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琴
摘要: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預習;記憶;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38
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梢?,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將是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渠道。
學法指導可以從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學習過程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聽課、課后復習、完成作業(yè)等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遺漏,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銜接,做到行之有序、針對有效。
一、課前預習,學會自學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預習就是在課前的一種自學。經過多年的比較、觀察和實踐證明,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質量,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因為小學生還不懂得怎樣進行預習,所以,教師要專門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以便學生從一開始就能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下面,筆者就從三個方面談談預習的方法:
1. 聽。指導學生學會聽錄音,第一遍不看課本,初步感知課文的語音語調,看看自己能聽懂多少,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概括,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以便對課文有整體的印象。2. 畫。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聽完第一遍課文錄音后,再將課文通讀一次,并邊讀邊用鉛筆畫出新單詞和新句型,或者是曾經學過但已忘記的單詞,重點標記,以便引起重視,作為重點學習的對象。3. 悟。指導學生結合課文上下文內容或課文圖片猜一猜、想一想,看看是否能領悟新句子的意思,并指導學生學會模仿課文中含有新單詞、新句型的句子造句或能回答課后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預習不必過度,以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課堂聽課,學會思考
如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呢?因為小學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意志力方面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采取全方位的形式來聽課與學習,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如動口、動手、動耳、動腦,做到眼、耳、口、手、腦多種器官并用,便能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1. 耳動、眼動、口動——指導“聽”“看”“說”
“口”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最重要的器官,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口”,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多注意觀察教師的口型,多用耳傾聽教師的發(fā)音,多模仿、多練習,做到“一聽二看三模仿”。一聽,聽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先聽音,后開口,聽清發(fā)準,是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聽不清也就說不準。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學會“聽”,學會傾聽錄音,傾聽教師的發(fā)音,傾聽自己的發(fā)音是否準確,找出差別,及時糾正。二看,指導學生注意看教師,看教師的眼睛,跟著教師的思維走,看教師的口型,掌握正確的讀音。英語的發(fā)音與唇、齒、舌的聯(lián)系較大,所以在教學生發(fā)音時,要指導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口型,唇、舌、齒的位置。如發(fā)[m]與[n]的音時,要觀察教師的雙唇是否閉攏;發(fā)[i∶]與[i]的音時,觀察教師舌尖的位置,教師的口型張開的大小有什么區(qū)別;發(fā)[a:]與[?蘧]的音時,要注意觀察教師的舌尖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口型的大小、方圓怎樣;發(fā)[f]與[v]的音時,要注意觀察教師的牙齒與下唇的關系等。三模仿,通過視、聽后還要積極模仿教師的口型、教師的發(fā)音學會說,先邊聽邊看邊在心中默默模仿,等教師發(fā)出跟讀的指令后,便大聲大膽地反復模仿教師的口型,模仿教師的發(fā)音,通過模仿朗讀,準確把握單詞的發(fā)音和課文的語音語調。
2. 口動、眼動、腦動——指導、觀察與思考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多觀察、多思考,多動口、動眼、動腦,是高度集中學習注意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課堂上進行語言訓練與學習的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注意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要邊說邊想,積極將語言與思維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集中注意力,并做到學以致用,真正學會一門語言。
