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寫作教學;“言為心聲”;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3-0061-01
【作者簡介】葛德均,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江蘇南通,226000)教師,高級教師。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的作品《戴小橋全傳》里,有一位被學生們稱為“哥們”的“好玩老師”毛小弟,他在教學生寫作時采用“兩面派”作法,讓孩子們寫兩種作文:考試作文按老師的要求寫;平時自己寫作文,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結(jié)果呢,學生自己寫的作文是最有趣的。無獨有偶,著名特級教師孫芳銘先生前些時傳給我一篇淮陰中學徐曉馳同學的《作文,做文》,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對“小情小調(diào)”但卻是“言為心聲”的文字的喜愛。孫芳銘先生讓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應該予以鼓勵和肯定。
我們都有過學生時代,都曾經(jīng)喜歡“小情小調(diào)”,都愿意“言為心聲”。作為語文老師,我的這種感受尤為深刻。我的初中,是沒有中考也沒有高考的年代,但語文課也寫作文,寫的是批判性文章。十幾歲的孩子,哪會寫這樣的東西?抄唄。我也抄,但我不同于其他同學的全文照抄,我是改頭換面、模東仿西,多少有一些原創(chuàng)的文字,因此老師經(jīng)常表揚我,讀我的“范文”。然而,我更愿意寫的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和日麗、草長鶯飛,盡管當時這些是不許寫的。我的語文老師念過南通師范,是城里來的先生,他倒是偷偷地鼓勵我寫花草山水,還偷偷地給我?guī)妆尽皻W陽修”“柳宗元”和“朱自清”“郁達夫”。于是我才有了對“語文”的終身熱愛。
走上中學語文講臺的我,也有點像梅子涵筆下的“毛小弟”,就喜歡讓學生“言為心聲”,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愿意寫的文字。布置作文時,很少只出一個題目,總有兩三個題目讓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改標題或者自己擬題,反正學生覺得寫什么“爽”、怎么寫“爽”,就讓學生寫什么、怎么寫。當然,學生對寫作有興趣了,再給他們一些考試作文的“枷鎖”和“招數(shù)”,這時候讓他們帶著鐐銬跳舞,便不覺得有太煩的束縛與無奈了,甚至感到是另一種的輕松與自由。
平時,我喜歡讓學生寫隨筆。我發(fā)現(xiàn),當學生處在不受拘束的自由狀態(tài)下,表情達意,抒寫性靈,宣泄感悟,達到了才智發(fā)揮的最優(yōu)化,獲得了舞文弄墨的成就感。
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愿意寫的文字,首先要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閱讀。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币虼?,多讀名篇佳作是會逐漸熟悉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覀円寣W生自由閱讀,使之成為積淀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不竭泉源。我堅持每周開設一節(jié)自由閱讀課,給學生自己利用時間的機會,讓他們在書籍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積極鼓勵學生模仿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技藝。
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愿意寫的文字,還要讓學生自由地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薄氨仨殞さ皆搭^,方有清甘的水喝?!弊魑氖巧畹漠a(chǎn)物,生活是寫作的地氣。如果我們積極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投入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和積累作文素材,打造真正的屬于學生的高效作文課堂,才不會落空。
我覺得,只有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愿意寫的文字,由習作任務的消極執(zhí)行者和被動完成者,轉(zhuǎn)換為寫作技巧的積極探索者和主動實踐者,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才能撩撥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習作的熱情、引發(fā)學生語言文字的慧根與潛智,才能實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