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代娣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過程必須是一個活潑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致力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開展各種課堂活動,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實施
一、創(chuàng)新導入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
在數學課堂開始時,教師的導入方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了這節(jié)課是否能夠有效開展,因此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與基礎。一般來說我們通??梢赃x擇下面兩種導入方法:其一是故事導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教師能夠利用這一特點,把故事引入到教學中,比如說筆者在教學“時分秒”這一階段的內容時,便編寫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貓、狗、小白兔分別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完成了5000米跑步,一個用了1小時,一個用了70分鐘,一個用了4200秒,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來換算這些單位,從而找出究竟誰跑得最快的……這樣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很自然地就過渡到了新課教學。其二是游戲導入,小學生比較好動,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比如說筆者在教圓周率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算,看看哪個小組最先算出來同時最接近老師的答案,給予前幾名的小組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們便非常主動地進入到對圓周率的探究學習中去了。[1]
二、運用信息技術,增強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近年來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信息技術的直觀呈現方式能夠帶給小學生極強的吸引力,讓數學知識更加多彩。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像”這部分內容時,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等腰三角形、飛機、蝴蝶這三幅圖,并用紅線畫出對稱軸,讓學生觀察并感受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們都被美麗的圖案所吸引,對軸對稱圖像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通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法,把書本中死板的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知識和重點難點概念。
三、精心設計活動,營造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探究活動的設計必須從學生出發(fā),設計出可以激發(fā)其參與熱情,能夠提升其學習興趣的活動。在各種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不僅使學生充分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的情感,促進了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2]
四、引導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活動,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合作、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說筆者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這部分知識點時,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側面積基本相同的空心紙筒和一個實心圓柱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猜想并討論一下老師手中哪個圓柱的側面積更大?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之后我將學生分成各個不同的小組,給每一個小組分別發(fā)放了紙筒和圓柱,要求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部分學生將紙筒垂直剪開之后,發(fā)現是一個長方形,他們使用卷尺對其長寬進行測量并得到了側面積。這時我開始引導學生:實心圓柱是無法剪開的,大家有什么好點子呢?之后啟發(fā)學生將紙筒圍起、展開、再圍起……這時有思維靈活的學生發(fā)現了圓柱的底面圓周長便是剪開后長方形的長,高便是長方形的寬,再使用卷尺測得相關數據之后,順利地計算出了圓柱體的面積。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同時還讓他們動手動腦,課堂氛圍非?;钴S,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必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深化課程改革,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從而有效提升教學實效性,真正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 芳.營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4(01).
[2]李艷君.講求策略,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西芹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