學生不能概括地知曉整個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也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課程內容。甚至很多老師過于重視開頭和過程的教學實施,會導致一節(jié)課的不平衡,即頭重腳輕的現象。很多老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經常利用快要下課的一分鐘簡單敷衍總結一下,亦或者是根本沒有總結。這些都不利于教學過程的完善與實施。
解決方法: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首先要帶頭重視小組合作教學之后總結教學的重要性。在小組合作學習合理分工,有效合作都實施完成之后,要進行適當的總結教學,把一節(jié)課零碎的細節(jié)進行整合,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合理的評價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完成課后作業(yè),有利于解決合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下一次合作教學中出現相同的問題。另外,也有利于師生更加和諧默契地配合。另外,在教學評價中,不僅是老師單方向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或者是師生互相評價。這些都能夠有利于完善合作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廣大小學語文老師對教學過程的完善,也離不開小學生的配合。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但是并不意味著在實施過程中沒有缺點,作為教育者,要持著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進行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馬慧華.語文教學拓展設計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4(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