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煒
【摘 要】閱讀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習慣,也是數學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數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加強小學生的閱讀數學的訓練,教會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起點,農村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數學閱讀,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學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數學閱讀的技巧,注重課外閱讀拓展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習慣;培養(yǎng)
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習慣如何會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數學成績,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學習習慣。加強小學生的閱讀數學的訓練,教會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起點。農村小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數學閱讀,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數學的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閱讀的習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數學閱讀興趣
(一)教會質疑
教師首先留出時間讓學生預習數學教材,提出預習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反復讀。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么。在課堂上,學生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匯報之后,一定留一點時間讓孩子們適時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問一問:書上和我們解的一樣嗎?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嗎?問題是數學的核心,也是思維的起點。伴隨著一連串的疑問,學生學習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厚了。數學閱讀使學生質疑的能力逐步提高,思維的深刻性也隨之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設計激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適當地創(chuàng)設一些難度適當的精辟而具體的、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被2、5整除的數”時,我這樣談話導入:“今天,咱們來進行一場比賽,你們隨便給老師一個數字,老師一看就能馬上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數?!睂W生紛紛報數。老師馬上判斷出來,學生可以筆算進行驗證,這下子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以為老師“神”了。我趁機告訴學生:“老師的判斷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掌握了這種方法,大家都可以像老師一樣判斷又快又對,只要大家認真閱讀課本內容,動手操作,仔細觀察,你們每個人都會發(fā)現的?!甭犃死蠋煹脑挘瑢W生們立刻打開課本,認真地看起來。由此,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教材的欲望。
(三)讓學生大膽地說出來
“說”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千姿百態(tài)的,如果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個體的理解上,那就達不到提升學生思維的目的。因此,學生的互動可以聆聽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自我認識、行為等方面的調整和提高。
生生互動為學生提供了同伴互助、相互學習的好機會。同學們以開放、坦誠的心態(tài)共同展開心與心的平等、深入的對話,這是確保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內在要素。
二、掌握閱讀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
(一)讀教材講究“咬文嚼字”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景:學生明明具有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卻仍然無法正確的理解概念,獨立讀通讀懂題意,而必須依賴于教師的講解。由此可見,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語文學科的閱讀,終究不能代替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數學閱讀,因此,數學教學同樣應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在反復閱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抓”重點字、詞,展開分析、研究,獲得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此方法適合于學生閱讀應用題、概念、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等。當教師引領學生與有關概念對話時,可讓學生借助“概念的關鍵詞語是哪幾個?能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嗎?能舉大量的正反例子嗎?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呢?”等等來理解。經過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讓學生理解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二)口腦并用,提高表達與思維能力
數學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不僅僅是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動腦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通過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助于養(yǎng)成認真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品質,更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例題:“圖書室故事書有203本,上午借出48本,下午借出52本,還剩多少本?”“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認真閱讀題中管理員老師的話,要求‘還剩多少本只用一步計算能求出來嗎?”學生通過對例題的初次閱讀,已掌握了一些信息,知道一步計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需要兩步計算。我又問:“那你打算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呢?”學生又一次仔細地閱讀起題目來,通過再次閱讀,邊讀邊思考,進一步理解了題目的意思,頭腦中也形成了解題的策略。大家迫不及待地交流起來,有的說:“我先算上午借出48本后還剩多少本,再算下午借出52本后還剩多少本?”有的說:“我先算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多少本,再算還剩多少本?”
通過細致的閱讀,使學生深入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自主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
三、拓寬閱讀途徑,注重課后延伸
教除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數學閱讀,還可以組織和建議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了解數學文化歷史,明白數學是怎么來的,讓孩子對數學感到親切有趣,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名題,都是滋養(yǎng)學生數學學科涵養(yǎng)的豐富素材,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激起對數學內部的熱情,增強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例如學習了《圓的周長》之后,指導學生閱讀了“你知道嗎”,同學們知道了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我布置了這樣一項課外作業(yè):請同學們通過書或網絡查一查“π的前世今生”。第二天同學們帶著答案匯報來了,有的查到了圓周率在日本叫“祖率”,用分數表示為,這是迄今為止表示最簡潔的分數,有的查到了劉徵等古今中外的數學家都對“π”做過不斷地探索,今天的認識都是在一代代數學家不斷努力得到的……小學生社會閱歷淺,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很多聯系現實生活的問題,他們有時解決起來比較費力,主要是難以適應知識、技能在新情境中的遷移,因此,就應多讀一些數學應用方面的數學書,有助于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閱讀是開啟思維智慧的鑰匙,閱讀是翱翔知識天空的強勁翅膀,離開閱讀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讓學生們在數學閱讀中理解數學知識,發(fā)展“四能”,感受數學文化,感悟數學精神,感嘆數學魅力!
【參考文獻】
[1]周瑜.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