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蘭
【摘 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占主導地位,教學方法多是采取“滿堂灌”的方式,進行向學生宣講知識,老師就像一個演講家,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個教學模式已暴露出太多的弊端。因此,新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了。在新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作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他們是知識的探索者,追尋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接下來的論文中會展開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互動交流;高中數學;實踐應用
一、互動交流模式的概述
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模式是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對教學內容進行互動與交流,實現(xiàn)教與學的完美結合,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這其中包含著三大方面:教師、學生與教材。教師先要深鉆教材,確定好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先在頭腦中預設好這節(jié)課會達到的教學效果。那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則是一個引導者,學生則是其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由他們來推動這節(jié)課的進行。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共同的鉆研探究,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教材,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這也就顛覆了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老師地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學生不能質疑。如今,在互動交流的模式中,已經將老師從“神壇”上拉下來了,他們與學生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學中,老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師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教師和學生真正實現(xiàn)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二、在高中教學中互動交流模式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高中教學中,為了應對高考,很多老師會采取單向教授知識,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在下面云里霧里,一知半解;或者有的教師采取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埋頭苦戰(zhàn)”。實際上,這種方式收效甚微,它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以及承受能力,甚至會引起學生的排斥情緒,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實,高中數學課程應該是雙向的,教師在一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教師也應時刻關注學生動態(tài),以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甚至,通過師生討論,對于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進行補充修改。這樣就會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與教師成為了統(tǒng)一體,在積極地互動中,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下,學生的學習肯定回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互動交流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案例應用
案例一:
教學內容:指數函數
教學過程:
師:如果讓1號同學準備2粒米,2號同學準備4粒米,3號同學準備6粒米,4號同學準備8粒米,5號同學準備10粒米,……按這樣的規(guī)律,51號同學該準備多少米?
生:51號同學該準備102粒米。
師: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2×51=102。
師:如果每位同學所需準備的米粒數用y表示,每位同學的座號數用x表示,y與x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生:y=2x(x∈N*)
師:如果改成讓1號同學準備2粒米,2號同學準備4粒米,3號同學準備8粒米,4號同學準備16粒米,5號同學準備32粒米,……按這樣的規(guī)律,51號同學該準備多少米?
生:很多。
生:不好算。
生:有51個2。
師:如果每位同學所需準備的米粒數用y表示,每位同學的座號數用x表示,y與x之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生:y=2x(x∈N*)
師:這也就是我們的今天要學習的的指數函數了。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是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由計算準備大米這個簡單的事例,自然導入課題,使教學過程更加連貫。通過一次函數與指數函數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指數函數飛躍性的增長,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與欲望。這種互動的方式比傳統(tǒng)的干巴巴的講授,更吸引人。
案例二:
教學內容:冪函數
教學過程:
師:某人買每千克1元的蔬菜,則其付的錢數p(元)和購買的蔬菜的量(千克)w有何關系?
生:p=w
師:正方形的面積s和它的邊長a之間有何關系?
生:S=a2
師:正方形的體積V和它的邊長a之間有何關系?
生:V=a3
師:問題2中,邊長a是S的函數嗎?
師:問題3中,邊長a是V的函數嗎?
生:是,a=V。
師:某人在秒內進行了1米,那么他行進的平均速度V為多少?
生:V=t-1
師:這六個函數關系式從結構上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生:……
便于看出它們的特征,它們都是形如y=xa的函數,也進入今天的主題冪函數的學習。從一系列的問題中,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我們可以逐步認識到函數的不同種類型。在設疑中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冪函數的理解。最后通過習題及時鞏固對冪函數內涵的認識,實現(xiàn)讓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與總結,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 結
互動交流教學模式是我們教學界的大膽嘗試,它將教師的“個人秀”轉變成“師生秀”,是適應時代的產物,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將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到極致。同時,也大大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讓學生從課堂的旁觀者變成課堂的主體。在互動交流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作為教師,應該在不斷地實踐中豐富教學方法,不斷探尋最益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教學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努力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汪維鳳.論高中數學課堂中的互動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4):123-123
[2]陳小婭.如何建立高中數學互動教學模式[J].速讀(上旬),2015,(8):15-15
[3]黃耀輝.“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5,(5):30
[4]李旭光.看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J].神州(上旬刊),2013,(12):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