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哈克貝利·費恩的角色扮演

      2015-07-14 07:57:14陳怡佳王芳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名作欣賞 2015年14期
      關(guān)鍵詞:哈克貝費恩索亞

      ⊙陳怡佳 王芳[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哈克貝利·費恩的角色扮演

      ⊙陳怡佳 王芳[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勇于冒險、追求自由,他的角色扮演,是一個包含著多個層次內(nèi)涵的主題。從個人的角度看,哈克貝利·費恩以一個受暴力傷害的孩子的創(chuàng)傷心理走上漂流之旅,通過角色扮演重新找回了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從文化的角度看,哈克貝利·費恩的角色扮演同時也是美國文化開始擺脫歐洲文化影響,顯示出自己的獨立性的隱喻。

      哈克貝利·費恩 角色扮演 美國文化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被海明威譽為“一切美國文學史之始”。小說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以下簡稱哈克)勇于冒險、追求自由,是新型美國人的典型代表。在小說中,哈克制造自己死亡的假象,逃離父親的暴力,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途中多次根據(jù)需要、編造不同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上岸,但這一現(xiàn)象至今沒有得到研究界的重視。本文將重點關(guān)注哈克的角色扮演,從三個層面分析哈克的角色扮演,揭示其深層的涵義。

      一、從“弱者”到英雄

      角色扮演,首先遇到的就是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①小說的主人公哈克,為了逃避父親的暴力,制造假死現(xiàn)場,取消了自己原有的身份,踏上了漂流之旅,所以這場漂流對年幼的哈克來說,既是一次逃亡之旅,也是自我歷練、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已經(jīng)“死亡”的哈克幾乎每到達一個河灣都需要通過角色扮演來讓自己“重生”,以便進入社會,因此,這些角色的扮演,同時也成為哈克一次次地創(chuàng)造自我,摸索自己的身份歸屬的契機。

      細看小說全文,哈克在整個漂流過程中先后共扮演了七個不同的角色,并且其中六個角色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弱者形象。為了幫助吉姆并了解他的處境,哈克穿上印花襯衫,扮成女孩去岸上打聽情況;為救出困在破船里的幾個家伙,哈克扮演成孤兒向岸上的人求救,編造了父母和姐姐都遇難的不幸事件;在突遇白人搜查逃跑的黑奴之時,哈克扮演成流浪兒,編造謊言說爸爸得了天花;漂流到格蘭紀福家后,哈克又扮演成了父母雙亡、無家可歸的“喬治·杰克遜”;面對兩個自稱是國王和公爵的騙子的盤問,哈克編造了跟隨父親投奔貝恩叔叔過程中,父親和弟弟落水身亡的悲慘經(jīng)歷;即使在演戲行騙時,哈克扮演的也是仆人角色,聽從“英國牧師”的安排。

      無論是女孩、孤兒、流浪兒,還是仆人,在當時的社會里都屬于“弱者”,哈克年幼且一無所有,但密西西比河兩岸所代表的社會卻充滿了暴力、血腥和欺騙,作為一個年僅十四歲的流浪兒,哈克無力應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為了巧妙地避開從四面八方向他包圍攏來的邪惡力量,他必須扮演各種弱者角色來避免傷害,獲得暫時的安全。哈克的角色扮演,既是自身卑微地位的現(xiàn)實反映,也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弱者的求生策略:訴諸對方的善良與英雄主義心態(tài),示弱以博取他人的憐憫與幫助。正是這一機警的策略,使他博得了朱迪斯·洛夫達斯太太的同情和關(guān)心,受到了格蘭紀福一家的熱心照顧,躲過了白人的搜查,麻痹了兩個騙子的警惕意識,在重重險境中巧妙地保衛(wèi)了自我。

      通過弱者角色的扮演,哈克在激發(fā)、體味他者的善良與英雄主義的同時,也在培養(yǎng)、建立和展示自身的英雄主義傾向,在他扮成女孩從朱迪斯·洛夫達斯太太那里套出他們將搜查杰克遜島的消息后,哈克立即返回小島帶著吉姆逃跑,幫助他脫離被逮捕的危險。甚至在目睹了沉船上的人們?yōu)榱素敭a(chǎn)而拼死斗爭的全過程后,他仍不希望那幫家伙身葬大海,扮演成孤兒向岸上的人求救,覺得“我為了那幫家伙費這么多事,心里倒是覺得挺舒服”②。小說中哈克通過角色扮演,從一個弱者、淘氣的少年,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粋€有擔當?shù)摹坝⑿邸?,最后集中表現(xiàn)在他不惜以身涉險,冒充湯姆潛入斐爾普斯太太家,寧愿“下地獄”(哈,273)也要救出吉姆使他脫離奴隸生活的壯舉上。作為一個在蓄奴制盛行的社會環(huán)境下長大的白人孩子,哈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種族主義和奴隸制的影響,當時的社會傳統(tǒng)觀念認為若發(fā)現(xiàn)逃跑的奴隸必須立刻告發(fā),否則就要下地獄。哈克在一番掙扎后最終拋棄了傳統(tǒng)偏見,甘愿成為一個被世俗的道德觀貶為可鄙的“廢奴主義者”③,“健全的心靈與畸形的意識發(fā)生了沖突,畸形的意識吃了敗仗”④。此時的哈克不再是柔弱的、畏懼家庭暴力的逃家少年,而是一個深知自由、尊嚴之可貴,敢于幫助朋友獲得自由和尊嚴的英雄。

