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晶
摘 要:隨著家長對孩子們要求越來越高,更注重孩子們的全方面發(fā)展,由于兒童文學包含一定的寓意,可以讓小學生能夠有興趣去閱讀。注重兒童文學,在細評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美育的因素,美育是學生發(fā)展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在兒童文學中就包含此類因素。這就更便于學生學好語文,培養(yǎng)自己寬廣的胸懷,著重分析兒童文學運用到語文課堂上帶來的效果。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做個好的小標兵,培養(yǎng)自己的美德。孩子們在博覽群書后,會對外界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認知,并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遨游兒童文學可以洗滌他們的心靈,讓他們了解知識的博大精深,從而有審美的觀念,通過兒童文學將美育根深蒂固地刻到學生的腦海中。
一、老師先了解兒童文學的一些特性從而更好地教導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有時候不能正確地品味兒童文學的重點,更別說去教學生了,在實際情況中沒能夠理解兒童文學描寫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不能將重點傳授給學生。將兒童文學納入成人文學中,其主要的思想內容沒有搞清楚,老師對兒童文學的缺乏,導致對學生的教學也是亂七八糟,使學生對其不感興趣,將原本有意義的教學變更加索然無味。
由于童話故事的寫作手法很特殊,它的描寫都是比較虛擬的,其中的人物、情景、故事情節(jié)都是作者編造的。對人物闡釋可謂是精彩至極,包括主人公的動作、想法、形態(tài)。在情景上更是讓人想入非非,故事情節(jié)都是比較不現(xiàn)實而且富有寓意的。讓學生可以想象自己是主角在故事當中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情。其主要是想表達做事應持有哪些態(tài)度。用書中學到的知識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其中《丑小鴨》告訴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不怕別人嘲笑,做最好的自我。在《司馬光砸缸》中要讓我們向司馬光學習,在危難之時要英勇、善于助人等。讓學生可以通過大聲朗讀感受一下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懂得心靈美遠比外在美更為重要。
二、針對學生的天性,使用獨特的辦法讓他們釋放自己的激情
對于小學生,我們眾所周知,都是比較貪玩,喜歡新鮮事物,針對小學生的特性,我們可以利用兒童文學的特點,進一步開導學生、教導學生,讓學生對其有興趣,讓他們認為這個東西非常不錯,這樣自己就會主動去學。一切都以兒童的思想為中心,能夠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有利的條件。
對于小學生,我們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由于年齡都比較小,心智還未發(fā)育完成。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針對這種情況,老師也要制訂相關的計劃,在小語文中《猴子撈月》就是一篇非常不錯的文章,猴子們調皮搗蛋,看到井里有個月亮就招集伙伴們去井里撈月,一個接一個地撈怎么也撈不上來,一會叫月亮壞了,月亮壞了,其實小猴子們并沒有動腦子,月亮是掛在天上的,井里的只是月亮的影子而已。這篇小孩子們都喜歡聽。在這次教學中,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也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這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描寫的手法、小猴子的心理狀態(tài)等,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所以,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的特性,老師也得有著一顆童心,去站在他們的立場想,更好地去教學,使語文教學更生動活潑。
三、讓小學生自愿和別的同學一塊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好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學會團隊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出來,將感情以一種學生喜愛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在學習兒童文學的過程中可以開發(fā)自己的大腦,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美育,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在《一只哈巴狗》在這首兒歌中,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得到,小狗的眼睛是黑黝黝的;小狗喜歡吃肉骨頭;小狗高興的時候會搖尾巴。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問小朋友:“小狗坐在大門口是干什么呢?”這時候小朋友就會說:“坐在大門口看家?!弊寣W生能夠去自主思考和聯(lián)想,從而拓寬他們的想象能力,為以后的寫作帶來更多的詞匯量。
總之,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育未成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上至天文地里,下至魚蟲花草,對他們來說很新鮮,所以,通過兒童文學可以讓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有所了解,開闊視野,對世界有個嶄新的認識。兒童文學具有一定的美育,其中包含故事性的、表演性的以及音樂性的,多方面的結合使小學生對其有特別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讀兒童文學,在有趣的氛圍內體會文學的魅力所在,以及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量,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動腦筋,從而自己完成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韋宏.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8).
[2]王蕾.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現(xiàn)狀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