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婧,羅海燕(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亳州236800)
?
基于社會需求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研究
岳婧,羅海燕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根據教學實踐和文獻查閱,在分析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探討了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工廠化”培養(yǎng)弊病、教學培養(yǎng)方向與社會需求脫鉤,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社會需求;分類教學;分層教學;教學改革
2.安徽省教育廳2015年教學質量工程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實用英語。編號:2015gxk117
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高職教育是其改革的重點,培養(yǎng)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技術性、應用型人才是關鍵,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也應該有所變化。我國的經濟、產業(yè)和技術結構的不斷變化對我國的職業(yè)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英語作為我國高職教育中公共科目,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更為熟練地使用英語。所以說,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應該著重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特別應該在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方面下足工夫,能夠成為畢業(yè)生在今后工作中的特殊技能之一。因此,本文根據工作實踐和文獻查閱,探討了基于社會需求的英語教學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旨在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職業(yè)性特點是由其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目標決定的。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高職畢業(yè)生主要是能夠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夠通過自己的英語知識來閱讀一些工作中所涉及的如說明書、合同等想類似的文件,有些時候能夠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來寫作一些通知、商業(yè)函件、簡歷等,或者能夠在工作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能夠借助辭典查閱相關文件等等。同時,隨著國際經濟的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我國加入WTO、我國政府推出的“一帶一路”方針政策的不斷滲透,我國參與到國際化的競爭的形式越來越激烈,這就對人才英語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的社會化需求就越來越強烈。
(一)重考試,輕實踐的現狀普遍存在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整體不高,不但表現在英語聽說方面,而且還存在于讀寫譯等方面,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提高。這部分學生原本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就沒有一定的優(yōu)勢,久而久之就對英語產生了厭倦的情緒。但是在考試的壓力之下,他們不得不為各種各樣的考試做準備,因為這些都是拿到畢業(yè)證的必要條件。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們?yōu)榱四軌蛲ㄟ^一個個考試,不得不整日整夜地做模擬試卷,完全忽視了學習基本能力的提升,完全沒有了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甚至有一些高職院校還規(guī)定,當學生通過了英語等級考試之后,就不用修英語這門課了,導致了高職英語教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應用。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工廠化”培養(yǎng)弊病
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刀切”、“工廠化”培養(yǎng)等教學現象,又由于進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本來英語水平就不高,加上不能夠在高職院校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個性化教育,必然會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嚴重挫傷,對英語的學習失去了興趣,這就與高職院校英語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悖。
(三)教學培養(yǎng)方向與社會需求脫鉤
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培養(yǎng)以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的時候,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該把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yè)技能當做培養(yǎng)的重點。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少走彎路,從一開始能夠接觸到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能夠為以后的工作做好鋪墊。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高職的學生當做大學本科生來教授,旨在通過大學等級考試。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一定不具備社會所需要的能力。
(一)多措并舉,加強學生實踐鍛煉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使其更多地參與到英語的應用中來,不斷強化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我國專業(yè)英語本科生的調查,劉潤清等得出以下結論:能夠對第二語言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的是認知和社會心理因素。這就從另外一個側面表明思維在外語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外語水平才能夠得以相應的提高。相較于普通英語教育而言,高職教育完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更多地偏重于專業(yè)教育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英語的學生是共通的。對于高職英語教育,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才能為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對學生的實際談話得知,目前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通過實踐的方式不但能夠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測,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潛力。因此,在實踐中讓學生培養(yǎng)英語能力的應用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的一個過程。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過程中,要想盡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英語應用水平。
(二)采用分層教學模式
在高職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分層的形式把不同英語水平分成不同班級,進而實施教學。在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時候,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不同,差距很大,假如按照班級來分班的話,就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不方便,也產生不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就有悖于因材施教。筆者調查后發(fā)現,有75%的學生是支持分層教學的。在筆者看來,當高職院校的學生進入學校后,通過統(tǒng)一的考試把學生按等級分開,然后再進行分班教學,這樣就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強化英語教育與就業(yè)標準相融合,培育行業(yè)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按照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總目標,高職英語教育的核心是以畢業(yè)生走向社會后的實際工作為準繩,這樣就可以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英語老師要充分調查研究,不斷熟悉企業(yè)生產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切合實際。另外,英語教師要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充分了解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樣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當老師在課堂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根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針對性地補充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例如:針對營銷專業(yè)的學生,給學生補充一定營銷方面的英語專業(yè)知識,可以通過聽錄音、看錄像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
另外,英語教師英語突破創(chuàng)新,豐富自己的課堂和教學方式,構建開放的、多渠道的和多方位的課堂教學系統(tǒng),爭取做到課堂和課下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貫通,為學生的學習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職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些機會不但包括口頭交際也涵蓋簡單的書面應用。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育要著重以社會實際需求為目標,站在社會需求的高度,以聽說訓練為引導,充分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促使學生邊學邊用,進而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華忠.分層分類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架[J].內蒙古教育,2013(5):39-41.
[2]付小圓.淺談三年制高職非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4):43.
[3]劉潤清,吳一安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289.
[4]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中國外語,2014:77-83.
[5]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2):120-123.
*基金項目:1.安徽省教育廳2014年教學質量工程之教學研究項目:需求分析視角下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研究與實踐——以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編號:2014jyxm531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046(2016)2-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