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變革”下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16-03-16 19:06:56
      皖西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微媒體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

      徐 昕

      (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上海 200234)

      ?

      “微變革”下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徐昕

      (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上海 200234)

      摘要:近年來,以微博、微信、友秘等為代表的微媒體日益普及,現(xiàn)代社會進入了一個以主體大眾化、傳播瞬時化、信息微型化為基本特征的微時代。隨著媒體技術不斷革新,微時代正經歷著互動方式、關注焦點、公開程度、社交融合等多方面的變革,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應對“微變革”,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可以從打造微課程、把握微特征、整合微媒體和營造微環(huán)境4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應變力、粘附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微時代;微媒體;微變革;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無微不至”的客觀環(huán)境中,每天更新著微博,使用著微信,創(chuàng)造著微話題,發(fā)起著微公益。隨著媒體技術不斷革新,人們信息傳播、資源分享、文化交流、人際互動、情感宣泄等途徑隨之改變,然而技術革新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們行為方式的改變,更是思維意識的變革。

      從2009年至2014年,短短數(shù)年間就涌現(xiàn)出了一批以微博、微信、友秘為代表的微媒體,憑借各自的特色,或流行,或專注,都在微時代中占據(jù)一席之地,掀起了一輪輪的微變革。

      針對風云變幻的微變革形勢,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高等學校要“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牢牢把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p>

      以往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多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維度,僅僅將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載體,沒有深入研究網(wǎng)絡技術與網(wǎng)絡文化的互動關系,沒有真正體現(xiàn)網(wǎng)絡技術在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有價值[1]。本文試圖化繁為簡,嘗試以微變革為突破口,探討技術、文化與學生3者之間的互為關系,結合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一些能跟上微變革節(jié)奏的原則和措施。

      一、微變革下高校學生文化生活的新變化新特點

      本文所說的微變革,顧名思義,指的是微媒體技術革新帶來的人們行為方式和思維觀念的變化。稱其為變革是因為從微博、微信到友秘,微媒體經歷了3次重大技術革新,帶給學生互動方式、關注焦點、公開程度、社交需求4個維度的變化。

      1)互動方式從敞開、半敞開到封閉,學生網(wǎng)絡習慣更自主。

      以微博為代表的微媒體,其互動方式是敞開式的,學生可以關注所有發(fā)表微博的對象,而受關注方無權設定限制。以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其互動方式是半敞開式的,學生只能關注部分人,只能關注朋友,而非陌生人,且受關注方有權設定限制關注。而以友秘為代表的微媒體,其互動方式是封閉式的,學生可關注不具名的秘密,而非秘密所涉及的人。

      在敞開或半敞開式的微媒體平臺上,學生的各種網(wǎng)絡習慣如看視頻、查資訊、聊天等,是公開可查的,而在封閉的平臺上,學生的網(wǎng)絡習慣少了學校、教師的約束,更自主更個性。

      2)關注焦點從公眾人物、朋友圈到匿名帖,學生網(wǎng)絡思潮更前衛(wèi)。

      以微博為代表的微媒體,關注焦點主要是公眾人物和網(wǎng)絡大咖,粉絲眾多,往往一呼百應。以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關注焦點是朋友圈,流行的是圈子文化,不入圈不知圈內人與事。而以友秘為代表的微媒體,關注焦點是匿名帖,相對前二者而言,關注焦點是不具名的事件,而非人物。

      在微博上,只要關注學生,即可輕松了解學生關心的人與事;在微信上,需要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獲準加入其朋友圈;而在友秘,各種秘密帖子,根本難以分辨哪些是學生發(fā)的,哪些是學生熱烈討論的,更談不上答疑、解惑、跟蹤、引導。

      3)公開程度依次遞減,學生網(wǎng)上言論更自由。

      以微博、微信和友秘為代表的三代微媒體,其公開程度是依次遞減的,微博是向所有用戶公開,學生可以看到博主的所有動態(tài),可以看到其他學生的動態(tài)。微信是面向朋友圈公開、而友秘則是面向所有用戶匿名。

      在公開或有條件公開的微媒體平臺上,學生的各種網(wǎng)絡言論如評論、轉發(fā)與點贊,是較為透明的,需要面對輿論、社會公德的約束,而在匿名的平臺上,學生的網(wǎng)絡言論是不得而知,好比樹洞,最初的發(fā)聲源與接二連三的回聲難以區(qū)分,因而學生的網(wǎng)上言論更為自由。

