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霞
【摘 要】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肌能發(fā)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的重要階段。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zhì)、協(xié)調(diào)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fā)展的基礎。而通過歌唱活動和科學活動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一個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歌唱活動;科學活動;整合
在近代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領域整合”的理念越來越被重視和運用?!?-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把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內(nèi)容相對劃分為五大領域,同時也指出:“這五大領域標明了幼兒在園所中的學習范圍,而不是硬性分割幼兒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在幼兒的藝術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各學科、各領域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有益的教育整體”。那么音樂與科學領域的整合會對孩子產(chǎn)生怎樣的教育價值呢?由此我們產(chǎn)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在園所的支持與指導下,實踐研究“歌唱活動與科學活動的親密整合”,在問題的產(chǎn)生中思考、反思和積累經(jīng)驗,提升兩者整合的教育價值,結合實踐談談我們的思考與體會。
一、思考幼兒的興趣點來選擇和設計活動
在《指南》中提出:“興趣是幼兒生動積極投入活動的源泉,幼兒只有對某項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在活動中表現(xiàn)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作為老師應該知道的基本常識??墒呛⒆拥目茖W探索的興趣點在哪呢?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孩子的興趣點似乎有很多,可是又該如何選擇和抓住契機呢?于是我們進行了一日活動的觀察。生活中、主題活動中、散步時、游戲時,每一環(huán)節(jié)中細心觀察幼兒,也有意識的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小班的孩子好奇心十足,但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還比較弱,因此興趣點比較多的是糖果玩具、認識自己、認識生活中的物品,中大班幼兒隨著能力的提升,會對大自然的動植物有著更強烈的探索興趣和表達愿望。因此在選擇和設計活動時,三個年齡段的孩子設計的活動有著不一樣的側重點。
二、思考如何自然的將科學探索滲入到歌唱活動中
考慮到預設的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們的想象力、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音樂的表現(xiàn)力有著一定的預設目標。因此除了教師結合孩子的興趣開展的有科學元素的預設活動,也嘗試運用一些不一樣的活動形式,比如結合一日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引導孩子欣賞不同的歌曲;一日生活中,洗手時有《洗手歌》、漱口時有《漱口歌》、擦臉時有《五官歌》、吃水果時有《水果歌》,有著歌曲的陪伴,孩子們的興趣更濃厚了,對生活中的人、事、物也更為關注了,洗手時認識了五指的名稱,會將五官依次洗干凈等等;抓住孩子的興趣契機隨機引導孩子配詞配樂,比如散步時,孩子看到美麗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于是在散步后,給孩子一段《蝴蝶花》的音樂,讓孩子自己創(chuàng)編歌詞,配上音樂唱出自己所觀察到的美麗蝴蝶。孩子們也許創(chuàng)編的歌詞沒有什么優(yōu)美性,但孩子們用歌聲表達出了他們的視覺認知。非常的形象、有趣和生動,這樣的快樂心境是也是最自然、最重要的。
三、思考歌唱活動與科學探索的孰輕孰重
在實施中,有老師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歌唱活動”與“科學探索”兩者的孰輕孰重。當時提出這個問題,把我們難住了。孰輕孰重呢?總要有個重點吧,是以音樂為側重點還是以科學探索為側重點呢。于是,我們選擇歌曲《小小蛋兒把門開》,做了兩種嘗試:(1)以歌唱為主,在歌唱活動的過程中融入科學探索,側重達成歌唱活動的目標。(2)以科學探索為主,在科學探索的基礎上進行歌唱活動,達成科學活動的目標。
首先是(1)以歌唱為主,在歌唱活動的過程中融入科學探索。 引導孩子先熟悉旋律,學唱歌曲,在初步掌握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觀察探索教師已準備好的不同的蛋,有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等以及一些其他動物的蛋類圖片,讓孩子探索、猜測,再將探索到的結果創(chuàng)編到歌曲中去。其次是(2)以科學探索為主,在科學探索的基礎上進行歌唱活動。教師先組織孩子觀察探索教師已準備好的不同的蛋以及一些圖片,讓孩子觀察探索,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可以小組討論,或者在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并讓孩子將查找到的資料并于第二天再相互交流。在孩子已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學唱歌曲,然后將不同的蛋與動物創(chuàng)編到歌曲中。
實踐后我們思考:兩次實踐的效果是有一定差異的,感覺第二次先進行科學探索,再將科學探索的內(nèi)容滲透到歌唱活動中,效果會更勝一籌。但可以肯定的是,兩次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有所差異的是孩子所達成的目標側重點不一樣!融合的形式不一樣,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但兩者的融合對孩子的發(fā)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我們需要更多思考的是不同的活動所采取的融合何種方式會發(fā)揮最大作用。
愛因斯坦很早就認為科學與音樂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音樂并不影響研究工作,它們兩者都是從同一渴望之泉攝取營養(yǎng),而他們給人類帶來的慰藉也是互為補充的。”科學家錢學森也曾留下耐人尋味的一句話:“科學要與音樂完美結合”。在“歌唱活動與科學活動的親密整合”這一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孩子們的日益進步,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能力、音樂表現(xiàn)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而我們教師在此過程中也獲得了很多的實踐經(jīng)驗與教學經(jīng)驗。讓我們在欣喜之余更堅定了自己實踐的腳步,繼續(xù)深入研究,讓孩子獲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是敏芝.經(jīng)歷探究過程.體驗發(fā)現(xiàn)樂趣[J].幼兒教育,2005(17)
[2]江鷺.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思考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3(99)
[3]崔霞,許曉豫.關于構建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框架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8(09)
[4]徐穎.試論幼兒園階段開展科學教育的意義[J].時代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