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馨予,李迎春
(西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從《二年律令·置后律》看漢代女性的繼承權(quán)
梁馨予,李迎春
(西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二年律令·置后律》對西漢初年的繼承制度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涉及女性繼承的部分尤其引人關(guān)注。在西漢初年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政府為發(fā)展生產(chǎn)和防止財產(chǎn)外流,給予了女性類似于男子的繼承權(quán)利,繼承內(nèi)容包括爵位繼承、戶主身份繼承和財產(chǎn)繼承。女子一旦通過法定繼承或遺囑繼承方式得到這些后,亦可以享受政府賦予的一些優(yōu)惠待遇。但須注意的是,法律執(zhí)行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限制條件,使得女子的權(quán)力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
漢代;女性;繼承制度;二年律令
1983年對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的挖掘使得一批簡牘陸續(xù)出土。這批簡牘涉及西漢早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十分豐富。尤其是《二年律令》的發(fā)現(xiàn)使亡佚已久的漢律得以重現(xiàn),不僅使秦漢律的對比研究成為可能,而且是系統(tǒng)研究漢、唐律關(guān)系及對中國古代法律影響的最直接的資料。在《二年律令》的二十八種律法中,有關(guān)繼承制度的置后律記載較為詳細,研究價值巨大,目前學界已取得諸多成就。如:曹旅寧《〈二年律令〉與秦漢繼承法》認為《置后律》中的“后”是“繼承人”的意思,“后”首先體現(xiàn)的是政治權(quán)利的繼承,其次才是財產(chǎn)的繼承[1]。劉厚琴《漢代身份繼承制度探析》認為漢代的身份繼承包括宗嗣繼承、爵位、戶主繼承。以法律形式強調(diào)了宗法倫理關(guān)系[2]。王彥輝《〈二年律令·置后律〉中的若干問題》認為《置后律》是惠帝對秦朝法律的傳抄,并非新作,女子只是名義上稱為“爵后”,實際中并不能繼承爵位[3]。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認為西漢已建立系統(tǒng)的繼承法,其繼承方式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繼承,既有身份繼承也有財產(chǎn)繼承[4]。然而,學術(shù)界的焦點多集中于男子的繼承問題,對于女子在繼承制度中的一些問題討論甚少,故而本文擬對這一問題作一些粗淺的分析。
(一)爵位繼承
《二年律令·置后律》第369簡規(guī)定:“□□□□為縣官有為者,以其故死若傷二旬中死,皆為死事者,令子男襲其爵,毋爵者,其后為公士。毋子男以女,毋女以父,毋父以母,毋母以男同產(chǎn),毋男同產(chǎn)以女同產(chǎn),毋女同產(chǎn)以妻。諸死者置后,毋父母、妻子、同產(chǎn)者,以大父、毋大父以大母與同居數(shù)者也。”[5]從此條法律看,死者生前如果有爵位且屬于因公殉職,若無子男其女兒、母親、妻子等女性均有權(quán)按繼承順序繼承爵位,并且獲得相應的政治待遇。將死者女兒的繼承順序排在子男之后的靠前位置,一方面說明對女性繼承權(quán)的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女兒為嗣”的血統(tǒng)觀念。
關(guān)于女性襲爵的實例,在《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所記載:“魯侯奚涓以舍人起沛,至咸陽為郎,入漢,以將軍定諸侯,四千八百戶,功比舞陽侯,死軍事。六年,侯涓亡子,封母底為侯,十九年薨七?!盵6]即屬于母襲子爵。
(二)戶主身份繼承
《二年律令·置后律》第379簡—第381簡規(guī)定:“死毋子男代戶,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孫,毋孫令耳孫,毋耳孫令大父母,毋大父母令同產(chǎn)子代戶,必同居數(shù),棄妻子不得與后妻子爭后?!盵7]戶主死之后,若無子,其身份由父母繼承,無父母則由其寡妻繼承,無寡妻由其女兒繼承,無女兒方能由孫子、玄孫及祖父母繼承。由此可見在戶主身份繼承上,死者的母親、配偶、女兒都排得比較靠前,具有較大的繼承權(quán)限。