      二、扮演湯姆與成為“美國人”

      有的學者將角色扮演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實際上采取他人角色的觀點的角色扮演,另一種是我們不采取他人角色的觀點的角色扮演。⑤在漂流前期,勇敢浪漫的湯姆·索亞是哈克所渴望扮演的理想角色,這時的哈克進行的是第一種角色表演:處處順從湯姆·索亞,以湯姆·索亞為行動指南。然而到了漂流后期,哈克雖然扮演著湯姆·索亞,卻與湯姆·索亞本人的行為有本質(zhì)的分歧。這時的哈克實際上進行的是第二種角色扮演。

      在小說的開頭,哈克是湯姆·索亞的熱情擁護者,處處模仿湯姆·索亞的冒險行為,以他為精神領袖。可以說,他設計假死,逃離故鄉(xiāng),就是他對湯姆·索亞所代表的冒險精神的一種遵從,因此,他在實施逃跑的每個步驟時,一直惦記著湯姆·索亞,希望以后湯姆·索亞知道后,會對他進行由衷的肯定。在流浪過程中,他也時刻惦記著湯姆·索亞,他不顧吉姆阻攔,不顧危險爬上已擱淺的破船,是因為“要是湯姆·索亞,他會把這么個機會白白地放過嗎?那才不會哪,他決不會放過。他會管這個叫歷險”(哈:82)。如果感到恐懼,湯姆·索亞則是他的精神支柱,“要是湯姆·索亞,他決不會退縮下去”(哈,83)。

      在小說的最后,哈克與湯姆·索亞為了拯救被兩個騙子賣到斐爾普斯太太家的吉姆,聚到了一起。此時的湯姆·索亞和小說開頭時沒有什么區(qū)別,還是那個喜歡模仿歐洲英雄人物進行大冒險,一切“照書行事”(哈,11)的浪漫少年。他崇拜“特倫克男爵、卡薩諾瓦、本文努圖·契利尼和亨利四世”(哈,305)等歐洲好漢,熱衷于模仿歐洲文學與歷史中的各類英雄逃脫囚禁的手段:給吉姆做繩梯、讓吉姆寫日記、用刀子挖地道等,把簡單的事情弄得神秘、復雜。不同于湯姆·索亞夸張而不切實際的拯救手段,哈克所想的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救出吉姆,他“只圖把這樁事情做到,怎么做我才不在乎哩”(哈,315)。此時的哈克也帶著欣賞的目光看湯姆·索亞在事情要敗露時的各種應急的機智,但對于湯姆·索亞的具體行動,則腹誹不少。在湯姆·索亞最終不顧“德行”(哈,315)用鐵鎬代替刀子來挖地道后,哈克忍不住從自己的行為立場上夸獎了湯姆·索亞:“你的腦筋越來越清楚了,湯姆·索亞?!贝藭r的哈克,顯然已經(jīng)完全成熟,他強調(diào)實用主義和實踐精神,遵循“有用即真理,真理即工具”的行事原則。用哈克自己的話來說,幸福就是好的、有利的、舒適的東西;痛苦是讓人抱歉、惡心、難過的東西,是他想要回避的,所以這一切,讓他儼然成為美國精神的化身。而湯姆·索亞顯然是美國文化中推崇歐洲文化、對歐洲文化傳統(tǒng)亦步亦趨的那些知識分子的代表。

      馬克·吐溫讓哈克扮演湯姆·索亞,兩人一起拯救吉姆,顯然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敘述安排。小說最后湯姆·索亞的地道被吉姆用鶴嘴鋤“一會兒就挖得夠大了”(哈,333),而湯姆·索亞這個救人者反而受傷,成為被吉姆看護、救助的對象,個中原因,就是因為他缺乏哈克和吉姆的漂流經(jīng)歷。哈克在漂流中通過自己的機警以及吉姆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形成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衡量標準,最終在精神上與自己原先的理想角色湯姆·索亞分離,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通過哈克在認識和實踐上的進步性,馬克·吐溫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對美國本土力量的認同以及對歐洲文化傳統(tǒng)的看法。

