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北京 100037)
供體心臟植入手術術式:① 原位心臟移植:經典法(雙心房法)、雙腔靜脈法(發(fā)生三尖瓣及二尖瓣反流較少)、全心法;② 異位心臟移植(并列心臟移植)。心臟供者選擇標準:年齡<45歲,部分邊緣供體可小于50歲;預計冷缺血時間<8小時;無長時間或多次反復的心肺復蘇史、無感染;血清學檢查無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無不能控制的菌血癥;無原發(fā)性腦腫瘤以外的惡性腫瘤。
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SHLT)指南建議的腦死亡供體心臟冷缺血時間:年齡<45歲的供者心臟可能耐受較長時間的缺血時間;年齡為45~55歲的供者心臟,在滿足冷缺血時間≤4小時,受者無并發(fā)癥及任何嚴重的外科問題可以考慮;供者心功能佳,極小劑量的正性肌力支持的供體,冷缺血時間>6小時可獲得正常的移植后心功能;對于大劑量正性肌力藥物依賴的供體,或心功能在邊界狀態(tài)的供體心臟,很可能難以承受超過6小時的冷缺血時間。心臟移植術后產生右心衰竭的原因:① 正常術前肺動脈高壓;② 正常心臟供體右心室未經歷肺動脈高壓負荷鍛煉;③ 右心室肌肉層薄弱,對缺血再灌注損傷敏感;④ 供受體體重比>1.2的病死率比體重比<0.8的病死率低。
供者心臟應用的禁忌證:于心臟驟停導致的腦死亡;心臟挫傷;頑固性室性心律失常;長時間或者多次反復的心肺復蘇;既往存在心臟疾病,重要的先天性心臟畸形;積極存在心臟疾病,重要的先天性心臟畸形;積極優(yōu)化前后負荷后仍需要超大劑量正性肌力藥物支持;超聲心動圖發(fā)現嚴重的心壁運動異常/持續(xù)性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顯著降低(經優(yōu)化后負荷、正性肌力支持等治療后仍小于40%);嚴重左室肥厚是指空間隔(IVS)>13 mm同時伴有左心室肥厚心電圖(ECG)表現。
中國心臟移植的可行技術方向:① 心臟移植近年來集中于幾個器官移植中心但患者分布于全國各省份,心臟供體轉運時間增加不利于術后生存和提高生活質量;② 全國術后長期生存人數不斷增加,而大部分中心術后隨訪力量薄弱,存活相關數據未上報;③ 缺乏專業(yè)的供體器官維護人員,腦死亡心臟供體的選擇經驗不足;④ 建立心臟供體網上分配制度,爭取全社會對心肺供體運輸支持,縮短供體運輸時間;⑤ 加強隨訪監(jiān)督,簡化隨訪填報項目數量,提高數據完整度。不斷分析影響心臟移植長期生存的危險因素,提高遠期生存率;⑥ 加強宣傳并培訓專業(yè)的供體器官維護人員,增加注冊數據庫中供體相關數據,及早提供反饋統(tǒng)計分析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