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翱(湖州市埭溪鎮(zhèn)上強小學,浙江湖州313023)
?
TARGET模式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董 翱
(湖州市埭溪鎮(zhèn)上強小學,浙江湖州313023)
摘 要:動機作為一種非智力心理因素,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習動機,而不能僅僅重視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在多種動機理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TARGET模式為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提供了便于操作的借鑒。但語文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必須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基礎上,運用TARGET模式來構建能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習動機;TARGET模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奇怪的現象:看上去聰明程度差不多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可能相差很大;班中聰明絕頂的學生的語文成績可能算不上很優(yōu)秀,而那些成績一般的也并非一定是學習困難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的語文學業(yè)成績與其智力水平不一致是由于語文教學受到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雙重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能否被有效地激發(fā),將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語文課程必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盵1]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作為非智力心理因素之一的動機與學習效果密切相關,有無正確的學習動機將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的高低??梢驗榉N種原因,目前不少教師更多地是重視知識的講授、教學目標的完成,而對調動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其自發(fā)參與教學過程這方面考慮較少。另一方面,目前“人們一般承認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對語文教學的影響,但尚未把它作為一個制約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加以系統(tǒng)研究?!盵2](P44)由于缺少系統(tǒng)而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的指導,或者說缺少具有較強科學性和操作性教學策略的借鑒,一線語文教師往往很難采用恰當的方式來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動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構筑有效的語文教學。因此,研究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不同心理學家對動機構成成分和動機作用的解釋各不相同,派生出了強化動機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決定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成就目標理論等在內的多種學習動機理論,它們分別從不同側面解釋了動機的實質。同時,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還發(fā)展出了兩種較為成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模式,即ARCS模式和TARGET模式。其中TARGET模式從六個維度有力地融合了多種動機理論,為激發(fā)學生的動機提供了一個方法上的指引。
TARGET模式最初源自艾伯斯坦的研究,后來艾姆斯在其基礎上,結合得自目標理論研究的原理,提出了六種影響學生成就目標定向的課堂結構因素:任務設計(task design)、權力分配(authority distribution)、肯定方式(recognition practices)、小組安排(grouping arrangements)、評估活動(evaluation practices)和時間分配(time allocation),簡稱為TARGET。[3]艾姆斯認為教師可以通過調節(jié)上述六種課堂結構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掌握目標定向的課堂氣氛,進而引導學生的成就目標取向。同時,他以上述六種課堂結構為框架,結合已有的動機研究成果,進一步提出了創(chuàng)設掌握定向課堂結構的系列干預策略,即TARGET模式。其具體方案內容如表1:[3]
表1 支持掌握目標的課堂結構和教學設計
之后,布羅菲在《激發(fā)學習動機》一書中提出“TARGET并非固定的模式,而應視其為能激發(fā)學習動機并能適應不同學習環(huán)境的具有彈性的架構”[4](P22)。由此可以看出,TARGET模式是一個彈性的架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針對學生的動機狀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調整和取舍該模式各個維度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的研究者以實證的方式考察了在我國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TARGET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認為TARGET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關注點、學生學習主體性和學習評價等方面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它不僅能行之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5-7]由此可見, TARGET模式應該也能運用于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但是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課程,其目標是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1]。所以,在教學中運用TARGET模式,還必須考慮小學語文這門學科自身的特點,不能為激發(fā)動機而激發(fā)動機,不能“肥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筆者以為,根據TARGET模式的理念,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新穎的學習任務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文質兼美,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易于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但也有一些課文在時代、地域、內容、情感等方面與當代的小學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隔膜,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于這類課文教師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呢?艾姆斯在TARGET模式的任務維度中指出,教師對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安排,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目標定向。如果活動任務的設計多樣、新穎、具有參與性,那就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挑戰(zhàn)性和個人控制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梢?在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理念,創(chuàng)設出一些具有新穎性、可行性的學習情境。
例如,《藏戲》是人教版六年級下“中華民風民俗”專題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課文以總—分—總的關系,重點介紹了唐東杰布開創(chuàng)藏戲的傳奇故事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很明顯,這篇課文在時間、空間、文化和已有知識經驗方面都與學生存在著較大的隔閡。如何使學生愿意了解藏戲,樂于了解藏戲,以便較好地達成“了解藏戲的特色”這一教學目標呢?請看下面這個教學設計片斷:
三、細分辨,探究藏戲魅力:
1.把課文讀短了,有助于我們在短時間內了解藏戲這種傳統(tǒng)藝術。如果現在讓你們辨別一種戲劇是不是藏戲,行不行?
