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琛
摘 要: 在高校,特別是在高職院校,英語口語評價不受重視,為了強化口語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形成性評價將產(chǎn)生積極效果。在英語口語課堂中有效地應用形成性評價應從三方面著手:教師應幫助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和恐懼心理和樹立自信心;采用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時應給予學生準確和及時的反饋。
關(guān)鍵詞: 形成性評價 大學英語 口語教學 有效應用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按照科學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shù)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是開展外語教學、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和推動因素。教學評價主要有診斷性評價、終結(jié)性評價及形成性評價三種類型。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終結(jié)性評價則是在學期結(jié)束時采取標準化的考試進行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則在存在于教學過程中,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注重的是學習過程。
一、英語口語評價的現(xiàn)狀及原因
英語語言測試無非筆試和口試兩種形式。對于筆試而言,從小學到中學充斥著各種期中期末考試,大學有各種英語等級考試和期末考試。在這些測試中,英語學習者的聽力及讀、寫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檢測和評價,唯獨“說”這一技能的測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師范類專科院校(以下簡稱師專),基于課程設(shè)置的特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及相關(guān)的評價被學校和教師淡化甚至忽略。大部分院校只開設(shè)大學英語課,即精讀課,以講解句型結(jié)構(gòu)等語法為重點,以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同時因為英語等級考試的存在,在英語課堂中會適量涉及聽的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因此,在期末考試及相應的英語等級考試中,學生的聽、讀、寫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檢測。然而,由于缺乏專門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口語教學都是穿插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專門的英語口語教學及評價則容易被教師忽視。
在師專,由于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chǔ)較差,在英語課堂中,學生能表達的英語非常有限,這大大影響了教師組織口語活動的積極性,勢必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難以得到提高,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師專與在其他高校一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形同虛設(shè),由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得不到重視,因此英語口語評價便無從談起。即使有,那也只是在學期結(jié)束時簡單地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終結(jié)性評價。僅憑一個簡單的測試,學生的表現(xiàn)機會太少,這就完全不足以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全面的檢測,因此,終結(jié)性評價完全不足于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就難以引起學生的對英語口語學習的熱情和重視,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則更難以得到提高。
要強化口語教學效果或者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使用適當?shù)脑u價方式非常重要。英語口語的評價方式必須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而且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持續(xù)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和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英語口語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對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反撥作用。
二、形成性評價的內(nèi)涵和意義
196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家斯克里芬在談及課程改革時首次提出形成性評價的概念。他指出,形成性評價是指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過程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從而提高教育活動質(zhì)量的評價[1]。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diào)節(jié)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首先將這一評價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將它運用于教育評價實踐中,因此,形成性評價也被稱作課堂評估或課堂評價。
Black和William回顧了二十多項相關(guān)研究,并由此得出結(jié)論:高質(zhì)量的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提高有很大幫助,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幫助更明顯,這種評價在提高學生總體水平的同時也縮小了學生間的成績差距[1]。
因此如果形成性評價使用得當,就能對英語口語教學達到很好的反撥效果:它能顯著強化教師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成為高校的自主學習者,尤其是對學困生的幫助非常明顯。因此,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要使英語口語教與學相得益彰、共同發(fā)展,就必須合理得體地使用形成性評價。
三、如何在英語口語課堂中有效地應用形成性評價
1.幫助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和恐懼心理,樹立自信心。
師專的生源素質(zhì)偏低,英語基礎(chǔ)整體偏差。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的都是“啞巴英語”,對于這些英語基礎(chǔ)較差的同學,他們更是無法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更愿意被動地學習英語,而非主動地使用英語,學生聽得多,看得多,說得少,口語能力明顯不如聽力和讀寫能力,自然在口語課堂中他們的課堂參與性較弱。學生最大的障礙就是他們內(nèi)心的恐懼感和緊張感。他們害怕說錯,害怕被同學、老師笑話,因此害怕張口。特別是對于語音問題比較大的學生,會更擔心自己的問題被暴露從而被他人取笑,因此以沉默法學習英語,甚至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排斥心理。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中,即學生知識、技能及態(tài)度“形成”的過程中,監(jiān)控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2],它必須有學生的參與。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形成性評價有效應用的第一步。
