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熙梅
摘 要: 計算機基礎課程已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各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學科之一,是學生學習計算機入門的基礎課。教師抓好課堂質量、提高計算機教育的時效性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來說,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師生間的互動不夠,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信息課中都有所收獲,絕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結合教材進行挖掘,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 互動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關系到教學內(nèi)容的思想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的體現(xiàn),關系到學生獲得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和形成的能力。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往往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探索。
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適合中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呢?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分析中職學生的學情、教材特點、課程知識結構特點等,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學,輕松地學。這就要求我們大膽改革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互動教學方法很重要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手段單一,互動不夠,學生就會形成惰性,不積極思考,被動接受,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與學生保持必要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迅速提升起來,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如讓學生緩解疲勞、看些美圖,聊聊色彩、對于知識有很好的理解。
二、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又取決于培養(yǎng)目標,中職學校培養(yǎng)的是“適用型”的中等技術人才,因此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強調(diào)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為學生制訂有效的計劃任務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教師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課程,對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以展現(xiàn)。
三、重點提升審美鑒賞能力
審美鑒賞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須通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和對美的事物的感知、體驗和自己豐富的學識才能逐步形成。中職學生文化程度低,見識少,農(nóng)村學生占多數(shù),審美觀一定會有很大的偏差,抓住中職學生“愛美”與“追求時尚”的特點,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衣著打扮,貼身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讓學生自身有提高審美的意識。
四、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
引導學生多選擇以美和時尚為主題的課外讀物。可以在學校圖書館查閱各種電影畫報、卡通漫畫、攝影作品欣賞、廣告設計等書籍雜志,讓美潛移默化于學生意識里,增強對事物美的感知。
中職學校一般都有很多公共的選修課,鼓勵學生多選擇能陶冶情操的課程,如音樂欣賞、書法藝術、美學、攝影等,讓學生在自然中、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感覺美。
五、從教學策略方面著手構思有效教學方法
計算機教師不僅在備課設計上要求精益求精,在教學策略上要講究好的學習方法。
1.重視傳統(tǒng)的按部就班法。
在學生剛開始接觸計算機,學習操作比較復雜、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或實操時,教師可以采用“老師教一步,學生練一步”的方法,就是教師演示完一個操作或若干個操作,然后學生依照教師的操作再做一次。對這類知識或實操練習,教師的表達要簡潔通俗、細致易記,以使學生逐步理解練習,絕不可為了教學進度而加大課堂教學密度,講得過多,學生一知半解,反而會影響教學質量和進度。比如我在授課時不把一節(jié)課的全部內(nèi)容都講完,而分單元,分小節(jié)地完成,做到學生“消化了”才算好,因此課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操作的能力。
2.采用“故錯”分析教學法。
“故錯”,故意放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Word”,輸好文章后,我故意將狀態(tài)改成“改寫”,當插入文字時會將后面的文字直接覆蓋,這時學生問:“老師,是不是出錯了?”我引出:“什么是插入和改寫?”接著開始講解操作。慢慢地,學生在找錯誤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文字的處理。
六、結語
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開展,采用了更好的教學構思和策略,既強化了學生專業(yè)理論知識,又加強了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教學計劃,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和積累經(jīng)驗,為滿足社會和企業(yè)的需求,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現(xiàn)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雁飛.“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長治學院學報,2008(10).
[2]研析職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3]傅德榮.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內(nèi)容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