      4)社交需求激發(fā)跨媒體運用,學生網(wǎng)絡觸角更寬泛。

      雖然微媒體經歷了多次技術變革,涌現(xiàn)了各種新的微媒體平臺,但近年來,學生已經越來越不滿足于在某一個單一的平臺安營扎寨,他們往往有著不同的社交需求,這些需求又受制于時間和金錢等客觀條件難以在線下生活中充分滿足,因此他們同時出現(xiàn)在各類微媒體平臺上,即便只在一個平臺常駐,也進行著豐富和多樣的社交活動,諸如聊天、看視頻、玩游戲、聽音樂、查資訊等,社交活動難以預測而且接觸的用戶身份繁多,有報社、網(wǎng)站等媒體機構,有律師、編輯等專業(yè)人員,更有未經實名認證的無具名人員[2]。借助媒體平臺,就算是現(xiàn)實社會中互不認識的分散個體,也會通過對同一話題或人物的關注、分享和參與而建立起一種關系,學生的網(wǎng)絡觸角更寬泛而難以掌控。

      二、微變革下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危機

      微變革不僅給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變化,更是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沖擊。在微變革環(huán)境下,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教育模式、開展教育的難度、發(fā)揮教育的功能等都遭遇了極大挑戰(zhàn)。

      1)信息選擇的自由化,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多為借助網(wǎng)絡形式開展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固定的時間段,召集固定群體的大學生登錄同一個網(wǎng)絡平臺進行一定主題的教育活動。一定程度上說,目前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還處在不斷摸索發(fā)展的階段,更多的是借助網(wǎng)絡平臺開展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僅僅作為輔助工具和活動載體而運作,尚未凸顯出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特性。從性質上比較,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強制的,有時間段的限制,有思政課教師參與監(jiān)督管理。而在微媒體平臺上,沒有時空限制、沒有人員監(jiān)管,大學生的信息選擇可以隨時隨地,自由自主,充分結合個人安排而展開。從內容上比較,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相對沉重、枯燥老套,不如微媒體信息那么鮮活熱辣、奪人眼球,大學生更趨向于從個人興趣出發(fā)選擇微媒體,對于帶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的平臺即便注冊登錄,往往不愿意多駐足,長此以往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形同虛設,功能弱化。

      2)群體行為的低智化,容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微媒體的發(fā)展為大學生提供了通暢、快捷、有效的表達渠道和平臺,而長期沉溺于此易導致學生興奮沖動,失卻理性判斷。如在微信朋友圈我們經??吹礁鞣N光怪陸離的信息流傳,乍聽之下駭人聽聞,卻經不起仔細推敲,仍然口口相傳恍若真相。就像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社會學名著《烏合之眾》中所說“群體的效應”——伴隨著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個性消失,并且他們的情感與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時,群體情緒更容易傳染,更易受到暗示的影響。當某個事件成為網(wǎng)絡熱點時,關注微媒體的人們容易形成眾口一邊倒的輿論,而無法冷靜理智思考。涉世未深、閱歷尚淺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群情鼓動,這無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三、微媒體平臺的多樣化,容易動搖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

      傳統(tǒng)的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在各個網(wǎng)絡媒體上建立賬號,發(fā)出官方的聲音,竭盡全力掌握網(wǎng)絡話語權。然而在微媒體中,除了發(fā)出官方聲音,表達主流意識形態(tài)場以外,還存在一個與其既有沖突又有交流,由大學生自發(fā)討論構成的民間場。每當出現(xiàn)一個曝光度高的社會事件時,兩者都期望引導輿論往各自認同的方向發(fā)展,這就形成了對話語權的爭奪。在微媒體平臺多樣化的今天,高校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在所有微媒體平臺上同時去爭取話語權?!懊耖g場”的討論和參與模式是純草根的,它有著自己的運作規(guī)律,相對而言更受大學生歡迎,也讓他們容易對“官方場”的信息灌輸方式產生反感,使校方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困難重重。

      四、微變革下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第17條要求高?!耙婕訌娦@網(wǎng)的建設,使網(wǎng)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wǎng)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wǎng)站和網(wǎng)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wǎng)上網(wǎng)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為此筆者認為,在面臨微變革的今天,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盲目跟隨微媒體的變化,疲于奔命,而應當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本,穩(wěn)扎穩(wěn)打,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具體措施如下:

