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期高校文化建設的思考

      2015-10-24 21:00:02陳海虹孫棟
      教育界·下旬 2015年8期
      關鍵詞:制度文化大學精神精神文化

      陳海虹 孫棟

      【摘 要】高校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它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機械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論述了新時期高校文化建設的內涵和作用,分別從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環(huán)境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探討了高校文化建設的意義及措施。

      【關鍵詞】高校文化建設 ? ?精神文化 ? ?制度文化 ? ?環(huán)境文化 ? ? 大學精神

      一、引言

      高校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高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質量提高是高校的目標所在,文化建設是高校的目標內涵,制度創(chuàng)新是高校目標實現的法規(guī)保障。對我國現階段而言,加強高校文化建設的研究尤為必要:一方面,當前我們的高校文化存在很多問題,高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改善、發(fā)展、塑造人的作用,又有壓抑、扭曲、扼制人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是我們黨的事業(y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高校作為最重要的文化組織,責無旁貸地負有推進中國先進文化發(fā)展的重任和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構建符合新時代潮流、積極向上的高校文化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

      二、高校文化的內涵

      高校文化可泛指高校內部的一切活動及活動方式。高校文化對學校所有成員尤其是對學生具有現實影響和潛在影響的所有文化要素包括:價值觀念、理想信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感、傳統(tǒng)風氣、生活方式、心理氛圍、人際關系、行為規(guī)范、學校制度、物質環(huán)境等。

      它們涵蓋于主要由價值觀、理想追求、思維模式、道德情感等構成的精神文化,主要由高校的組織架構及其運行規(guī)則構成的制度文化,以及主要由高校的物理空間、物質設施構成的環(huán)境文化之中。三者形成一個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環(huán)境文化處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共同對學校教育發(fā)生影響的文化同心圓。通常而言,有怎樣的精神文化就有怎樣的制度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動力,制度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驅動下,圍繞精神文化的主軸旋轉,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

      三、高校文化的作用

      存在決定意識,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而文化是人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人類生活的任何一方面無不受到文化的影響,并隨著文化的變化而變化。于是“文化即環(huán)境,環(huán)境即存在,文化決定意識”的邏輯成立。

      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事實:學校教育目的的達成與否及質量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創(chuàng)設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的品位極大地影響著學校造就的人的品質。為了強化學校文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帕夫雷什中學》中告訴人們:“我們在努力做到,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碑敗坝恕弊鳛閷W校工作的中心確定之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即教育環(huán)境或改善育人環(huán)境,就成為學校工作的主線,學校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圍繞著這個工作主線展開。這就使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絕非僅在課堂里或說教中成長,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校園文化氛圍的影響中成長。這也就決定了學校文化是一種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營建、改造完善以影響教育的教育手段。高校文化正是通過對教育環(huán)境的形成或改善而對教育產生影響、發(fā)揮作用的,這就是高校文化對教育的作用機理。在推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難怪我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提高高校學生的文化素質,首先要提高高校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最重要的是提高高校的文化品位。

      高校是知識和文化的重要產出地和輻射源。強化高校文化建設意識,提升高校文化建設層次與水平,不僅是高校完成好自身根本任務的需要,而且對社會也有巨大的輻射和引領作用??梢哉f,能用文化解讀的高校,定然會更具時代發(fā)展性和戰(zhàn)略性,更具文化底蘊,創(chuàng)造出更為深廣的發(fā)展空間;定然會大大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品質和品牌,提升高校服務和引領社會經濟的軟實力。

      考察一所高校的文化,自然離不開對高校任務、功能和定位的把握。而現在比較普遍地認同高校具有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四大功能,這恰恰決定了高校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育人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和服務文化的提升和發(fā)展,也就是說,高校的本質在于文化,文化功能是高校的基本功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其實就是為了文化發(fā)展,包括傳承文化、啟蒙文化、保存文化、批判文化、選擇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高校教育不僅僅限于對某些具體的、給定的知識和技能的傳遞,而是通過文化教化和文化啟蒙,對人的能力、素質、精神境界進行全方位地文化提升,從而以自覺的文化創(chuàng)新去推動社會整體的文化進步。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高校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以了人文教育和文化啟蒙為核心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引領文化是高校應當承擔的重要歷史使命,同時也是高校在新形勢下發(fā)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契機,我們應自覺地去回歸高校的文化本質,凸顯高校的文化功能。

      四、機械工程學院高校文化的建設

      1.機械工程學院現狀

      機械工程學院是2013年新成立的理工學校第一批招生的二級學院,已招收了兩個年級學生,負責機械類專業(yè)本科教學、學生學籍管理和學生日常管理等工作?,F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及機電傳動與控制、制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職教師資三個專業(yè)方向,研究方向涵蓋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傳感與測控、機電一體化、材料科學等幾大領域。在校本科學生將近1200人。

      2.機械工程學院高校精神文化建設

      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的核心文化,它是高校文化主體長期實踐,經歷史的積淀、選擇、凝練、發(fā)展而成的,高度成熟并為高校成員一致認同的深層次的主體文化。其建構意義不僅體現在它對內能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健康、奮發(fā)向上,影響校內成員價值選擇、人格塑造、思維方式、精神氣質、道德情感、行為模式的高校氛圍;同時對外它表現為高校的價值觀和理想追求、精神風貌以及學校的個性和魅力所在。精神文化的建構,主要通過高校的使命、校訓、校風及名師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

      2013年7月19日,結合機械工程學院的實際和發(fā)展目標,我院確立了院訓: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這對每一位師生來說,既是要求,也是精神導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學問。

