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娟
【摘 要】 生活化教學必須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他們作為生活主體想要參與進來的愿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打破教學和生活之間的壁壘,讓生活和教學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在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獲得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方法;小學語文
引言
小學語文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極為重要的,而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將原本封閉性的教學變?yōu)殚_放性,將教材內容和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并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局面,讓語文教學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化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能力。有些課文的內容本身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但是學生由于缺乏觀察力,所以往往忽視了對它們的觀察,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學生指導,讓他們通過觀察生活來理解課文。例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中有一篇《蜜蜂》,蜜蜂本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見的昆蟲,但是卻往往沒有注意,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啟發(fā)學生,提出“為什么‘我會推測蜜蜂找不到家了呢”、“蜜蜂靠的是什么方法找到家的呢”等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花園觀察蜜蜂,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討論或寫成作文,還可以從蜜蜂的話題擴展開,讓學生去觀察蝴蝶、蜻蜓等其他生活中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他們口語表達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幫助創(chuàng)設生活化學習環(huán)境
除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觀察生活以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的模式:
(一)在課堂中討論生活場景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課文中引起爭議或者引起學生困惑的地方,讓學生在課文的規(guī)定情景之下進行討論,讓他們在層層深入的辯論或探究之中逐步明白課文的寓意,同時也加強他們的交流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討論,讓學生說說自己家里是不是也有電腦,平常家里人都用電腦做些什么,課文中說有了電腦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小村莊,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用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證明。由于網絡的普及化,現(xiàn)在的小學生也對電腦和網絡比較熟悉,這樣的情景符合他們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有話可說,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討論生活中鮮活的事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網絡的功能,理解網絡的重要性。
(二)在學習中演繹生活片段
有的課文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的方法,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成形象的表演,讓學生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導自演,表演成情景劇。這個方法適用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如人教版語文課本四年級下的《漁夫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飾演漁夫、魔鬼,讓他們將自己所學到的課文表演出來。這樣的話就將原本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表演劇,一些原本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故事也能夠以更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了。
(三)在練習中聯(lián)系生活經歷
教師在設置課堂練習的時候也可以安排得更為生活化,例如在安排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時候,就必須要讓學生認清楚寫作和生活的關系,將生活中觀察到的內容寫進文章里。在安排寫一些學生不熟悉的話題時,可以采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用真切的感受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比如在寫游記之前,教師可以聯(lián)系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等課程,展示制作好的教案,用圖片或影像資料的方法來給學生展示那些景點的風光,并讓學生對照課文找找看課文中描寫的是哪些景點。然后擴展開去,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內容給大家介紹自己去過的景點,這樣在激發(fā)了興趣并通過討論積累了素材之后,再讓學生寫作,學生就不會為作文犯愁了。
三、引導學生完成生活化作業(yè)
除了課堂作業(yè)以外,課后作業(yè)也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盡量布置一些生活化作業(yè),讓作業(yè)也變得更有生活情趣。比如說,在學習了一篇課文后,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當小演員,將課文內容復述給父母聽,或者根據課文內容撰寫讀后感。也可以安排學生分成幾組,自己辦一份手抄報,展示語文學習的成果。
另外,教師還可以盡量安排一些長期性作業(yè),例如在學習了四年級下冊的《父親的菜園》后,可以讓學生嘗試在家里種植植物,可以選擇種蔥、蒜,或者是綠豆芽之類比較容易成活并方便管理的植物,并每天觀察植物的生長,將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在一定時間后進行總結,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耕種的不易,更能在這樣的實踐中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結語
語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學語文中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可以在課堂上和課后都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采用課堂討論、表演演繹、觀察生活等方法,可以讓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習轉化為自己的內在需要,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萍.論生活化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J].考試周刊.2015,(16)
[2]鄭德秀.淺談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6)
[3]周小云.讓小學語文教學之花開在生活這片沃土上[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5)
(作者單位:杭州二中樹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