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萍
摘 要 閱讀教學,這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的內(nèi)容,在新課標的指引之下,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朗讀訓練在閱讀教學的效果也需要有所凸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要將朗讀訓練作為教學中的重點,設(shè)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字詞的讀音準確掌握,熟讀句子,養(yǎng)成一定的語流語感,并且學會用氣,熟練、流利地朗讀課文。
關(guān)鍵詞 小學 語文 閱讀 朗讀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0066-01
新課標中對語文朗讀訓練有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教師要能夠引導、鼓勵學生去朗讀,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信息消化能力,讓學生從朗讀中領(lǐng)會閱讀資料的大體內(nèi)容,感悟閱讀資料的思想感情,站在寫作者的方向去思考閱讀資料中所提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對“朗讀訓練”的呼吁,主旨其實還是在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從學生的水平出發(fā)
小學生的語言水平不同,有的學生接觸早、思維比較活躍,有的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比較慢,所以在小學閱讀的朗讀訓練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指導,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一致。對于一些思維發(fā)展比較慢,基礎(chǔ)較弱的同學,切忌不可急于求成,要在其朗讀訓練中出現(xiàn)錯音、錯字、詞語不理解的時候給予適時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學生先掌握字詞的意義,主要要求定位在“朗讀流利”“字詞準確”的層次上。而能力居中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朗讀非常流利,字詞也相對準確,但是朗讀過程中情感方面有所欠缺。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中緣由,可能大部分都是因為內(nèi)容方面不太理解,或者是對閱讀材料的思想掌握不到位,有一部分則是因為雖然了解了其中的思想感情,卻不知道在朗讀中如何表達。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選讀課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朗讀訓練時,我嘗試引導學生先了解“漁夫”是干什么的。學生朗讀之后,我讓學生分別將文中的:“老太婆指著老頭兒就罵:你這個蠢貨,你這個傻瓜!不敢拿這條魚的報酬!”“您好,威嚴的女皇!這回您的心總該滿足了吧?”等相關(guān)的重要語句讓學生分別帶感情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其中感情,啟發(fā)學生用朗讀描繪感悟到的情景,評價老婆婆的做法,這樣理性和感性的交織,用身歷其境的設(shè)想去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二、從教師范讀出發(fā)
朗讀訓練中,如果遇到比較難以體會或者表達的資料,教師可以通過范讀來引出文中的情趣和韻味。尤其是范讀中的聲調(diào)高、低、強、弱,語速的緩、急等,都是能夠通過范讀將文中情感傳達出來的有效方法。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和朗讀都可以通過范讀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月光曲》的范讀中,我將小姑娘想要貝多芬的入場券的那段,充分地予以感情渲染,將貝多芬的彈奏過程中情景的描述用多媒體展示和范讀引導,如此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入情入景的表達,體驗到文字、語言的旋律美。
三、從拓寬閱讀資料出發(fā)
充分運用閱讀資料信息,能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曾嘗試用積累的方式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每個同學都有一本積累本,里面寫著自己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每個星期在課堂上給學生一部分時間去回顧、分享自己的積累。鼓勵學生去網(wǎng)上探求學習內(nèi)容的相關(guān)背景,拓寬閱讀的空間。尤其是對于一些對我們的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事跡,讓學生收集來,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讓學生從小感受我們的中華文化,被英雄的精神感動,激勵自己做一個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新時期,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要從自身做起,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在實施過程之中,要保持理性的思考,通過不斷地探求和努力,來追求新的訓練模式,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全方面發(fā)展。不僅要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朗讀的范圍和境界,還要讓學生從朗讀中“看到”形象,體驗到“意境”,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成為新時期教學中的奠基石。
參考文獻:
[1]劉晶晶.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視界,2014,(14).
[2]張磊.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五須”思考[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13).
[3]吳夏莉,鄭東輝.課堂反饋有效性的探討——以小學語文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4,(08).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