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
【摘要】口語交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聽說讀寫”中“說”的范疇。教師要在完成課本設(shè)置的“口語交際”訓練的基礎(chǔ)上,努力挖掘各種資源,拓展訓練平臺,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資源挖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口語交際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閱讀、作文訓練一樣重要。小學語文每一冊教材中都專門設(shè)置了“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但這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滿足不了學生成長的需求。為真正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教師還要努力挖掘訓練資源,拓展訓練平臺。筆者現(xiàn)就這一問題,談?wù)勛约旱囊恍┳龇ㄅc粗淺的認識。
一、圍繞節(jié)日或?qū)W生生日等特殊日期做文章,搞好口語交際訓練
筆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在口語方面缺少訓練的機會,教師在閱讀方面下的功夫比口語交際訓練要多得多。也許口語訓練課程比較隱性,有時期中或期末考試也不涉及這方面的內(nèi)容,這就使得教師在心理上放松了這方面的教學。于是好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課堂上,他們常常比較膽怯,不敢舉手發(fā)言,畏首畏尾。即使說了,聲音也小得跟蚊子叫似的,不是那么響亮。說得也不是很完整,很有條理。這是缺乏足夠訓練的緣故。
孩子們對節(jié)日總是情有獨鐘,尤其是對于自己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生日更是快樂的、幸福的、甜蜜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節(jié)日或生日這個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和書面語言表達訓練。如在父親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或自己過生日的時候制作一張感恩卡,寫上幾句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為父母送上愛心,送上真誠的感激。當然,教師在課前要組織學生付諸行動,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去想,鼓勵學生勇敢地去說。比如,在二年級的課堂上,一位教師開展了“祝你生日快樂”的口語交際活動。教師給學生出示了說話訓練的提綱,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說,最后再合起來說。通過反復地訓練,最后學生終于能夠說得通順、連貫了。請看一位同學的表述:我的生日是2008年9月15日,我最想得到的禮物是芭比娃娃,因為芭比娃娃太漂亮了,她們能給我?guī)砜鞓?。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幫媽媽掃掃地,幫爸爸捶捶背。我想對媽媽說:親愛的媽媽,謝謝您八年來對我的關(guān)愛和照顧,您的女兒永遠愛您!這對農(nóng)村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屬不易。
低年級口語訓練,要追求形式的趣味性,讓活動有魅力,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不然學生注意力就會渙散,收不到理想效果。比如,針對“我最想得到一個什么樣的禮物?為什么想得到這樣的禮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來說,要求前面的同學說完后,后面的同學立即站起來說,看誰反應(yīng)快,看誰聲音響亮,看誰說得通順連貫。
二、圍繞季節(jié)、天氣、景物的變化做文章,搞好口語交際訓練
季節(jié)輪回,周而復始,大自然也在發(fā)生著美妙的變化。作為老師應(yīng)該注意引導學生關(guān)注身邊的各種變化,把這種變化作為一種資源引進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圍繞變化來進行“說”的訓練。筆者的家鄉(xiāng)盛產(chǎn)銀杏,這里的銀杏樹郁郁蔥蔥,連成一片樹海。古老的銀杏樹有著美麗的傳說,著名的景點“時光隧道”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光、留影。銀杏風光已成了家鄉(xiāng)一個靚麗的名片。筆者在教學中能夠充分挖掘這一旅游資源,將其引入教材,讓學生去當小小導游、當小小講解員,講述家鄉(xiāng)美麗的傳說,贊美家鄉(xiāng)可喜的變化。
又如,暮春時節(jié),楊絮漫天飛舞,給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帶來了影響。筆者就在課間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并進行生動描寫。寫出楊絮在校園中、在村莊里恣意飄飛的樣子,表達出對它們的討厭之情。然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作文在小組內(nèi)朗讀,或面向全班學生朗讀,看誰描寫得好,寫得具體、生動。學生朗讀自己通過觀察寫出的作文,自然非常帶勁?!渡衬械木G洲》一文的課后設(shè)置了一道造句練習,其中有一小題是要求用例句中的“不是……而是……”造句,課堂上筆者啟發(fā)學生思考時,恰好窗外正是楊絮紛飛。于是筆者靈機一動,將學生的目光引向了窗外,要求學生看看窗外的景象,然后再來造句。學生通過觀察一下來了靈感,句子也“應(yīng)運而生”:那窗外飛舞著的不是雪花,而是令人討厭的楊絮。那鋪天蓋地飄舞著的白色毛毛,不是人類的朋友,而是令人生厭的“不速之客”……瞧,這些來自于學生口中的句子是生動的、鮮活的。筆者一個信手拈來的教學行為,竟觸發(fā)了學生的靈感??梢?,只要學生用心觀察,用心思考,必然有所收獲。當然,教師也要善于抓住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創(chuàng)造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能力,張揚個性。
三、圍繞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或身邊的一些小事做文章,搞好口語交際訓練
語文學習,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樣,死啃一本課本,所得必然有限。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社會這部“活書”,圍繞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進行交流與分享,借此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思維能力。比如,2015年秋季開學不久,學生迎來了三天小長假,學校給全體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wù):9月3日上午9:00觀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70周年閱兵式,4日晚上8:00觀看中央一臺“開學第一課”,然后寫一篇觀后感。學生回校后,各年級語文老師組織學生就這一任務(wù),專門利用一堂課的時間進行了反饋、交流與分享。學生樂此不疲地講述著自己的見聞、感受,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各種方隊英雄意氣風發(fā)的陣容,描繪了戰(zhàn)機飛過天安門上空留下美麗彩帶的壯觀景象,描寫了抗戰(zhàn)老兵的自信、驕傲的容貌、神態(tài),表達出了對他們的無限敬仰之情。關(guān)于“開學第一課”,好多學生圍繞“愛國、團結(jié)、勇敢、自強”這些主題,寫出了自己對英雄的崇敬,表達了自己的愿望、理想。在此次口語交際訓練課上,學生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了解到的抗日英雄故事,興味盎然地朗讀著自己寫下的觀后感。此次訓練除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關(guān)心時事、講述時事的機會,把愛國的種子播種在學生幼小的心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灰處熞宰约旱囊浑p慧眼去挖掘、去開發(fā),口語訓練資源比比皆是。這些彌漫著時代氣息的口語交際訓練資源,必將使自己的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