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玲 周炳金
[摘要]在小學開展禮儀教育,既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和弘揚,也是新形勢下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小學禮儀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有公共場合禮儀、校園禮儀以及家庭禮儀等。學校要科學地設置專門的禮儀教育課程,營造禮儀氛圍。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禮儀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禮儀教育;意義;途徑
一、開展小學禮儀教育的原因
在現(xiàn)代社會,開展小學禮儀教育十分有必要,具體有以下兩點:
其一,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自古崇尚以禮相待。講禮儀是流傳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華民族世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在全球化過程中,人們逐漸開始接觸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在此背景下,始終保持并秉承禮儀這一傳統(tǒng)美德就變得更加重要。從另一方面說,禮儀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同樣需要保留并不斷發(fā)揚。
其二,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以禮待人。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必須要發(fā)揮禮儀的作用。當前社會價值觀多元,人們對于禮儀具有重要作用的認識逐漸淡化,不講禮貌或者是不顧及禮儀形象的情況頻繁發(fā)生。在現(xiàn)實社會中,講求禮儀的人逐漸減少,而不講禮儀的現(xiàn)象卻隨處能夠見到。
二、小學禮儀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現(xiàn)階段的小學禮儀教育所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分為公共場合的禮儀、校園禮儀和家庭禮儀這三大部分。
公共場合的禮儀就是要始終遵守公共秩序,對公共環(huán)境予以保護和維護,愛護公共財產(chǎn)等。而校園禮儀所涉及的內(nèi)容相對廣泛,涉及課堂禮儀、進校離校禮儀、用餐禮儀、站坐走禮儀和儀表禮儀等內(nèi)容。以上所提到的禮儀還涵蓋了行動禮儀與說話禮儀。在任何場合都能夠使用的通用說話禮儀,就是要保證說話用詞準確,使用適宜的語音和語調說話,不能將說話的聲音提得過高,說清楚就好。在日常交流和溝通方面,應該使用“謝謝”“對不起”“請”“您”這些文明詞語。在任何場合都能夠使用的行動禮儀內(nèi)容,主要包括衣著服飾要得體、整潔且大方,在站、走或者是坐的時候應該精神飽滿;用餐要文明,尊敬師長,禮貌待人,要主動打招呼;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的規(guī)章制度,等等。對于不同的場合而言,其說話禮儀與行動禮儀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在此基礎上,家庭禮儀主要指的就是要保證個人所處環(huán)境整潔,不給父母添亂,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并且懂得待客禮儀。
三、開展小學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小學開展禮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使小學禮儀教育成為小學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開展小學禮儀教育工作:
(一)開設專門的禮儀培訓課程
為了強化小學的禮儀教育,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開設專門禮儀教育的課程。通過專業(yè)教師授課,保證小學生接受傳統(tǒng)禮儀教育。這種形式不僅能夠充分地展現(xiàn)禮儀教育的現(xiàn)實作用,同時還能夠使小學生正確地認識禮儀教育這門課程,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認真對待禮儀學習。禮儀教育開設課程,應該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按照年級的差異來設置課程內(nèi)容,這種教學方式也是小學生接受新知識最主要的途徑。
(二)教師言傳身教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本身的做法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傳授禮儀知識;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同樣需要重視個人的禮儀素養(yǎng),為學生做好榜樣。教師作為小學生的榜樣,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講禮儀,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逐漸成為懂禮儀的人。
(三)營造以禮待人的校園氛圍
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進行群體生活的重要場所。強化小學禮儀教育,就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校園氛圍。這樣一來,小學生就能夠在“以禮待人”的校園環(huán)境中學習,耳濡目染,進而實現(xiàn)小學禮儀教育的最終目標。禮儀教育要從小學開始抓起,逐漸培養(yǎng),如此才能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使我國成為真正的禮儀之邦。
(四)普及文明禮儀的知識
當前,小學生對于禮儀知識的認知十分匱乏與薄弱。要想有效轉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全面普及文明禮儀知識。然而,禮儀規(guī)范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寬泛,它存在于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在開展小學禮儀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培養(yǎng)小學生尊老愛幼、鄰里團結、講禮儀、重形象以及遵守公共秩序和善待自然等觀念。通過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融洽。
(五)打造校園禮儀教育陣地
首先,擴大宣傳力度。充分發(fā)揮學校廣播以及黑板報等多種文化宣傳陣地的作用,開展現(xiàn)代公民教育內(nèi)容宣傳。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保證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次,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定期開展周會,對班級所開展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于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與獎勵,通過榜樣來不斷鼓勵學生。另外,還應該在周會課或者是生活課上開展日常行為教育,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以及行為習慣。
(六)家校聯(lián)合
小學禮儀教育工作和課本知識教育二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傳授中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觀念,這是遠遠不夠的。禮儀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并不僅僅是開展課堂教學就夠了,關鍵是要做到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通常,小學生除了學校看護以外,最常接觸的人就是家長。因此,禮儀教育不僅要保證在學校創(chuàng)設禮儀環(huán)境,同樣還應該和家長合作,共同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使小學生能夠將禮儀牢記在心里,成為講禮貌和懂禮儀的人。教師要保證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順暢、及時,確保雙方都能夠及時地了解并掌握小學生的思想變化和行為表現(xiàn)。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禮儀的學習內(nèi)容。
四、小學禮儀教育中的注意事項
現(xiàn)階段,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被廣大教育者和家長普遍認識到。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禮儀教育僅僅停留在思想道德課程層面,并不具備正規(guī)禮儀教育的教學方法。很多學校沒有將禮儀教育當作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即使開設了禮儀教育課程也是流于形式。在此背景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禮儀觀念面臨極大的困難。要想順利開展小學禮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素質,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小學禮儀教育水平,積極貫徹落實禮儀課程,確保各項教育措施落到實處,杜絕禮儀教育停留在形式或者是口頭層面。除此之外,堅決不允許出現(xiàn)學生在校園內(nèi)講禮儀,離校以后卻將禮儀拋到腦后的情況。教師要重視與家長的合作,共同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保證學生始終處于講禮儀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當中。在此基礎上,加強禮儀教育管理評價,保證評價的科學性,以此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