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積極主動要求學習。同時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不同的方法、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能力;提高策略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比較重要的基礎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可以培養(yǎng)并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但是對這些教學內容所反映的數學能力卻沒有深刻的認識,或者說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對知識進行講解,完全忽視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短期內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但是長遠來看學生的數學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yǎng)、訓練。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簡要談談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焦點集中到講臺上,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專心致志地聽講。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學目標、要求,深入分析課程背后體現出來的數學思維,從這些要求出發(fā)設計課程,做到不拘泥于課本。例如,在講解“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出題,并告訴學生老師可以在聽到數以后,迅速說出這個數能不能被2、3、5整除。平常都是教師出題考學生,現在角色翻轉過來,學生一定會想方設法難住教師,其中有的學生出了一些20、25、12、15等數字,也有的學生就說出17、23、31等這些特殊的數字,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這些書都寫到黑板的邊角位置,然后對學生說那些可以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這些數中的2個數字同時整除,并將這些結果寫到這些數的后邊,并告訴學生讓他們通過課堂的學習來檢驗教師所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確。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上課時學生的小動作明顯少了,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時也敢大膽地進行提問了,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隨堂出題,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迅速對數字進行判斷,這樣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訓練。
二、改變教學方式,活躍學生思維
長期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課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如果課堂的教學對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上做小動作。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時刻保持對數學課堂的好奇心。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學,學生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方式會得到訓練,數學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訓練、加強。又或者采用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即: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的知識,就上文提到的例子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如下任務:可以被2整除的數都有哪些特征?4、6、8、14、16、18……這些數有什么特點?等等,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就會得到訓練。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課堂活動,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對講過的內容進行復習。這種競賽式的復習方式不但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通過巧妙的題目設計,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的思維隨時保持活躍狀態(tài)。
三、專題講解訓練,鞏固學生能力
不同的課程有著不同的復習方式,但最終教師對學生的復習都是通過設計數學題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檢驗。這種檢驗方式可以將學生的掌握情況完整地展現給教師,有利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此,教師可以在每個單元結束之后,或者在一次考試之后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例如,在講解了方程式之后,很多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問題,并且學生的帶入檢驗意識不夠強烈。教師可以安排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項練習,強化學生的帶入檢驗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計算完成之后就立刻檢驗結果的習慣。這樣就可以鞏固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數學意識不斷得到加強。
總之,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從教材的要求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要結合班級內的實際情況,必要時也可以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拆分、組合以適應自己班級內的教學。我們相信,只要方法運用得當,學生的數學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全秋.淺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17).
[2]李紅.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