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通過對課本上的課文閱讀,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可以對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進一步的感悟,這對于增強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其美德,促進小學生的智力增長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也是學生因自身興趣,主動參與閱讀以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途徑,對課堂上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
一、在博覽中獲得積累
增加閱讀量能夠幫助小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健全美德,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升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增長智力。這既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更有益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
語言的累積是學好語文的重要過程,積累的內(nèi)容是一般的基礎知識和文學常識,如文字、詞匯、造句、段落、篇章、修辭、語法等,而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學習和閱讀課本上的文章是遠遠不足以滿足文學積累的需要的。因此,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增加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語言積累的必然要求。課外閱讀是一種積累和沉淀。只有增加學生閱讀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夠積累下豐富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
二、在閱讀中學會思考
閱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提升語文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隨著我國全面實行減負,學生擁有比以前更加充裕的課余時間,而卻很少有學生將課余時間運用在課外閱讀上。因此我們應該在做好語文課堂閱讀教務工作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行為。為了讓從分發(fā)揮課外閱讀對于課堂閱讀的輔助作用,加深學生對課文基本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小學教師應該在進行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向?qū)W生推薦與教學相關的書籍或文章。這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也能提升教學效率。
三、學而能用之
閱讀對于寫作具有輔助作用。我們今天看到的每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通過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并對這些積累進行理解和歸納,結合自己的想法和觀念,通過文學作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小學生,由于生活空間和閱歷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擁有很好的視野和能力來獲取寫作素材。寫作素材累積的稀少,導致小學生作文總是內(nèi)容空泛、平淡無味。學生在寫作方面無法得到成就感,對寫作的興趣就會下降。針對小學生寫作難、不愛寫的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而單純依靠課堂閱讀是遠遠不能完成這項工作的,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較為廣泛地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書籍,為學生提供文學素材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著重推薦中外名著名篇,使學生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精華的閱讀,更加有效地進行積累。學生通過對名篇的閱讀和鑒賞,可以開闊視野,獲得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感受到語文的巨大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同時由于閱讀量的增大,創(chuàng)作素材不斷累積,解決了學生寫作難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同的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審美格局是有差異,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有目的性的閱讀可以對學生文學視野、文學感悟、意識形態(tài)、道德品行起到針對性的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通過有選擇性的文學名著閱讀和鑒賞,可以接觸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流派的文學作品,養(yǎng)成對不同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的差異性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學會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不同作品中表現(xiàn)出是非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是學生理解文學作品內(nèi)涵、作品人物性格特點,了解作品的審美格局、感受作品文學魅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對名著進行閱讀鑒賞行為的過程中,也能促進學生對想象力、理解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門重要課題,同樣也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途徑。課外閱讀作為學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堂閱讀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語文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課外讀物進行有針對性的、目的性的閱讀和鑒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包容性。
陳朝鳳,教師,現(xiàn)居福建南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