      1)立足思政理論課,打造微課程,切實提高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目前大學生獲取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徑,對大學生自身全面的發(fā)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實現(xiàn)具有重大作用和意義。思政課擁有精深的理論基礎、豐富的教學資源、雄厚的師資力量,同時也是當下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最可靠的基石與后盾。在微變革下,如何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大學校園,如何使教學內容更具生動性和感染力,是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中之重,也是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戰(zhàn)略部署,我國正在進行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并制定了《國家開放大學章程》。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在積極推進MOOC課程內容建設[3]。而美國Coursera課程、Udemy課程、iTunes U、網(wǎng)易公開課、百度傳課等免費在線公開課的先后上線,已為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鋪設了一條可行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微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將社會思潮的熱點與焦點串聯(lián)成網(wǎng)絡課程包推薦給學生自主學習,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吸引力;將傳統(tǒng)思政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凝練成短小精悍的網(wǎng)絡課程供學生課后學習,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文件報告整理成庫,規(guī)范材料、夯實基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tǒng)性。

      同時,要注重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關心大學生在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思想認識和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時最有可能遇到難題、何時放棄課程、何時不選擇某些課程等,運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適時完善或更新課程,從而使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既教育人、引導人,又關心人、幫助人的效果。

      2)認清思政根本,把握微特征,切實提高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變力。

      在微變革時代,雖然匿名發(fā)布消息的機制使得造謠成本變低,也使得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難度大大增加。但思想政治教育歸根到底還是通過說服人、教育人進而達到塑造人的目的。在難以定位具體對象的情況下,不妨改變思路,針對微媒體上流行的風潮,面向所有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在微變革環(huán)境下,發(fā)言者和聆聽者的身份模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漸地成為大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啟蒙者和引路人,不再是以往權威性的代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過程中,應當充分的以大學生為本,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需求,讓大學生當主角,肯定他們自身的價值。

      面對學生輿論和校方輿論的沖突與對峙,首先應時刻關注學生輿論的動向,注意分辨意見領袖與意見跟隨,區(qū)分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把握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但并不建議輕易地介入學生輿論之中,以防產生串聯(lián)事件,甚至引發(fā)線上輿論與線下行為的互動。其次,應及時更新校園媒體,保證直面問題、解答到位、高效通暢與信息匹配,第一時間抵制惡意消息、適時化解誤會矛盾。再次,在日常工作中,應從大學生自身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對大學生關注的焦點與熱議的話題進行引導,搭建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暢所欲言的平臺,而非“圍追堵截”。

      例如,2012年3月一條關于飲食安全的消息在華東某高校學生BBS和微博被廣為傳播:學校食堂可能用地溝油做菜!這條消息圖文并茂,讓不少學生信以為真而一再評論轉發(fā),眼看著一場網(wǎng)絡危機即將爆發(fā)。消息一出來也驚動了校方,該校校長即刻通過個人認證微博嚴正辟謠,及時解釋了微博照片上后勤人員的工作,說明了學校后勤的用油來源,建立了師生快速溝通渠道,取得了學生的信任與支持,化網(wǎng)絡危機于無形。這樣“短、頻、快”的應對方式在高校并不多見,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3)堅持融合制勝,整合微媒體,切實提高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粘附力。

      面對微變革,目前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較多的做法是跟隨戰(zhàn)術,即每出現(xiàn)一個微媒體就再開一個相應的官方賬號,發(fā)布消息、發(fā)表文章、組織線上或線下活動。但隨著學生需求多元化,微博、微信、友秘等某個單一的微媒體已遠遠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盲目跟隨既難跟上層出不窮的微媒體腳步,又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也未必盡如人意,甚至不少微媒體最終淪為“僵尸平臺”,乏人問津,形同虛設。因此,想要在大學生中建立有影響力的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需要融合制勝[2],即依托現(xiàn)有平臺,建立一種跨平臺的無縫社交和信息流通、關系交織的社交網(wǎng)絡整合傳播體,滿足學生在不同平臺上的好友之間進行各種跨平臺的信息傳遞。對于現(xiàn)有微媒體的運用應當有所取舍,在合適的平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其他平臺可從不同側面作為補充,或利用其轉播信息,或需要監(jiān)控其輿情變化等等。這樣,既集中優(yōu)勢,又整合了多方資源,形成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的全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

      例如,目前在大學生中運用較為廣泛的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從2005年發(fā)展至今已成為中國高校應屆畢業(yè)生招聘領域最大的綜合性網(wǎng)站,功能從單一的校園招聘信息發(fā)布已拓展到為應屆畢業(yè)生提供社區(qū)交流、求職指導等,平臺從原先較為單一的網(wǎng)站拓展到手機觸屏版。盡管內容不斷充實、功能日漸多元、平臺有所拓展,但網(wǎng)站建設始終圍繞應屆畢業(yè)生就業(yè)這一主題,始終專注于大學生求職招聘市場,專攻一項,而精于一項,因而在高校學生中擁有相當可觀的用戶群。而隨著網(wǎng)站后續(xù)功能緊緊圍繞就業(yè)拓展,并非簡單累加,反而發(fā)揮出“1+1>2”的倍增效應,因而能吸引相對穩(wěn)固的學生群體給予持續(xù)關注。微媒體的融合應用亦當如斯。

