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沖擊,涌現出一系列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其中基于生本理念下的生本課堂教學,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教學實踐中。著重對生本教育理念加以闡釋,分析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同點,對如何有效實施生本教學加以總結。
關鍵詞:生本理念;教學方式;生本課堂
素質教育的口號提出,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放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出現了各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生本課堂就是其中一種。生本教育理念給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型教學方式帶來了強烈的沖擊與感染,并形成了一種極富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對其加以研究分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含義及原則
生本教育是貫徹一切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充分依靠學生的行為價值觀念的新型教育思想,是將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生興趣點,為學生好學加以設計研究的教育。它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新理念。
在生本教育的原則上,它主張采取無為而為、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教師對學生不施加較多的干預,精簡教學內容,為其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盡力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使課堂的生成性增多,預設性減少。
二、生本課堂教學方式分析
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就是生本課堂的實施,它是對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的師本化教學方式的有效改進。雖然基于生本理念下的生本課堂沒有固定標準的模式,但生本課堂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方式方法,現對其加以分析:
(一)生本課堂的教學準備
生本課堂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放棄了教學的指引作用,相反,教師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才能充分駕馭課堂,指導學生全面挖掘學習潛力,實現教學相長。因此要堅持幾點原則:
1.明確重點
生本課堂主張少教多學,但少教并不是等于不教,這就要使教師明確“教”的重點所在,尋找學生“學”的生發(fā)點。如,在進行數學課的教學時,涉及“不等式”,教師在課前的預習習題的設計上,就要去數量而重質量,習題設計緊緊圍繞課程的重點,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一些適宜發(fā)散思維的題目。
2.留出空間
與傳統(tǒng)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相比,生本課堂要注重留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才智思維,聆聽其獨到的感悟。如在進行語文課《斑羚飛渡》的學習時,教師要充分壓縮設計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更多的思考交流時間,避免落入教師主導的窠臼。一方面學生能夠充分抒發(fā)自身的感受,另一方面學生的獨到見解如觸及教師,使教師眼前一亮,則可以適時調整接下來的教學思路,深化教學效果。
3.預留前置
教師要在進行課堂前給學生布置前置作業(yè),這也是生本課堂得以有效開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前置作業(yè)的布置上,教師要著重把握三點,一是要“低入”,二是要“高出”,三是要有趣味。
所謂低入,就是指前置作業(yè)要簡約,在具備明確的設計目標的基礎上,盡量把前置作業(yè)設置得簡單,但在簡單中要突出實效,切忌前置作業(yè)過于繁瑣,導致學生積極性受損。高出,指的是前置作業(yè)的啟發(fā)性、創(chuàng)新性及開放性要豐富,使學生在完成前置作業(y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思維能力的擴展。趣味,就是指前置作業(yè)要設置得更加生動趣味,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生出一種探究心理。要促進學生更高效地完成前置作業(yè),要疏通各種信息渠道,通過向學生提供校園網絡及圖書閱覽室的方式,便于學生獲取資料,促進前置作業(yè)的高效完成。
4.創(chuàng)建學習小組
生本課堂突出的是學生的自主性,講求學生的自主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小組學習這一方式,實現生本課堂的教學組織。各個學科要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組建學習小組,把握以下幾點:(1)選出小組組長。要挑選學習能力強,協(xié)調能力出眾,學習熱情高漲的學生為小組組長,然后教師加以培養(yǎng),讓其起到帶頭模范作用。(2)教師要發(fā)揮指引作用,發(fā)現小組內的問題時,及時加以解決,在課堂實施中,采用小組競賽等方式,調動小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意識。(3)保持小組的成員穩(wěn)定性,便于學習默契的養(yǎng)成。
(二)生本課堂的課堂實施
做好生本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后,在生本課堂的實施上,可借鑒生態(tài)課堂的教學模式,分為領受、領悟及提升三個階段。
領受,就是接受教師的前置作業(yè),在課堂結束后,及時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前置作業(yè),在進行新的課程教學時,教師根據前置作業(yè)要求,提出問題,學生分組探討,教師在了解學生領受的情況后,做好領域階段的引導。
領悟,是生本課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后擴展至全班交流,讓學生上臺講解交流的結果,教師加以引導,逐漸建立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及問題自主解決意識,真正讓學生實現知識的自主消化吸收。
提升,就是在領悟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精神進一步深化,達到教學效益的提升。如英語教學中涉及食物時,可以讓學生分組查閱各類食物的英文名稱,在課堂上加以互動交流,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化提升所學的英語知識。
此外,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生會不可避免產生一定的錯誤,這時也應注重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由學生加以識別指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存疑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師發(fā)揮輔助作用。
生本理念下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傳統(tǒng)教師主導型教學方式的有效改進,教學實踐中充分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注重轉變自身角色,發(fā)揮引導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中,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夏水根.以生為本理念下科學教學方式新探[J].新課程:上旬,2013(7).
[2]曲艷.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7).
[3]董紅梅.新課程下教學方式的轉變[J].青年文學家,2012(1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