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銘
【摘要】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動力。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學生的學習自然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才能提高識字效率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識字效率 識字興趣 課本識字 生活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40-01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動力。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學生的學習自然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識字效率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農村小學的“班班通”,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1.設計恰當的識字課件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
可以利用網絡下載課件,然后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目標修改課件,做到識字教學形式多樣化,在課件中設計看圖識字、編兒歌、編謎語、舊字加一加、減一減,比較識字、摘蘋果游戲識字等,這樣,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黑板上寫字了,而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學生識字的興趣就大大提高了,識記生字的能力也大大增強了。
2.充分利用網絡上的識字軟件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按正確筆順書寫,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我利用網絡下載了一個包括小學六年各冊的生字筆順教學的軟件來教學各課要求寫的生字,每次利用這軟件示范筆順給學生看,有時還讓學生親自上臺在電腦上來示范生字的書寫,這樣讓學生輕松地記住了生字的筆畫筆順。這樣就事半功倍了,孩子們在課堂中寫字的時間也多些了,書寫也越來越好了。
二、利用課本,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
1.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為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我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拼一拼課文下面的生字寶寶,在文中把拼音注上去,并借助拼音讀一讀,也可請教身邊的同學或老師或字典幫一幫。
2.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學會生字
在初讀課文后,我會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組內比賽讀生字或輪流讀生字,給生字找朋友,生字開花游戲等,組內交流識字方法。之后,各組展示學習成果,班上交流,通過評價,讓學生掌握最佳的識字方法。
3.教學生在閱讀中鞏固識字
在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隨課文識字,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字詞的音、形、義的統(tǒng)一聯系。還要教會學生在具體的詞句中理解字詞的含義。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生字的多次復現中鞏固識字。
三、讓學生自主動手制作生字卡片,鞏固識字效果很不錯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很多知識學了易忘,因此,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我常讓學生回家去利用一些包裝盒紙制作一些易錯字的卡片,帶到班上來展示、交流識記方法。有人說:“學生的思維來自于他們的動作?!蔽蚁嘈攀堑模瑢W生經過自己動手制作生字卡片,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記憶能力,這樣,他們的思維自然也會得到訓練,他們的識字興趣和識字效率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生字組詞,讓學生在詞語中識記字
語文的學習應該注重語用。所以,我經常把生字的學習放在具體的詞語中進行,讓學生比賽誰組的詞語多,誰會把這些生字寶寶送回家中。這樣,也讓學生明白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更讓學生增加了詞匯量,真正理解了生字的意思,使學生在以后的寫話和寫作中不寫錯別字。
五、利用課程輔助活動,多開展一些識字寫字比賽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識字寫字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這學期,我利用課程輔助活動,開展了寫字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各組抽一人上臺比賽寫字,字由我從所學的生字中選念,看哪組的代表最先寫對寫好。寫完一輪,可以進行第二輪、第三輪,這樣讓更多的同學參與,下面的同學在本子上寫。最后看哪組寫起的字多,又寫得好。學生特別喜歡這個活動,識字寫字情緒空前高漲。原來根據學生的喜好來定教,會讓你教學輕松快樂。
六、鼓勵學生走出課本去識字
要求學生去收集大街上看各種門牌和各種廣告招牌上的字,去圖書室和圖書館借閱適合兒童閱讀的課外書報來讀,或者去書店買一些適當的課外書來讀,并鼓勵學生把課外認識到的字收集在一個筆記本上,一段時間后比賽誰記得多。這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識字,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自主識字效率。低年級學生是非常喜歡的,因為他們充滿著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喜歡的方式來選擇教學側重點和教學方式方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利用課本、身邊的課外書報雜志、生活中的廣告招牌、網絡等一切資源,注重方法指導、培養(yǎng)習慣、發(fā)展能力,一定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有巨大作用的。
參考文獻:
[1]劉小美.如何教好小學低年級語文[J].課外語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