湖北荊州高臺18號漢墓出土的木簡《告地書》中記載了一女性繼戶的事例?!捌吣晔?丙子朔庚子),中鄉(xiāng)起敢言之;新安大女燕自言,與大奴賈、乙,大婢妨徙安都,謁告安都受(名)數(shù),書到為報,敢言之。十月庚子,江陵龍代丞敬安都丞,亭手?!盵8](木簡編號M18)。說的是漢文帝前元七年,居住江陵中鄉(xiāng)新安里的大女燕死葬。根據(jù)中鄉(xiāng)嗇夫的請求,由江陵縣丞將其戶籍遷至安都縣。根據(jù)資料可以推知燕和丈夫沒有兒子,也沒有公婆,在身為關(guān)內(nèi)侯的丈夫死了以后,她繼門立戶成為戶主,這符合《置后律》的規(guī)定。
(三)財產(chǎn)繼承
根據(jù)《二年律令》中《戶律》《傅律》規(guī)定,因功賜爵者由國家按其爵位等級分給相應的土地和田宅。女性繼承者如果繼承了爵位或戶主身份,就相應的獲得了被繼承人的田宅和財產(chǎn),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quán)和支配權(quán)?!抖曷闪睢袈伞返?77簡規(guī)定:“民大父母、父母、子、孫、同產(chǎn)、同產(chǎn)子,欲相分予奴婢、馬牛羊、他財物者,皆許之?!盵9]可見在財產(chǎn)繼承中,繼承人的財產(chǎn)處分權(quán)還是很大的。江蘇儀征青浦西漢墓出土的一件漢平帝時期關(guān)于繼承土地的“先令券書”,雖然其內(nèi)容是一份遺囑,但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脚栽诶^戶后對家庭財產(chǎn)的處置權(quán)。
(一)法定繼承
根據(jù)《二年律令·置后律》及其他相關(guān)法律條文,不論是身份繼承(包括爵位繼承和戶主身份繼承)還是家庭財產(chǎn)的繼承,只要女性符合了法律規(guī)定的繼承條件,就可以在法律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向相關(guān)經(jīng)辦機構(gòu)和經(jīng)辦人員申請辦理繼承手續(xù)。一經(jīng)批準,就獲得了繼承資格,并獲得了繼承權(quán)利。通常情況下,法定繼承是最主要的繼承方式,如果死者生前沒有特殊規(guī)定,那就奉行法定繼承的方式。對于這種方式,法律規(guī)定得很清楚。在法定繼承之外還有一種遺囑繼承方式,下面將著重介紹。
(二)遺囑繼承
遺囑繼承分為文字遺囑和口頭遺囑。從現(xiàn)有史料看,漢代女子遺囑繼承方式主要指文字遺囑,至于口頭遺囑,目前尚未見到實例佐證。而文字遺囑所能規(guī)定的繼承內(nèi)容也僅僅局限于財產(chǎn),即田宅、奴婢等,而不包含戶主的身份。在立遺囑時基層的官吏也要在場,一方面是記錄遺囑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公證。遺囑會由相關(guān)官吏保存,以免日后發(fā)生財產(chǎn)糾紛。
江蘇儀征胥浦西漢墓出土的一件漢平帝時期關(guān)于繼承土地的“先令券書”?!霸嘉迥昃旁氯沙剿沸脸?,高都里朱凌居新安里,甚疾其死;故請縣鄉(xiāng)三老、都鄉(xiāng)有秩、左、里師田譚等為先令券書。凌自言:‘有三父(夫),子男女六人,皆不同父。欲令子各知其父家次,子女以君、子真、子方、仙君,父為朱孫;弟公文,父吳衰近軍;女弟弱軍,父曲阿病長實。嫗言:公文年十五去家自出為姓,遂居外,未嘗持一錢來歸。嫗予子真、子方自為產(chǎn)業(yè)。子女仙君、弱君等貧無產(chǎn)業(yè)。五年四月十日,嫗以稻田一處、桑田二處分予弱君;波田一處分予仙君,于至十二月。公文傷人為徙,貧無產(chǎn)業(yè)。于至十二月十一日,仙君、弱君各歸田于嫗,讓予公文。嫗即受田,以田分予公文:稻田二處,桑田二處,田界易如故;公文不得移賣田于他人?!瘯r任知者:里師、伍人譚等及親屬孔聚、田文、滿真。先令券書明白,可以從事?!盵10]
從此“先令券書”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出朱凌系戶主身份,先后嫁過三個丈夫,生了三男三女。朱凌生前與子女分居,三個兒子已經(jīng)自立為戶,三個女兒也已嫁人,但因為她們沒有財產(chǎn),所以身為戶主的朱凌決定分給女兒們田產(chǎn),這就說明她擁有對財產(chǎn)的處分權(quán)。這與《置后律》關(guān)于戶主權(quán)力的記載相符。在其臨終前召集縣、鄉(xiāng)人員和鄰人,以書面遺囑方式將財產(chǎn)分配給子女,這種方式符合漢代立遺囑的程序,因此是得到法律認可的。至于遺囑繼承的這種方式,在整個西漢時期應該沒有變化。
雖然西漢《二年律令·置后律》中對女性繼承爵位、戶主及財產(chǎn)等方面都給予法律認可,并有一些法律之外的特殊照顧,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仍有許多限制條件。
第一,受“以男為后”的限制?!抖曷闪睢ぷ嘧棔?1案》:“故律曰:‘死夫(?)以男為后,無男以父母毋,父母以妻,無妻以子女為后?!边@就是說,在繼承問題上,男女之間的繼承權(quán)是不平等的。只有在被繼承人無兒子(含遺腹子)的前提下,女性才有繼承權(quán),這是法律上的一個前提條件。