      4)增強媒體素養(yǎng),營造微環(huán)境,切實提高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當前的媒介環(huán)境中,“網(wǎng)絡輿情”頻發(fā),而一個完整的“網(wǎng)絡輿情”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需要經歷萌芽期、發(fā)展期、高潮期、退潮期共4個階段,平均總時長達24.8天[4],其中摻雜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常在極短的時間里引發(fā)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媒體的關注,如最近的“北京三里屯不雅視頻”等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與言論,無論是社會經驗豐富的教師,還是在屏幕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都難保不被誘導,更談不上評判與思辨了,因此高校師生的媒體素養(yǎng)亟待提高,底線意識亟需強化。首先,需要掌握各類媒體的基礎知識,學會把握各種媒體的特性,正確解讀各種信息并恰當運用,培養(yǎng)對媒體信息的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這是每一位公民所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媒體素養(yǎng),也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防止網(wǎng)絡詐騙、以訛傳訛等。其次,接觸信息、分析信息、評價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既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又需要真實案例的磨練。不妨將真實的社會熱點編撰成案例,在班級、系、年級會議的時間加以專題討論,由思政課教師或輔導員從旁指導,師生共同磨練媒體素養(yǎng)。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行事有道、說話在理、做人有底線,更要教導學生眼中有法、心中有德。如在師生討論案例的同時,可以引入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引入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唯有如此,高校師生才不至于被網(wǎng)絡亂象所迷惑,人人得以自持自制,營造良好的微環(huán)境,為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健康向上的生命力。

      綜上所述,微變革下,技術發(fā)展既為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契機,又對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和適應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能否妥善應對網(wǎng)絡技術革新帶來的沖擊,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一個新起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深入研究微變革環(huán)境中的個體社交特征,正確理解微變革背景下學生與校方各自的立場和交流特點,發(fā)揮特長吸引學生關注,規(guī)避弊端獲得學生認可,引導網(wǎng)絡輿論發(fā)展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最廣泛的學生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龔小平,黃洪雷.近年來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1):112-113.

      [2]劉華.社交媒體融合發(fā)展趨勢[J].互聯(lián)網(wǎng)天地,2012(10):23-24.

      [3]騰訊科技頻道.跨界:開啟互聯(lián)網(wǎng)與傳統(tǒng)行業(yè)融合新趨勢[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

      [4]趙勇.媒體溝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der the “Micro-change”

      XU Xin

      (CollegeofLifeandEnvironmentalSciences,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micro-medias such as microblog, wechat and Secret, 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a micro era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ss-based, rapid spread and micro information. With the rapid innovation of media technology, we are experiencing great changes in interactive ways, focal points, open extent and media convergence in the micro era. These great changes influence ideas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how to deal with “micro-chan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In the writer’s opinion, we can compile micro courses, combine period features, converge media and create an ideal micro-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e, to increas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to improve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line.

      Key words:micro era; micro media; micro chan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network; college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735(2016)01-0028-04

      作者簡介:徐昕,女,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30

      猜你喜歡
      微媒體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
      對高校輔導員網(wǎng)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大學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46:45
      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發(fā)展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圖書館數(shù)字閱讀微媒體推廣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0:14
      新常態(tài)背景下大學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化
      微媒體與高校思政理論課創(chuàng)新探析
      微媒體在高校嵌入式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微媒體在高?!洞髮W傳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與影響
      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變”與“不變”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13:48
      微時代語境下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2:53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思考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1:24
      万全县| 永顺县| 靖边县| 黑龙江省| 陆丰市| 永定县| 马关县| 剑川县| 衢州市| 普安县| 宜都市| 静安区| 江都市| 安阳县| 维西| 重庆市| 宿松县| 浑源县| 油尖旺区| 星子县| 梅河口市| 涟源市| 宣汉县| 新宾| 策勒县| 阜宁县| 子洲县| 梅河口市| 临沭县| 闽侯县| 葵青区| 荥经县| 揭西县| 揭东县| 博乐市| 米泉市| 榆树市| 施秉县| 错那县| 大竹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