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瑩穎
【摘要】中西方存在歷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地理環(huán)境等差異,導譯員的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導譯過程中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際問題,相應的口譯策略選擇問題都是擺在導譯員面前的難題。本文以作者陪同外國嘉賓參觀旅游期間所進行的導譯活動為基礎,總結(jié)了在導譯過程中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所使用的口譯策略。
【關鍵詞】導游口譯 跨文化交際 口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02-01
一、前言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希望了解這個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和它的獨特文化。并且,中國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發(fā)展旅游業(y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年世界旅游組織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接待入境游客最多的國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力地推動了入境游客人數(shù)的增長。也極大地增加了對于導游口譯員(導譯員)的需求,導譯員作為連接導游和游客之間的橋梁,在推廣中文文化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西方存在歷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地理環(huán)境等差異,導譯員的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zhàn)。如何解決導譯過程中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如何妥善地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成功達到導譯目的都是擺在導譯員面前的難題。本文以作者陪同外國嘉賓參觀旅游期間所進行的導譯活動為基礎,總結(jié)了在導譯過程中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所使用的翻譯策略。
二、導游口譯的跨文化交際特征
“人類有互動就有交流。為了在社會中生存和維護自己的文化,人們必須交流?!保⊿amovar 2000)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在當今多元化的世界中,文化碰撞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通過跨文化交際,人們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習俗、社會、文化等方面,因為文化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交流就是一個跨文化交際的過程。根據(jù)陳剛的定義:“導譯是與來自海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有思想、有目的、有動機的說本族語的人進行面對面、情對情、正式或非正式、目的性明確并且當場見效的一種跨語言、跨文化、跨情感的國際(民間)交流和人際交流。”(陳剛:2012)所以導譯員在提供口譯服務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奈達指出:“翻譯是兩種文化的交流。想要獲得成功的翻譯,了解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更加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有效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保∟ida 2001)由此可見,作為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施行者,導譯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雙語能力,還需要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
三、跨文化交際口譯策略的選擇
文化是旅游產(chǎn)業(yè)的核心基礎,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體驗并了解當?shù)匚幕?。此外,拉里A·薩默瓦(2000)指出:“語言反應了文化,文化也反應了語言?!彼詫ёg活動的全過程都受到文化信息的影響?;趯в慰谧g的跨文化交際特征,作者總結(jié)了其在進行導游口譯服務過程中所適用的可行的翻譯策略。
(一)美化
美化并非是用美好的詞匯來修飾所要傳達的信息,而是挖掘源語背后的文化信息,進行介紹,如:
這是陽江名菜“生死戀”。
This is a famous dish of Yangjiang called “Lov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在菜肴翻譯中,許多譯者都傾向于翻譯出菜肴的成分、制作方法等內(nèi)容而忽略菜肴的花名,“生死戀”這道菜其實就是咸魚蒸鮮魚,如果翻譯為“Steamed fresh fish with salted fish”則無太大的吸引力,有時則直接翻譯成“Steamed fresh fish”,反之若翻譯成“Love between Life and Death”則讓一道普通的菜聽起來有趣得多。美化更多的時候是在迎合游客的需求,在不影響源語意思的情況下添加一些美化的成分來吸引游客的注意。
(二)釋意
運用釋意策略,導譯員能夠拋開源語語言外殼,直接翻譯源語的意思。在翻譯一些文化負載詞的時候,直譯會造成理解困難,解釋又會令譯文過長,在原文強調(diào)意義而非形式的情況下,釋意是比較好的方法。使用釋意方法既能夠傳達原文意思,又能夠使譯文簡單明了。如:
中原的盜兵快要南下,趙佗鏟除了異己,換上了自己的黨羽,,以鞏固統(tǒng)治地位。
The rebel army would go down South soon. Zhao Tuo killed his dissidents and replaced with his own adherents to consolidate his rule.
“盜兵”、“黨羽” 和“異己”的意思很容易為中國人所明了,但對于外國人來說,直譯會導致理解錯誤,所以應釋意為“rebel army”、“adherent”和“dissident”。
又如:他到了嶺南,向趙興宣讀了漢朝天子詔諭。
Hewent to Lingnan Region and read the proclamation of the Emperor of the Han Dynasty to Emperor Zhao Xing.
“天子”、“詔諭”為中國文化負載詞,使用釋意策略能夠清楚地傳遞其包含的意思。
(三)簡化
由于游客所報旅游目的不同,在翻譯內(nèi)容上也要有所選擇,有一些信息是沒有必要向游客詳細介紹的,因此并非所有的非重復信息都需要進行翻譯,如:
南越國都的大體范圍是:東起舊倉巷、西至吉祥路,北界越華路、南達惠福路,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約40萬平方米。
The capital of Nanyue kingdom covered a total area of 400,000 square meters which was 500 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and 800 meters wide from south to north.
此處對于道路信息沒有必要向游客詳細介紹,因為游客并不知道這些路名信息,只需要給出一個大致的占地面積就可以,給出過多的信息反而會加重游客的信息接收負擔。
四、結(jié)語
導游口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導譯員是連接導游和游客之間的橋梁,成功的導譯效果和導譯員的文化意識是分不開的,因此,導譯員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選擇合適的口譯策略,更好地完成口譯服務。
參考文獻:
[1]Nida,Eugene.2001.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Samovar,Larry.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陳剛.2004.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
[4]陳剛.2012.旅游英語導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朱益平.2005.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J].西北大學學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