基于學生的恐懼心理,教師首先應該鼓勵幫助學生走出“不敢開口,害怕被取笑”的心理陰影?!案矣趤G臉”才是英語學習者應有的學習態(tài)度。要讓學生明白,所有的學習都是從無知到慢慢掌握的過程,教師不會取笑任何一個努力的學生。其他學生也不會特別地在意其他同學的失誤。其次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使學生形成一個較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學習。最后,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生過程,鼓勵和表揚學生任何一個細節(jié)上的進步,以此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慢慢克服學習困難和消除恐懼心理,漸漸參與課堂活動。
筆者所帶的班級是某師專院校中文系某班。由于班上女生較多,英語基礎(chǔ)較薄弱,因此剛開始上英語課時課堂氛圍非常沉悶,學生不敢開口。筆者首先讓學生從朗讀文章開始,并盡可能從容易被學生忽略的細節(jié)方面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某同學的聲音非常好聽,某同學的語調(diào)非常好等。帶著被肯定的情緒,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參與課堂活動并漸漸完成各種口語活動。其中有一女生,第一次上講臺讀課文緊張到無法出聲,但學期結(jié)束后主動發(fā)言,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對她的鼓勵和肯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采用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評價形式多樣化是指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評[3]。
形成性評價是貫穿課堂教學的一種評價方式,它不同于終結(jié)性評價方式,不是單一的以最終的一次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它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即多種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以此對學生的綜合方面進行評定,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對于師專學生,由于本身基礎(chǔ)較差,有些活動開展起來或許有點困難,教師就應該充分考慮活動的可操作性,遵循“i+1”的原則和“情境+情趣+應用”的原則仔細設(shè)計合理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與樂趣中達到提高口語能力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的各種口語活動可以由最初的對話模仿、自制對話練習,漸漸過渡到難度稍大并結(jié)合學生自身興趣所展開的英語演講、角色扮演、話劇表演和電影模仿等活動。由易到難的活動布置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同時結(jié)合他們的興趣所在,可以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如此一來,參與活動的學生逐漸增多,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的進步也不在話下。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指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評價[3]。
除了傳統(tǒng)的教師評價以外,有效地利用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將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次活動結(jié)束后,活動的參與者都可對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分別指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學生自己和教師都相應地做下記錄。由于口語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活動,它需要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因此,學生之間的互評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組內(nèi)評價、組外評價和小組間的互評,這樣能讓評價更客觀,更能讓學生從彼此身上發(fā)現(xiàn)不足和有待提高的方面。當然,在此模式下,教師評價仍占主體地位。不管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還是學生互評,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及時地做下記錄,并把該記錄結(jié)果作為期末最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3.教師評價時應給予學生準確和及時的反饋。
形成性評價是貫穿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它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表現(xiàn)給予的總的評價,因此在學生課堂活動中,教師對學生口語中的錯誤不能見錯糾錯。在英語口語當中,也不是所有錯誤都必須得到糾正,中途打斷學生并指出其錯誤的現(xiàn)象更得到避免。
原則上,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應該給予積極反饋,在評價中對學生的肯定和贊揚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正確地完成任務,由此產(chǎn)生的成就感能夠很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對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較為嚴重的語音、語法等問題,教師也應該在他們完成任務后委婉地提出,而非因為擔心“打擊學生”而一味縱容這些問題,或是在他們進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粗暴地打斷學生并嚴厲地指出。只有對他們的活動進行及時準確的反饋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矯正錯誤,最終提高口語能力。
四、結(jié)語
師專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小學教師,在新時代,未來的小學教師應該是知識全面的,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英語口語不應該被忽略,反而應該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口語教學評價是關(guān)鍵。形成性評價是貫穿課堂的評價,強調(diào)過程評價,它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口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教師在口語教學中使用得當,就會達到出其不意、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口語得到提高,就必將使他們更符合當代教師的要求,更適應社會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真正服務于社會,作用于社會。
參考文獻:
[1]秦靜.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價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黨報,2012(7):85-89.
[2]郭茜.論形成性評價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與測試的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10):103-108.
[3]孟營.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口語評價模式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黨報,2013(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