(依次呈現京劇、越劇的圖片)
2.同學們,這是藏戲嗎?認為它是藏戲的同學請舉手? (沒有學生舉手)
3.看來同學們還是挺有把握的,明確告訴你們這兩個都不是藏戲,第一個是京劇,第二個是越劇。那么,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呢?先別急,默讀課文的9-21自然段,圈圈畫畫,待會兒我請同學來當回講解員,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概括一下藏戲的主要特色,開始吧!
上述的教學設計雖然只是為了完成“了解藏戲的特色”這一教學目標,但教師卻欲擒故縱,精心設計了與京劇、越劇進行比較的情境。新穎、變化、具有合理挑戰(zhàn)性的教學活動不僅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集中在掌握技能、完成任務本身。
同時,讓學生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概括藏戲的主要特色這一現實的、具體的、短期的學習目標可以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以及為完成任務付出努力的意愿。當學生在學習中看到自己一步步發(fā)現藏戲與京劇、越劇的不同時,勝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隨之在不斷增強,“藏戲的特色”就這樣在不知不覺地扎根在學生心中,語文教學效果也在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提高了。
(二)關注文本,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艾姆斯在TARGET模式中提到如果教學任務具有合理的挑戰(zhàn)性,將激發(fā)學生的動機。布羅菲也指出:“學習活動要符合學生興趣、與其經驗背景相聯系,并且保證活動的挑戰(zhàn)性適合學生水平。”[4]在有些心理學家看來,語文學習是一種同化和順應的心理過程。當同化大于順應時,理解只能在自我中心甚至自我思維范圍內發(fā)展;當順應大于同化時,理解則突破自我中心的范圍,已有的心理圖式發(fā)生質變,新的心理圖式隨之產生。在教學中,如果學生關注到了文本和自身已有的心理圖式的沖突,那么必然會激發(fā)他們的動機,燃燒起他們的探究欲望。正如奇凱岑特米哈伊所說的:“只要任務的挑戰(zhàn)性與我們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就會令人沉迷?!盵4]
需要指出的是,語文課程還承載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任務。因此“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8](P198),“‘言’‘意’互轉和融合是語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基本規(guī)律,是語文學習的本質特征和客觀要求,將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盵9]教師采用外部措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促進學生閱讀的內部認知過程,讓學生達到對所閱讀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只是一種閱讀教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可以從語言文字的描寫、運用著眼,引發(fā)認知沖突,在品味、揣摩、積累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這段人教版五下《景陽岡》的實錄中,教師從文本語言著手,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呈現: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武松吃那一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師:我看了一圈,很多同學都劃出了這段話。在與這只老虎交鋒的過程中,武松有個動作非常耐人尋味,你們覺得是哪個動作?
生(齊答):閃。
師:一共寫了幾次閃?
生(齊答):三次(有些回答四次)。
……
師:你覺得這個“閃”可以換成其它什么字?
……
師:除了“躲”,還可以換成什么字?
生1:跳。
生2:避。
生3:讓。
師:哎?作者為什么不用這些字呢?先別急,好的字眼需要用時間慢慢品味的,讀讀課文中這段文字,體會體會,你覺得面對這樣一只來勢洶洶的老虎,武松需要怎樣地一跳、一避、一讓呢?
生4:迅速地一跳。
師:迅速地一跳。好,這是你的感覺。
生5:飛快地一讓。
生6:敏捷地一跳。
師:這是你品出來的味道。是啊,這樣的跳,這樣的避,這樣的讓才是——
生(齊答):“閃”。
師:那你覺得這一“閃”,還閃出了什么?
生7:他的動作很敏捷。
師:有新的理解了,不錯。你能推薦一個同學來讀好這敏捷的一閃嗎?