第二,爵位繼承有名無實。在爵位繼承上,如被賜爵者屬于正常死亡,則其爵位只能由兒子繼承,如無子男,其爵位自行取消,這就是所謂的“有子為后,無子削爵”,*這一原則在《史記》中的《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以及《漢書》的《異姓諸侯王年表》《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多次體現(xiàn)。其他任何人包括女性都無權(quán)繼承。如死者屬于因公殉職,在無子男的情況下,女性則可以按順序襲爵。這一點在《二年律令·置后律》第371簡有明確規(guī)定,這里不再贅述。
另外,《二年律令·置后律》第386簡規(guī)定:“寡為戶后,予田宅,比子為后者爵”[11]。即寡婦依法繼承爵位后,只能授予田宅,至于爵位就是有名無實的?!氨茸訛楹笳呔簟钡恼嬲x應當是比擬于或比照于子男為爵后所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經(jīng)濟待遇。依照當時的社會狀況,婦人不可能和男子一樣外出參加政治活動。所謂的政治待遇也是有名無實的,這便是所謂的“婦人無爵”。關(guān)于這一問題,其實在賜爵時也有所顯現(xiàn),《史記·孝文本紀》中引文帝即位賜爵詔書:“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盵12]而樂產(chǎn)在注《史記·孝文本紀》賜“女子百戶牛酒”中清楚講道:“婦人無夫或無子,不沾爵,故賜之?!蔽牡奂次粨?jù)呂后二年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如果女子真的能夠賜爵,那在詔書中就沒必要將女戶分開來說。有關(guān)于“婦人無爵”的觀點,日本史學家西嶋定生在其著作《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jié)構(gòu)—二十等爵制研究》中也有類似的表述[13]。
第三,繼戶女性的財產(chǎn)缺乏處分權(quán)。雖然有的女性按法律規(guī)定繼承了戶主身份且獲得了相應的財產(chǎn)所有權(quán),但所有權(quán)和處分權(quán)并不對等?!抖曷闪睢ぶ煤舐伞返?86簡—387簡規(guī)定:“寡為戶后,予田宅,比子為后者爵,其不當為戶后,而欲為戶以殺田宅,許以庶人予田宅。毋子,其夫;夫毋子,其子而代為戶。夫同產(chǎn)及子有與同居數(shù)者,令毋貿(mào)賣田宅及入贅,其出若為人妻若死,令以次代戶。”[14]第384簡規(guī)定:“女子為戶毋后而出嫁者,令夫以妻田宅盈其田宅。宅不比,弗得?!盵15]上述規(guī)定包括以下幾層含義:第一,寡婦繼承戶主后,可以獲得被繼承人的田宅。如寡婦不能繼承戶主而要求單獨立戶,只能按庶人標準獲得相應的田宅(一頃田和一宅),而這些也無自行處置權(quán)限。第二,女性繼戶后如果出嫁或改嫁,其所獲得的財產(chǎn)想要帶到夫家,必須在獲得后序繼承人的同意或絕戶的情況下方能帶走。而且要帶走田產(chǎn)的條件必須是夫家的田產(chǎn)少于女性的財產(chǎn)且田產(chǎn)相鄰。這些嚴苛的條件實際上使女性不可能帶走全部的繼承財產(chǎn),至多只能帶走自己私有的嫁妝及一小部分財物。而未婚女子或寡婦如果想獲得全部財產(chǎn),就只能被迫采取“招贅”的方式婚嫁。這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財不出戶”的原則。
漢代女性繼承,大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以血統(tǒng)為中心。所謂以血統(tǒng)為中心,即有子子繼,無子女繼。承認“女兒為嗣”,女兒在爵位繼承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這是因為漢代母系遺風較濃,認為女兒也屬于父家血統(tǒng),女兒為根的觀念依然存在?!逗鬂h書·劉平傳》記載:“仲遺囑女始一歲,平抱仲書而棄其子。母欲還取之,平不聽,曰:‘力不能兩活,仲不可以絕類’,遂于不顧,與母俱匿野澤中?!盵16]還有一例,《后漢書·光武十三王列傳》載東海恭王劉疆謝恩疏曰:“息政,小人也,猥當襲臣后,必非所以全利也。誠愿還東??ぁL於黜?,以臣無男之故,處臣三女小國候,此臣宿昔常計?!盵17]此事例雖然不是親人戰(zhàn)死女兒襲爵的例子,但從東海恭王為其女兒請封侯的舉動中我們可以得出在漢代人們的觀念里,女兒和兒子都是一家之根脈。
第二,權(quán)利與義務相一致。根據(jù)《漢書·惠帝紀》:“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盵18]可以得知漢代女性年滿十五歲就要出嫁,承擔為夫家生兒育女的責任。另據(jù)《二年律令·具律》,“庶人以上,司寇、隸臣妾無城旦舂鬼薪白桀罪以上,而吏故為不直及失刑之,皆以為隱官;女子庶人,毋算事其身,令自尚”[19],《復律》“□□工事縣官者復其戶而各其工。大數(shù)率取上手十三人為復,丁女子各二人,它各一人,勿算徭賦”[20]等材料可知,漢初15歲以上婦女即成為算賦和徭役征發(fā)的對象。為了鼓勵女子積極為社會和家庭履行義務,體現(xiàn)權(quán)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所以在繼承之中賦予了女性較大的繼承權(quán)限。
