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MTCSOL中國藝術課程研究

      2016-04-03 20:23:48孫海平
      山東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文化教學中國文化課程設置

      孫海平

      (青島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

      MTCSOL中國藝術課程研究

      孫海平

      (青島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山東青島266071)

      摘要:中國藝術課是MTCSOL教學體系中文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承擔起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揭示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觀念的重要角色。它從宏觀的歷史的角度介紹中國主要藝術形式如書法、中國畫、陶瓷等的發(fā)展歷程,為學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發(fā)揮中國藝術課在MTCSOL文化教學方面的應有功能,應從完善課程設置、探求有效教學模式,編寫相關教材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文化教學;中國文化;中國藝術;課程設置;教學模式

      文化課程對于MTCSOL(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ther Languages的簡稱)的重要性已是眾所周知。國家漢辦公布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07) “文化與交際模塊” 在“中國文化”方面明確提出如下要求:“教師能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方面的基本知識,并將相關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使其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中國的基本國情?!笨梢娭袊幕仞B(yǎng)是MTCSOL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

      筆者認為,設置相關的中國藝術課,通過引領學生學習中國藝術來了解、把握中國文化的核心與本質,不啻為一種有益的嘗試。要發(fā)揮中國藝術課在MTCSOL文化教學方面的應有功能,應從完善課程設置、探求有效教學模式、編寫相關教材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應認真審視藝術課程在MTCSOL文化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對MTCSOL教學體系中的藝術課程進行正確定位

      藝術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文化是藝術的思想基石,藝術是文化的特殊載體。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隨著歷代藝術家哲學思想、美學情趣的發(fā)展遞嬗,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著文化的范疇,體現著與之相關的時代特征與歷史傳承,從而成為這個國家與民族文化思想的集中體現。因此藝術也是每個民族與國家獨特的身份標志。在MTCSOL教學體系中設置相關藝術課程,推廣中國藝術,傳播中國文化,是增強文化教學的重要措施。

      然而目前的中國藝術課程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高校針對MTCSOL學生所開設的中國藝術課多被定位于中國文化的輔助課程,屬于MTCSOL教學背景下的文化課附屬課程。比如不少高校開設的“中華才藝展示”課,學生可以接觸并學習諸如剪紙、武術、書法、中國繪畫等一些具體的傳統(tǒng)技藝。應該說,這種課程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足夠的。單純的才藝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藝術課程在文化教學與文化傳播中應有的作用,使之處于一種尷尬地位。中國藝術課程不應僅停留于對傳統(tǒng)技藝的展示層面,更應承擔起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揭示中國人特有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觀念的重要角色。中國藝術課或曰“中國藝術文化課”,應該成為獨立于中華才藝技能課之外的中國文化核心課程、MTCSOL文化教學的主要課程。

      這一定位與漢辦的要求極為符合?!秶H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國家漢辦,2008)“五級目標及內容”的“文化意識”中,關于“文化知識”的目標描述有“了解中國文學、藝術、科學、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條目?!秶H漢語教師標準》在對“中國文化”設定的標準中,也將中國藝術明確標列出來,指出教師應了解中國藝術的基本知識并運用于教學。由此可見,學習中國藝術的相關知識,不但是對MTCSOL學生的必備要求,也是學生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

      二、制定獨立完整的中國藝術文化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

      作為一門旨在學習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藝術課程,中國藝術文化課要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必須具有獨立完整、適應學科發(fā)展需要的教學大綱。當前亟需解決的是,在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課程設置三個問題上統(tǒng)一認識,明確思路。在教學目標上,應明確三點:

      一是MTCSOL “中國藝術文化課”,有別于現有的MTCSOL “中華才藝展示”課。其教學目的不是為了教授學生學習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傳統(tǒng)技藝,而是從宏觀的歷史的角度來介紹中國主要藝術形式如書法、中國畫、陶瓷等的發(fā)展歷程,使學生對于中國藝術形成較為全面的、綜合的了解;二是MTCSOL “中國藝術文化”課程,有別于針對其他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中國藝術史課。MTCSOL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文化課程,并非為“藝術”而“藝術”,而是為MTCSOL學生學習了解中國哲學、美學等傳統(tǒng)文化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引領學生感受并理解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美學思想,從而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內在本質有較為具體的領悟和把握。三是MTCSOL文化教學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文化課,不應僅僅局限于講授中國藝術的相關知識,而應成為學生了解世界各國文化的一個平臺,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藝術與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差異性;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心態(tài),客觀地對待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包容地看待異國異族的文化,從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采取客觀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