      優(yōu)良的校風、班風、學風是培養(yǎng)高素質學生無形的重要因素,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管理、學生活動的開展等工作密切相關,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院從新生入學教育入手,大力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學風建設月”活動,宣傳先進、學習先進、爭創(chuàng)先進,使機械工程學院的學風建設更上一層樓;通過推出“學生必讀書目”,制定個人學期讀書計劃,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等,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通過“我的中國夢”征文比賽及演講比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組織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9重要講話精神”主題日活動,曾羽書記以及各分院、職能部門和學院全體老師參加了活動,成為全校示范;機自132班同學給貴州省委書記寫信并得到回信,全校師生熱議“回信”,倍受鼓舞,由此掀起全省青年學生學習“回信”的熱潮;機自132班同學向全校學生發(fā)出“團結文明、展現風采”倡議書,得到校黨委書記、校長和廣大師生響應,在倡議書上莊重簽名;組織首屆新生參加全國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全國機器人大賽,獲得了全國大獎……諸如此類的活動都是很好的精神文化建設載體。

      此外,大師也是精神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我院先后組織并參加了院士報告會、校黨委書記“揚起理想的風帆”專題講座、“樹人大講堂”“道德講堂”等系列講座,使學生能夠面對面聆聽大師的教誨。

      3.機械工程學院高校制度文化建設

      高校文化可以歸納為高校意志的選擇和非意志的選擇這兩種類型文化,由此決定了高校的文化是制度化文化和非制度化文化相融的復合體。經學校意志選擇的制度化文化,具有強烈的、鮮明的規(guī)范性、組織性,屬于校園范圍內必須強制執(zhí)行和嚴格遵從的文化類型,如培養(yǎng)目標、教學制度、校規(guī)校紀等。由于人們只有在所處的文化中獲得文化,人們的信仰也是以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為條件的,人的發(fā)展和完善并不是完全能自然實現的,因此,制度文化是使高校教育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學院注重學生的思想引導及日常管理的檢查落實。由于學校是一所新建院校,位于老校區(qū),學校周邊環(huán)境復雜,于是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風、學風、班風建設方案》《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措施與行為準則》《學生晚自習管理制度》《班主任值班制度》《維穩(wěn)應急預案》《安全責任書》《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規(guī)定》等規(guī)章制度,并貫徹落實。嚴格考勤制度,狠抓到課率和早晚自習出勤率,通過制作早晚自習考勤表、課堂考勤記錄冊來嚴格考勤并提升出勤率,規(guī)范學生請假制度,培養(yǎng)首屆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實行教師不定期聽課制,根據學校要求組織《學生手冊》知識考試,讓學生了解校規(guī)校紀。為加強誠信考試教育,我院發(fā)放并收集了全院學生的誠信考試承諾書,以全院專題教育、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誠信考試教育,嚴肅考風考紀。

      4.機械工程學院高校環(huán)境文化建設

      學校環(huán)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外顯形態(tài),塑造學校品牌的基礎是學校文化。外化形象意識、強化精品意識、提升發(fā)展意識,是學校走內涵發(fā)展之路的必然趨勢,更是打造品牌名校的核心。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設科學、人文、美觀、和諧的高校環(huán)境文化。

      學院組織60名學生參加“弘揚雷鋒精神,志愿服務社會”義務勞動,組織50名學生參加“許美好愿望、我為校園增片綠”植樹愛樹護樹活動,通過活動使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是校園的主人,良好的環(huán)境需要同學們自己創(chuàng)造和自覺維護。此外還積極推進墻壁文化、走廊文化、櫥窗文化、班級與辦公室文化、寢室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設,工作開展既注重改善硬件條件,又突出專業(yè)氣息、人文色彩。

      5.大學精神與高校文化建設

      所謂大學精神,是指高校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選擇、凝聚所形成的能夠體現高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個性氣質、精神風貌、道德水準和文化品位,并為學校師生員工所認同的一種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群體意識,是高校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根基。

      大學精神一旦形成,就會通過各種文化形式和活動載體,內化為師生一種堅強的內在精神力量,并以其特有的導向、凝聚、激勵、塑造等功能,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是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實現文化引領,在大學精神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二是凸顯人文關懷,在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交融中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三是秉承公正,兼容并蓄,在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的交相輝映中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五、結束語

      高校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育人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和服務文化的提升和發(fā)展,也就是說,高校的本質在于文化,要使學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高校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循序漸進的,要相信優(yōu)秀的高校文化必然會結出人才卓越之果。

      【參考文獻】

      [1]盧麗君.引領文化:高校功能研究的深化和升華[J].中國高等教育,2006( 18).

      [2]馬俏.以我的榮哲發(fā)誓[J].讀者,2003(21).

      [3]睦依凡.教育發(fā)展理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33.

      [4]易琳,房居清.試析高校校園文化的系統(tǒng)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6) .

      [5]張桂霞,曹勝,王瑞芳.當代大學文化結構分析及其建設路徑[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8(06).

      猜你喜歡
      制度文化大學精神精神文化
      小學特色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提煉大學精神內涵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關于大學和大學精神的思考
      大學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7:00
      立人教育成就教師的本土化發(fā)展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09:49
      大學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職院校軟實力的必要途徑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2:08
      群眾文化美術工作開展策略探討
      淺析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新常態(tài)經濟時期構建企業(yè)文化建設問題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7:54
      淺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辽阳市| 高平市| 洪洞县| 承德市| 精河县| 库车县| 微博| 漾濞| 台中市| 开江县| 九龙坡区| 德化县| 宽城| 游戏| 青河县| 西藏| 夏津县| 宁南县| 牙克石市| 合山市| 治多县| 普兰县| 当雄县| 开封市| 南昌县| 堆龙德庆县| 平泉县| 泽普县| 威宁| 保定市| 太谷县| 涟源市| 平遥县| 浦东新区| 曲松县| 大兴区| 台安县| 都江堰市| 汤阴县| 邢台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