第三、“財不出戶”原則?!抖曷闪睢ぶ煤舐伞分袑糁魃矸堇^承的順序有明確的規(guī)定:“死毋子男代戶,令父若母,毋父母令寡,毋寡令女,毋女令孫,毋孫令耳孫,毋耳孫令大父母,毋大父母令同產(chǎn)子代戶?!盵21]從這條法令可以看出,戶主死之后其身份的繼承順序是,無子男以父母,無父母以寡妻,無寡妻以女兒等。由此可見,在戶主身份繼承上首先考慮的是由家人繼承。至于將妻子排在女兒之前,也是防止由于女兒的繼戶而將財產(chǎn)帶至夫家。
對女性繼承法律和制度的研究及探討,是史學界和法學界普遍關(guān)注的一個課題?!端⒌厍睾啞泛蛷埣疑綕h簡《二年律令·置后律》的出現(xiàn),打破了我們過去的傳統(tǒng)觀念。在秦代就有了女性繼承的規(guī)定,而在“漢承秦制”后統(tǒng)治者又因時制宜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繼承制度,加入了不少新內(nèi)容特別是對婦女權(quán)力的維護。從繼承人的資格講,擴大了“后子”的范圍,將女兒、妻子、母親納入其內(nèi);從繼承范圍講,女性可以繼承死者的爵位、戶主和家庭財產(chǎn)并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支配權(quán);從繼承順序講,女性也被當做家人排在了較前的位置。雖然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限制性條件,使得婦女的權(quán)力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但這依舊掩蓋不了這部法律的先進性。更重要的是,這部法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后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鑒。
[1]曹旅寧.《二年律令》與秦漢繼承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1).
[2]劉厚琴.漢代身份繼承制度探析[J].天府新論,2008,(6).
[3]王彥輝.《二年律令·置后律》中的若干問題[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3).
[4]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J].文史哲,2003,(6).
[5][7][9][11][14][15][19][20][21]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竹簡[M].(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52,60,55,61,61,61,25,47,60.
[6][漢]班固.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M].北京:中華書局,1962.619.
[8]湖北省荊州博物館.荊州高臺秦漢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22-224.
[10]李均明,何雙全.散見簡牘合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37.
[12][漢]司馬遷.史記·孝文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41.
[13](日)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jié)構(gòu)—二十等爵制研究[M].武尚清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2.
[16]范曄.后漢書·劉平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5.217.
[17]范曄.后漢書·光武十三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5.158.
[18][漢]班固.漢書·惠帝紀[M].北京:中華書局,1962.43.
(責任編輯 馬 倩 責任校對 馬 倩)
2016-07-20
梁馨予(1992—),女,甘肅蘭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簡牘學;李迎春(1981—),男,河南確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秦漢史,簡牘學研究。
D929
A
1001-5140(2016)06-0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