      與以上教學目標相適應,中國藝術文化課的教學內容應介于現有的“形而下”的中華才藝展示課與“形而上”的中國文化理論課之間,以彌補二者的缺陷與不足:既避免中華傳統(tǒng)才藝展示課的“淺”,又避免純粹中國文化理論課的“深”,力求架構起由學習“技藝”到學習思想文化理論的“橋梁”。具體說來,在教學內容上,力求對學生進行藝術感性認識的培養(yǎng),通過廣泛、概括地介紹書法、繪畫、陶瓷、雕塑等藝術的獨特風格,介紹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的代表者及代表作品、以及不同藝術風格與流派產生的社會背景,來揭示藝術作品在不同社會歷史時期所包涵的人文精神與審美特征。另外,在相關環(huán)節(jié)適當插入介紹其他國家的藝術知識,進行“東西”對比學習,展示不同國家藝術的獨特性與相似性,了解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在課程設置上,中國藝術課程的教學安排可以結合已有的中華才藝展示課,與之同時進行或稍晚一個學期進行。教學課時至少20個周,每周至少2課時。學生們在學習了一定的中國傳統(tǒng)技藝、對中國文化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再來學習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從更加宏觀全面的角度了解中國藝術;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有較為準確的理解,進而提煉出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文化本質;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進行中外文化對比。

      總之,制定中國藝術課的教學大綱,應遵循這門學科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關照MTCSOL的學科特點及其文化教學的現實,不強調專業(yè)知識的深度,但應保證專業(yè)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架構起寬而不深、相對完整的藝術知識框架體系;同時,確保足夠的教學課時,根據《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和《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等規(guī)定的相關要求,設立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保證教學內容的連貫性、統(tǒng)一性。

      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探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和有效性

      MTCSOL學生包括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教育部、國家漢辦公布的面向中國學生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yǎng)方案》(2007)明確要求學生應具備“較高的中華文化素養(yǎng)”,面對留學生的《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外國留學生指導性培養(yǎng)方案(試行)》(2010)要求學生應具有“較好的中華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就目前情況來看,MTCSOL學生中的中國學生本科教育背景復雜多樣,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歷史、文學等相關課程,不具備應有的中國文化常識,為MTCSOL文化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而留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影響著他們對中國藝術與文化的理解,給他們的文化學習帶來一定困難。但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外國留學生,作為成年人,他們都具有較為成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感悟能力,有的還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因而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中國藝術與中國文化的本質和精髓具有可能性。

      面對如此復雜而特殊的教學對象,教育者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教學內容上注意“內外有別”。 對外國留學生來說,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教學內容應偏重展示中國傳統(tǒng)藝術佳作,講解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思想,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研究生來說,拓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拓展文化教學的思路更為重要,因此教學內容應偏重對藝術作品中的中國文化核心內涵的注解及其在現當代生活中的投射與影響,以便幫助學生拓尋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解說各種文化現象、傳授傳播中國文化的思路與手段。

      此外,將現代化教學設施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輔助藝術教學,是豐富藝術文化課程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應當得到教育者們的足夠重視。首先,視覺、聲音、動畫等多元化信息的傳遞,可極大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有效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增強藝術文化課程的吸引力。其次,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能夠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這種輕松直觀的教學模式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原本較為枯燥乏味的文化理論,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最后,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各類藝術形式的優(yōu)秀作品賞析、名家生平事跡介紹、歷史背景講評等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又有效地彌補教師自身藝術素養(yǎng)的不足。