例如,在英語學習中,詞匯學習占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不能死記硬背,也不能孤立地去記,要將音、形、義、構造、用法相結合,并將它們放在句子中、課文的對話中去記,這樣才會有效果。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用拼讀規(guī)則記憶單詞的音和形;通過課文朗讀和背誦記憶單詞的意義和用法;指導學生學會用比較、觀察、思考去發(fā)現(xiàn)新詞的特點,研究單詞規(guī)律,開動腦筋有效地記憶單詞。在教kilometr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這個單詞是由哪兩個單詞合成,學生很快就會看出是由kilo和metre這兩個單詞組成的。這樣,本來是一個很長很難記的單詞,學生通過觀察,便以舊帶新,不用記憶就能輕松地拼寫出kilometre。類似的還classroom=class+room,headache=head+ache等,英語詞匯中有很多這樣的合成詞,只要善于觀察,就能幫助學生辨別與識記。其次,學生應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如學生學習must后,在教have to的新句型時,就可指導學生將兩者進行比較歸納,找出聯(lián)系與區(qū)別。類似的還有see-look(at),hear-listen(to)等。其次,運用遷移的方法,指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做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是桑代克的遷移理論——共同因素說,即兩種學習之間要產生遷移,關鍵在于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在學習took這一單詞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找到book-look-cook-took中都含有ook,從too中找到t的發(fā)音,從而推出took的讀音,這就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第三,聯(lián)想法。聯(lián)想有很多,這里只談三種:(1)構詞聯(lián)想。如thin-fat,tall-short,young-old等。(2)圖——詞聯(lián)想。如學習名詞數的概念時,由于漢語在名詞詞形上沒有變化,所以學生總是會忘記英文名詞后面加“s”。因此,在說的訓練時,學生僅僅靠死記硬背來記憶名詞復數形式在詞尾不要忘記加“s”是不夠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實物情景與語言的結合,如一堆橙子寫oranges,而每個橙子上則寫的是orange,以此類推,教動詞變化時要想象具體的動作或行為,而且與一定的時間和進行的方式、結果等聯(lián)系起來,以悟出漢語的時間概念。(3)思維聯(lián)想。當學到各種animal名稱時,自然聯(lián)想到它的顏色、食物、特征、生活習慣、居住場地等,即我們平常所說“Thinking Map”??梢姡朴谟^察、善于思考就能將新舊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知識體系更加牢固與完善,并且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
三、課后復習,完成作業(yè)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人們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針對這一規(guī)律,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復習,才能將所學的知識由短時記憶變?yōu)殚L時記憶。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放學回家后,先回憶所學內容,再完成筆頭作業(yè)。方法正確才可事半功倍。
1. 復習回憶。教師指導學生在做作業(yè)前首先要先復習與回憶當天所學知識,不要急于做作業(yè)。(1)朗讀。打開書本,自己先迅速朗讀當天所學的單詞和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單詞做上記號。(2)聽錄音。聽課文錄音,比較檢查自己的讀音是否準確,不準確應及時糾正,不會讀的單詞利用復讀機反復讀會為止。(3)背單詞。先看中文背誦或默寫單詞,檢查自己能記住多少單詞,在背錯或默寫錯誤的單詞后面用鉛筆打“×”,再著重去記這些背錯的單詞。(4)背課文。先回憶今天所學的重點句型,回憶教師板書在黑板上的句子,回憶課文內容,不看書檢查自己對課文能記多少,然后再模仿錄音跟讀并背誦。
2.完成作業(yè)。筆頭作業(yè)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一種再現(xiàn)與檢測,也是對剛才回憶與復習的知識的一種鞏固,所以先復習再做筆頭作業(yè),就能加深印象,進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在做筆頭作業(yè)時,先做容易的,再做困難的,不要邊做邊查書,將不會做的題目先放著,最后去完成。遇到不懂的題目千萬不要偷懶,一定要在最后全部弄懂,可以查書或聽錄音,不會寫的單詞要去背,做到能夠聽寫為止,不懂的語法可查閱書中類似的句型進行套換,或者打電話問同學。也就是說,今天的任務今天完成,千萬別拖到明天,否則不懂的知識就會越積越多。
3. 循環(huán)復習??刹捎妹刻靾猿致犱浺舨⒗首x10分鐘的辦法進行循環(huán)復習。朗讀的內容應從第一課開始,讀完第一課的單詞和課文,再讀第二課,以此類推,不停反復。每天堅持10分鐘的朗讀,目的在于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不斷地重現(xiàn)舊知。記憶的規(guī)律是只有在經常的復現(xiàn)中才能將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學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土高山鄉(xiāng)中心小學 7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