      三、拒絕扮演社會角色,追求自由

      以上討論的是哈克通過敘述、模仿等扮演的角色,小說中,哈克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拒絕扮演自己本來擁有的社會角色。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quán)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⑥在小說中,哈克有一位貧窮且無賴的父親,作為某個人的兒子是他的第一重社會身份,另外他被道格拉斯寡婦收養(yǎng),因此還有一重因收養(yǎng)而獲得的社會身份。這兩個身份都表明哈克是成長中的、需要受教育的而接受某個社會等級觀念的人。

      在小說開頭,哈克和干媽道格拉斯寡婦住在一起,寡婦以“文明人”自居,試圖教育哈克做個體面人,讓他學文化,穿新衣服、按鈴吃飯、每天禱告。種種規(guī)矩的束縛讓哈克覺得“實在太悶氣,在她家里過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哈,1),他“想到一個什么地方去……想換換空氣”(哈,3)。后來他的無賴父親把他抓走了,哈克的父親是個反智主義者,他不允許兒子學習,“裝得比他老子還強”(哈,24),讓哈克過著孤獨的漁獵生活,醉酒后打得哈克傷痕累累,還威脅要他的命。哈克雖然喜歡這種自由,卻無法承受父親的暴力,何況這個暴虐無度的父親,還是個貪婪的惡棍,想方設法謀奪哈克的錢財。不管是寡婦的文明,還是哈克父親的暴虐無賴,他們都不尊重人的自由、個性和尊嚴,看似區(qū)別很大,其本質(zhì)卻不過是同一種文明的兩個極端而已。哈克拒絕扮演這種文明的“兒子”的角色,選擇了逃亡,既擺脫父親的虐待,也擺脫道格拉斯寡婦的教化。

      社會角色是個人在人類社會的記號,這個記號是個人在社會中的公共識別標志,它給個人帶來屬于其中的歸屬感。哈克拒絕扮演相關(guān)角色,制造死亡現(xiàn)場“殺死”自己,放棄“文明”社會的公共識別記號,選擇在漂流過程中重新尋找自我。在小說最后,哈克再次獲得了被收養(yǎng)的機會,莎莉姨媽想收他做干兒子,這次,思想成熟的他干脆拒絕了,“讓我受教化,這個我可是受不了。我早就嘗過這個滋味了”(哈,374)。他決定去印第安領域走走,去探索新的求知領域。從他始終不認可被規(guī)范化的社會角色以及對湯姆·索亞所代表的知識型文明角色的分離來看,這種探求顯然不會以知識為目標,哈克追求的應該是一種自由的、無拘束的狀態(tài),即便不能說是反文明狀態(tài),也應該是某種很原始古樸的單純狀態(tài),是逃離社會及其建立的規(guī)則后的自由。

      綜上所述,哈克的角色扮演,是一個包含著多個層次內(nèi)涵的主題。從個人的角度看,哈克以一個受暴力傷害的孩子的創(chuàng)傷心理走上漂流之旅,通過角色扮演重新找回了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從文化的角度看,哈克的角色扮演同時也是美國文化開始擺脫歐洲文化影響,顯示出自己的獨立性的隱喻。正如學者吉爾林(JohnGilling)所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包含著美國特點的神話。哈克本人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美國英雄?!雹?/p>

      ①奚從清:《角色論——個人與社會的互動》,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頁。

      ②[美]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張友松、張振先合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2頁。(本文相關(guān)引文均出自此版本,為了行文簡潔,后文只隨文標出頁碼,不再另行作注)

      ③程心:《論哈克的功利主義道德觀》,《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④于寶和:《論哈克的生命美學特征》,《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⑤[英]鄧肯·米切爾主編:《新社會學詞典》,蔡振揚、談谷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69頁。

      ⑥鄒濱:《社會角色互動錯位現(xiàn)象淺探》,《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第12期。

      ⑦Bellamy,Gladys.Mark Twain as a Literary Artist˙Norman,Oklahoma: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50.

      作者:陳怡佳,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本科生;王芳,紹興文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哈克貝費恩索亞
      《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
      我只需要一美元
      充滿愛心的兩美元
      論馬克·吐溫著作《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中的悖論
      牡丹(2019年15期)2019-07-01 06:30:57
      百年暢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從成長小說的角度分析《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名作欣賞(2017年27期)2017-09-18 03:22:05
      繼承、超越——對流浪漢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分析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7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種族分析與解讀
      誰會贏?
      惠州市| 广东省| 禄劝| 玉屏| 乌恰县| 江安县| 灌阳县| 广州市| 克拉玛依市| 抚远县| 台南市| 通江县| 乌鲁木齐县| 普兰县| 云霄县| 望都县| 阜新| 东平县| 高要市| 海阳市| 织金县| 崇文区| 宜春市| 岳阳县| 南康市| 连州市| 濮阳市| 丽水市| 成安县| 河间市| 苗栗县| 平阳县| 都昌县| 宣威市| 大姚县| 弥勒县| 凯里市| 祁东县| 广灵县| 临西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