師:你看,名著就是名著,語言特別好,有時甚至都不能改動一個字。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再來品讀這段話,感受作者用字之妙吧。
TARGET模式認為,學生認識到學習活動的內在價值,并感到與個人前途密切相關時,他會表現出與掌握目標定向一致的行為模式?!坝迷~”與學生個人的閱讀寫作、以往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學生能意識到用詞的內在價值,因此,教師抓住這個字“閃”展開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如果教師僅僅停留在找近義詞這個層面,那么對學生來說就過于簡單,不能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如果立刻讓小學生說出施耐庵用“閃”字的妙處,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又會顯得過難,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句“你覺得面對這樣一只來勢洶洶的老虎,武松需要怎樣地一跳、一避、一讓呢?”使學習任務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較大的成功可能性。在這樣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致很高,發(fā)言踴躍,體會不斷地加深,學生也一定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語言并運用自如。
(三)尊重學生,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1](P19),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1](P19)TARGET模式認為,如果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較多自主選擇和參與決策的機會,會使學生產生自我決定感,增強學習的內在動機,并傾向于形成掌握目標定向??梢?教師如果在教學中真正確立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那么也會相應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藏戲的主要特色)
1.好,開始交流的同學抬起頭,注意聽、注意補充。誰自告奮勇?好,話筒交給你了。不著急,慢慢說,慢慢說。
(接下去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學定教,引導學生從面具、舞臺、劇情、程式、唱腔動作、演出時間六個方面概括藏戲的主要特色。)
2.這是一位很專業(yè)的講解員,能抓住要點來講解,讓我們了解了藏戲的不少知識。不過我聽說,藏戲跟一般的劇種還不太一樣,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在這么多的特色中,你們認為哪個最與眾不同呢?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獨立思考。
3.交流。
4.經過這些優(yōu)秀講解員的講解,我們發(fā)現藏戲在形式上非常的獨特,是吧?作者真不簡單啊,短短的幾段,緊緊抓住藏戲的幾個重要的藝術特色來寫。不多說了,請你把有關藏戲特色的段落再好好讀讀,把這些特色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吧。
在《藏戲》的這個教學設計中,“好,開始交流的同學抬起頭,注意聽,注意補充”,“在這么多的特色中,你們認為哪個最與眾不同呢?”“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獨立思考”這些教師的語言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其意圖無疑是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進度表,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提供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決定感和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當然,尊重學生還表現在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感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從不同角度進行對學生進行描述性的肯定和評價。正如TARGET模式所指出的,肯定和評價如果是基于學生個人的努力和進步情況,是清晰、真實的信息反饋,能提供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那么這種描述性的評價將有助于他們欣賞到自己已有的優(yōu)點,認識到不足之處,也有助于他們認識到錯誤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它不意味著失敗或能力差,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務、掌握知識本身。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1](P3)“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1](P21)等“生本”“學本”理念不斷地深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如何利用包括動機在內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已吸引了越來越多專家和教師的眼光。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持久學習動機的,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明顯差異的TARGET模式將大有用武之地,為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一種全新的氣象。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作仁,祝新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李燕平,郭德俊.激發(fā)課堂學習動機的教學模式——TARGET模式[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0(5):112-116.
[4]J.布羅菲.激發(fā)學習動機[M].陸怡如,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李燕平,郭德俊.課堂環(huán)境目標影響學生成就目標的實驗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4):56-60.
[6]邱萌.TARGET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4):89-92.
[7]馬慶霞,郭德俊.掌握目標與成績目標對中學生動機模式的影響[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14-21.
[8]徐云智.語感和語感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劉仁增.“言”“意”兼得: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J].課程·教材·教法,2008(6):35-39.
[責任編輯 鐵曉娜]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 Model in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DONG Ao
(Huzhou Daixi Shangqiang Primary School,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As a non-intelligence psychological factors,motivation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teaching.In Chinese teaching focus should be put not only on attention,memory,thinking,imagination and other mental factors,but also on motivation of learning.Developed from various motivation theories,TARGET model provides a useful guidance to stimulate students’motiv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aching,the effective Chinese teaching directed by TARGET mode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bility.
Key words:Chinese of primary school;reading instruction;learning motivation;TARGET model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734(2016)01-0112-05
作者簡介:董翱,教育碩士,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