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虹 郭英萍
【摘 要】目的:觀察與探討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對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產婦進行臨床的相關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且不給予產時體位管理,對研究組產婦進行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分析兩組產婦的效果。結果:研究組產婦的陰道分娩及剖宮產的例數(shù)(29例及1例)與對照組產婦(20例及10例)相比,組間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產婦產程異常、產婦下肢麻木、產婦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酸中毒等分娩結局情況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對產婦實施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可明顯提高陰道分娩的情況,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
【關鍵詞】助產責任制護理;產時體位管理;產婦;分娩方式;分娩結局
產婦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結局受到產道、產力及胎兒的狀況等多方面的影響,對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十分重要[1-2]。本文針對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相關的研究及探討,所研究的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60例產婦作為臨床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平均分為兩組,每組有30例產婦,對照組中,產婦的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6.3±1.5)歲,產婦的孕周為37~40周,平均孕周為(39.2±0.3)周,其中,初產婦有20例,經產婦有10例;研究組中,產婦的年齡為22~34歲,平均年齡為(26.4±1.6)歲,產婦的孕周為38~41周,平均孕周為(39.4±0.5)周,其中,初產婦有21例,經產婦有9例。研究組和對照組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孕周、產次情況等因素上不存在較大差異性(P>0.05),兩組之間的差異均不具備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組間的相關數(shù)據(jù)均可進行比較及分析。
1.2 方法
對對照組產婦手術常規(guī)的輪班制護理,不對產婦進行產時的體位管理,若產婦進行自由的選擇體位,待產婦的宮口開全之后,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的姿勢直到娩出胎兒,對于存在剖宮產手術相關指征的產婦實施剖宮產。對研究組產婦實施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助產責任制護理,對臨產產婦的潛伏期可進行適宜的自由活動,選擇坐位或站位,保持產婦子宮的前傾,并使胎兒的縱軸和產軸保持一致,使用分娩球與拉瑪澤呼吸法來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助產人員指導產婦進行呼吸的調整,伴隨著產婦子宮收縮的節(jié)律進行吸氣與呼氣,待產婦的產程進入到活躍期之后,助產人員可對產婦進行腹部的四步觸診法實施胎方位的檢查,并有效協(xié)助產婦完成B超的檢查,明確胎兒胎背的方向之后告知產婦保持和胎兒的脊柱同側的臥位姿勢,待產婦的宮口開全之后,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的姿勢并將靠背進行45°搖高,使產婦的雙腿保持屈曲、雙足進行外展直到分娩結束,在產后對新生兒給予常規(guī)的處理,對產婦進行2h的觀察,若無異常之后可送回病房。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試驗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結果全部應用統(tǒng)計學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按照t檢驗的方式實施相關的檢驗,并應用χ2檢驗的方法對于本研究中的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查,若數(shù)據(jù)之間檢驗值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研究價值。
2 結果
研究組產婦的陰道分娩及剖宮產的例數(shù)與對照組產婦相比,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研究組產婦產程異常、產婦下肢麻木、產婦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酸中毒等分娩結局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比較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表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分析
分組 人數(shù)(例) 陰道分娩(例) 剖宮產(例)
對照組 30 20 10
研究組 30 29* 1*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表2 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分析
分組 人數(shù)(例) 產婦產程異常(例) 產婦下肢麻木(例) 產婦產后出血(例) 胎兒窘迫(例) 新生兒窒息(例) 新生兒酸中毒(例)
對照組 30 7 10 8 8 5 6
研究組 30 1* 2* 1* 1* 0* 1*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與分娩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生理過程,對產婦的產時護理及體位管理直接的影響到母嬰的健康和安全,助產責任制護理是由1位助產士對應1位產婦進行產前、產時及產后的全程陪護、護理及照顧,有助于改善母嬰的結局,而對產婦使用分娩球實施產時的體位管理可有效放松產婦盆底的肌肉,明顯緩解產婦會陰部位的神經疼痛等[3-5]。
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婦的陰道分娩例數(shù)明顯比對照組更高,而剖宮產的例數(shù)明顯比對照組更低(P<0.05),而且,研究組產婦產程異常、產婦下肢麻木、產婦產后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酸中毒等分娩結局情況比對照組明顯更少(P<0.05),說明對產婦實施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提高產婦的陰道分娩率,減少產婦的不良分娩結局,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袁春.助產責任制護理模式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28-1429.
[2]張宇,劉超.助產責任制護理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05(06):721-722.
[3]劉小鳳,劉小雅,尹小梅等.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聯(lián)合產時體位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07(01):143-145.
[4]陳燕,郝剛華,蒲慧然等.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體位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05):238-239.
[5]汪紅娟,周臨,付愛萍等.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在分娩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5,14(05):4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