      另外,結合MTCSOL的專業(yè)特點,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參與討論式,增加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是實現藝術文化課程教學模式多樣性的有效手段。中國藝術課程的某些內容比如“書法藝術的文化解讀”,可以布置學生預習準備、設計教學思路,啟發(fā)學生由淺入深、透過“藝術現象”看“文化內涵”;課堂上師生角色對換,交由學生來主持教學、發(fā)起討論,既引導學生完成文化課的教學實踐,又使學生有機會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見解。有的內容,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博物館參觀學習,比如學習關于中國陶瓷的章節(jié)。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精美的文物面前,生動形象的藝術作品會使抽象的概念易于把握、便于理解。這些教學手段都可以豐富藝術文化課的教學模式,增強藝術文化課的教學效果。

      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材編寫工作

      目前,MTCSOL教學體系中的中國藝術教學存在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師中藝術專業(yè)出身的老師數量極為有限,而大多數正在從事MTCSOL各種藝術教學的老師或缺乏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經驗,依然按照對待中國學生的思路和方法來教留學生,勢必影響藝術課的教學效果;或缺乏對中國哲學美學等文化思想的全面系統(tǒng)的把握,較難全面清晰地從思想文化層次為學生解析中國獨特的藝術現象和藝術形式存在的原因。因此,選拔一些富有對外漢語教學經驗而又有一定藝術基礎(比如初步掌握書法、中國畫等)的老師進行中國藝術、哲學等方面的強化培訓,不啻是一個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另外,在MTCSOL專業(yè)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藝術課程的分量,培養(yǎng)新一批具備較高藝術文化素養(yǎng)的對外漢語教師,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又一重要途徑。

      同時,國內專門針對MTCSOL學生編寫的藝術教材也極為匱乏,相關研發(fā)和編寫工作尤為緊要。在加強加快推進這一方面工作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充分考慮MTCSOL專業(yè)的特殊性,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立足于藝術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下展開中國藝術發(fā)展過程的闡釋,從藝術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歷程中的各種現象,盡力避免過多涉及較深的藝術理論分析,建構“完整而不偏窄、寬泛而不深澀”的中國藝術發(fā)展的知識框架。二是充分考慮MTCSOL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注意從跨文化的角度構建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不同國家民族的藝術異同性的比較,關注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三是充分考慮藝術文化教材的通俗性和可學性,不可忽視教材的語言難度與教學對象漢語水平的適應度,真正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克服目前文化教材語言難度過大、專業(yè)術語過多的通病,力爭做到既不背離藝術學科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又能適應MTCSOL教學的現實需求。

      《中國書法》雜志主編、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在 “2010·中國書法國際教育與域外傳播”論壇上曾說過, “書法的國際教育就是應該把中國的文化理念、哲學思想和書法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闭\如斯言,中國藝術的國際教育所承載的應該是中國文化理念、哲學思想等豐厚的文化內涵,從漢語國際推廣的視域審視MTCSOL文化教學中的中國藝術教育,廣大對外漢語教學者們需要走的路尚遠,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張英.對外漢語文化教材研究——兼論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等級大綱建設[J].漢語學習,2004,(1).

      [3]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目標與教學理念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9,(3).

      [4]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yǎng)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3).

      [5]陸儉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定位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2).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青島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為QDY14020)。

      作者簡介:孫海平(1972-),女,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及中國古代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40(2016)03—0036—03

      猜你喜歡
      文化教學中國文化課程設置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未來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6:00:48
      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應關注的兩個問題
      考試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0:38:07
      淺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8:07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動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淺析漢風壺與中國文化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羽毛球課程設置的思考
      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課程設置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镇江市| 同江市| 盈江县| 涿鹿县| 安宁市| 册亨县| 扬中市| 信丰县| 阿城市| 金山区| 儋州市| 玛纳斯县| 三台县| 奉贤区| 汤阴县| 定日县| 云林县| 公安县| 安达市| 基隆市| 隆昌县| 建宁县| 宁晋县| 奉化市| 合水县| 天等县| 洛浦县| 苏州市| 塘沽区| 贵州省| 诏安县| 象山县| 河北区| 垫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昭通市| 高碑店市| 潢川县| 赣州市| 福安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