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霞
摘 要 通過分析計算機教學現(xiàn)狀,知道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及開展第二課堂,期望通過教學改革,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計算機教學效果。
關鍵詞 計算機教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5-0089-02
1 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
目前,隨著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迎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全國各高校掀起了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浪潮,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為計算機教學改革指明方向。為了促進計算機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在進行教學改革之前,首先要清楚地意識到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因為高校招生面對的區(qū)域是全國,全國不同地區(qū)在學生中學階段對他們計算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他們進入大學之后的計算機基礎不同,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吃不飽”的局面。
其次,計算機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動手和動腦的機會較少,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能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了解較多,實踐能力較差,對于一些設計方面的知識,根本完全不了解,導致和國家對大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教師的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教學內容泛泛,無法滿足學生社會就業(yè)的具體要求,這都是目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2 計算機基礎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內容
分級管理,構建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目前正處于推廣和探索的階段。它是一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分層教學主要是針對在同一班級中上課的學生來說的,根據(jù)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對他們進行分層,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應用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全班學生都有所進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樂趣。
學生分層:學生在剛入學時,進行摸底考試,以學生的考試情況為準,判定他們的計算機能力水平,劃分不同的層次,進行分層教學。根據(jù)所學專業(yè)不同,將專業(yè)分成兩大類,即文科類專業(yè)和理科類專業(yè)。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計算機測試成績,分成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
課程分層:根據(jù)每個層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包括課程實驗授課計劃、教學評定標準、教學大綱、課程授課計劃。
選定分層教學教材:教材的問題將成為需要重點研究改進的問題,特別是適合分層教學的教材,要適應面廣,適應不同的層次,同時又必須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因此必須認真選定,甚至可組織有經(jīng)驗、高水平的教師編著教材。
分層評價:實施分層教學的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分層評價,采用理論考試和上機測試的方式進行,再加上學生在第二課堂取得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即課程評分=理論考試*60+上機測試*20%+第二課堂分*20%。
分級管理:采用三級管理模式,即學校教學部門、院系教學部門和計算機基礎教研室的三級管理模式。學校教學部門制定宏觀的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各院系根據(jù)上級教學部門制定的制度實施,具體的執(zhí)行由計算機基礎教研室執(zhí)行。
合理配置各層教師:在現(xiàn)有的教師資源的基礎上,考慮各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實際水平,優(yōu)化和合理配置各層教師。
因材施教,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特點,區(qū)別對待,有的放矢,使學生按照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條件和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根據(jù)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不同,合理進行分層,現(xiàn)在是教師如何采取好的教學方法、手段,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去因材施教,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
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工程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實踐教學是計算機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好計算機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課堂講授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計算機實踐教學的目的是要通過實際操作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實際,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應徹底改變那種輕視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首先,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精講多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驗與教學課時1:1配套。其次,分層實驗。設定分級教學實驗,將實驗分為四類,開展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探索性實驗。在實驗的設計上,對于高級班的學生應以大型綜合性實驗為主,可設計一些應用性、靈活性及探索性較強、思維量大的上機實驗;對于初級班的學生,要以強化基礎、鞏固技能為主。最后,為了達到分層教學目的,實驗室采取開放式管理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第二課堂和科研活動提供平臺和服務。
開辟第二課堂,創(chuàng)新計算機基礎教學途徑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來說的,主要是利用學生課外的時間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校的相關部門要制定各種激勵政策,提高學生科技活動或者是第二課堂的參與率;計算機學院的各個系部要有專門的導師負責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科研興趣和科研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計算機學院的管理部門和社團組織還有經(jīng)常聯(lián)合舉辦一些計算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全國、省、市部門的一些創(chuàng)新大賽。除此之外,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計算機創(chuàng)新活動,參加計算機創(chuàng)新大賽。
3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只會更加重要,每個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能力,因此,在高校中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增強計算機的教學效果,需要面對當前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這樣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p>
參考文獻
[1]陶勁松.淺析高職計算機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349-350.
[2]蔡俊,郭來功.電子技術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淺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4):196-197.
[3]戴慶勇.淺談計算機教學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2297-22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