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云
摘 要: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仍沿襲著應試教育的模式,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均需要進行改革。在體育教學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性選擇學習內容為主,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055-01
素質教育下強調,在高校教育中要在“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導下開展體育教育,要將終身體育與健康作為體育教育的宗旨。從傳統(tǒng)的“體質教育思想”向“終身體育與健康”的轉變是現代化體育教育思想的一種巨大轉變。與此同時也就需要對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重新定位。而變革了的體育教育思想、教學目標必須與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適應,現代的體育教育思想與教學目標才能發(fā)揮效益。因此,在“終身體育與健康”的高校體育教育指導思想下,整體改革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迫在眉睫。
一、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原因
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人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仍采用傳統(tǒng)的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及發(fā)展。隨著學校教育以“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確立以及素質教育被人們廣泛接受。整體、全方位改革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特別是教學評價體系的呼聲日益強烈。反映現實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實踐離“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素質教育觀念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經過小學、中學、大學體育課程十幾年學習的學生,沒能形成對這門既強身健體又能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體育課程學習的向往和追求,反而產生了“厭學”及對考核的畏懼、擔心心里。而在課余時間,在運動場上,在轉播高水平競技比賽的電視屏幕前,大學生們歡聲笑語,甚至是如此的狂熱,與體育課程學習中的呆板、嚴肅形成了明顯的反差。產生如此反差并不是體育本身的過錯,問題出在當前強制性的體育教學仍然主導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出在以“終身體育與健康”的體育思想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養(yǎng)成運動習慣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嚴重脫節(jié)。教師教學仍然圍繞著“達標”與考核進行,高校學生學習也是為“達標”和成績合格而練習。體育運動的激情與歡樂就在“應試”中消失。
二、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改革
現代化教育理念強調要“以人為本”,要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而在體育課程改革的集中體現就是要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具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教學方法上要以學生主動學習為根本,教學評價上要體現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
1、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豐富的體育文化是進行教育的很好的方式,在形式各樣的活動中能夠為教師提供多種教育素材,同時這些運動都具有各自獨特的運動魅力和體育文化內涵,同樣也具有各自不同的體育鍛煉價值。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是由體育學者們根據鍛煉的價值,學校當前的條件等要求規(guī)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需要的變化以及體育運動的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終身體育與健康”的高校體育教育思想的確立,高校體育的目標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也向“發(fā)展娛樂體育技能”為主要學習目標的轉變,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學內涵選擇上應體現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尊重個體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間個體差異性。讓高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性選擇學習體育內容已逐漸成為體育教育內容改革的主流。只有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和發(fā)現運動的規(guī)律,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熱情,并在自選的體育項目學習中體會到體育的樂趣和體育的魅力。從而在根本上扭轉大學體育教學中許多大學生“厭學”的現象。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可選擇性的改革能夠利于不同學生的發(fā)展。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現代教育下,高校體育教育應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根本,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而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下,教師給予學生強制性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產生“厭學”,更談不上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在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自主選擇制下的教學,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體育課程變成了可能。而教師的主要職能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體育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體育的能力比帶領學生機械的練習更重要也更有教學意義。當學生具有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體育的能力后,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從事運動的能力、體育鍛煉的能力、體育娛樂的能力以及體育欣賞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評價的改革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強調評價的科學性、量化的客觀性和絕對的公平性。忽略了大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評價體育學習的絕對公平以及強調量化的身體素質標準,不利于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造成大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始終圍繞考試內容和考核標準學習的根源,也是“應試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反映。當然,反對“應試教育”不是說對學生不考試,沒有評價標準。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應該是動態(tài)的和相對的。應強調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重新構建體育學習的評價體系。在該評價體系中應包含有橫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對差距的評價),縱向評價(學生學習初和學習后的縱向差距評價),學習過程努力程度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通過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正確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建立體現“以人為本”的評價學生學習體育的新的評價體系。所以說,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中應根據學生間的差異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課程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針對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健康第一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