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貴
(竹溪中峰中心學校)
2013年秋,中峰鎮(zhèn)中心學校大膽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大力嘗試以學、講、練、評、悟為主要內容的“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為促使教師自覺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落實“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當堂檢測,學生醒悟,教師反思”?!叭浑x手、曲不離口”這是傳統(tǒng)而古老的訓練方式,在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下,為了提高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組織學生進行合理而有效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教師在設計訓練題、組織學生“當堂檢測”時應把握下面幾個原則:
1.對易混概念進行對比練習。如,學習了圓心角和圓周角之后,可以用填空選擇的方式對以上概念進行比較辨析,使學生對這個概念加深認識;又如,學習了平移、旋轉、軸反射和位似變換四種圖形變換方式后就可以適當的訓練題進行對比訓練。
2.對易錯概念進行判斷練習。如,學習了絕對值和相反數這兩個易錯概念之后,可列舉判斷正誤的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或者選擇這樣的訓練題:
(1)若a≥0,則誆a誆= ,a的相反數為 ;
(2)若a<0,則誆a誆= ,a的相反數為 .
3.對新舊概念進行歸類練習。比如,我們在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時,可以先設計復習去分母、去括號的復習題,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分式方程的解法上,然后再讓學生解分式方程。
在講授新課之前,要針對新課內容做準備性練習題,這個“準備性練習”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復習回顧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進而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又如,為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選擇發(fā)散性題和開放性題。這種練習題要求針對性強,量少而精。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可以把教學中的練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復習性練習;第二個階段是再現性練習;第三個階段是發(fā)現性練習;第四個階段是創(chuàng)造性練習。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將技能發(fā)展成技巧,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訓練題,不僅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啟發(fā)思維、形成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訓練。
總之,適當訓練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設計形式多樣的訓練題是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只有通過適當訓練、不斷地“巧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