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基礎學科中最基礎的小學語文顯得很重要。本文就是針對小學教學的教學規(guī)律,結合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良好的個人習慣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探討一下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fā)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課程。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xù)學習,對于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質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逐漸使他們學會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學會用語文知識來探討問題,這對于個人乃至整個民族、整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1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學生對語文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和強烈的求知欲,變“讓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的自覺學習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就實現了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目的。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綜合,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基礎。從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來分析,大都是圖文并茂的作品,通過對事件、人物、環(huán)境的敘述和描寫,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意境中,讓學生有所恩、有所想、有所悟,在這種快樂的體驗中,學生就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課外閱讀,努力使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愛好,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童話故事、散文小說、經典名著等,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書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帶給他們的想象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造力量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弊杂?、寬松的課堂氣氛是傳達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產生是以自由、寬松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為基礎的。小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時候,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思維才會活躍,想象力才會豐富,記憶力也會增強;反之,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心靈封閉、無創(chuàng)新性可言。因此,構建新型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的寬松環(huán)境尤其重要。
創(chuàng)造性想象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根源,但沒有想象也就沒有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造也就沒有想象。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進行再造想像,邊讀邊在大腦中浮現畫面,這樣既能幫助理解,又有利于培養(yǎng)想像力。因此,任何創(chuàng)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標志。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空間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lián)想。這樣,課堂教學既能完成激發(fā)學生想象的任務,又體現了語文教育情感性。
3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結構,正確引導,巧妙疏導,積極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在識字、理解詞句等方面放權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生的目標明確了,參與度高了,有充分的機會表現展示的學習能力,讓學習語文逐步成為學生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的活動過程,以便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人習慣。
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的努力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尤其對個體的終生來說,良好的個人習慣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沒有這個基本點,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勵的方法。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看到大大的“優(yōu)”,或得到簡短的批注“書寫工整”、“你進步了”、“你真棒等,收獲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評價時教師更多的強調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點出眾的表現,就能獲得教師的贊賞和表現機會,即使知識章握尚不理想,仍然加以肯定。
堅毅品質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性的基礎上的。教師只能給學生傳授方法,至于學生遭遇挫折,作為教師也只能鼓勵他們不畏困難,幫助學生自己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意志去排除不良的情緒干擾,提高學習質量,這是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的有效途徑。
4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的認知范圍大。許多文字所描述的是學生無法親見或切身體會。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的情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并配上文字與聲音,實現各個畫面的任意切換,在合理有效的范圍里改變對事物不同角度的展示,有助于學生憑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從而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出現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能很好地彌補語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彌補實踐難以體驗的形、耳聞其聲,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5結束語
總之,本文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良好習慣和多媒體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討,結合相關研究進行總結,提出了一些方法。但教學活動非常靈活,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去探索,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戴福發(fā).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信息技術,2009,(1)
[2]陳卓毅,林君芬.兒童思維發(fā)展新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5,(12)
[3]蔡麗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J].福建論壇,2010,(9)
[4]艾顯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J].讀寫算,2010,(23)
[5]齊海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網絡財富,2010,(21)
作者簡介:
馬振吉(1981.11~ ),男,漢族,甘肅省岷縣鎖龍九年制學校.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小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