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要:本文從六個方面淺要談了中學政治高效課堂中活動過程的育人價值,希望能給我們的政治教學帶來幫助。若有不足之處,還望同仁批評指正。
關鍵詞:中學政治;高效課堂;活動過程;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6-0034
作為中學政治教師,筆者在教學中一直非常注重高效課堂中活動過程的育人價值。當代社會的中學生多忙于學習書本知識,他們的自然體驗、社會體驗、生活體驗嚴重不足,直接關注社會、自然、文化的機會日益減少,而代替它們的是通過文字、符號、圖像等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增加。當下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在于準確把握和全面落實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優(yōu)化基礎型課程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作為中學政治教師,筆者利用課堂積極開展課堂活動,例如課堂游戲、角色扮演(政府、企業(yè)老板、消費者、納稅人、財政部長、國外留學生、外國商人、大學畢業(yè)生、農民工、人大代表)等模擬體驗,在愉悅學生身心的同時,讓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勞動。例如政治課堂微講座(身邊的消費觀、馬云的成功之路、就業(yè)形勢、科學理財、稅收改革、十八屆五中全會給老百姓送出的“十大禮包”、感受全面小康社會等等)、演講(我的消費觀、做自己生命航船的船長、假如我是市長、體味校園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辯論(金錢是天使還是魔鬼、崇尚洋節(jié)還是抵制洋節(jié)等)、時政評論演說(9.3大閱兵、世界經(jīng)濟論壇夏季達沃斯論壇、十三五規(guī)劃、“習馬會談”、新版人民幣發(fā)行、人民幣國際化“握手”SDR改革等)等交流探討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和鑒別能力;體驗直接和社會接觸的方法比起借助語言文字的間接理解更能習得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我教育能力;活動過程中學生集思廣益,小組探究合作,提升了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
一、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價值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jīng)歷了一段雙向激發(fā)的愉悅交往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只重視傳授、積累知識,只重視教育的結果而不重視教育的過程,人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和個性被忽視,桎梏著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理應形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的探索精神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重視的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在新課標的教學中,在教學的方法上,我們應充分強調“重過程”的思想。這里所指的“過程”,是指學生獲取某一新知的過程,或者說,是指教師選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讓學生獲取知識。在政治課堂中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辯論、角色扮演、時政評論、演講等活動中愉悅地享受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將調動學生的思考與情感體現(xiàn),將學好的信息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生動而富有個性的內心過程的體現(xiàn),及時準確地促進不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關心他們的變化與發(fā)展。
二、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價值
對于人的素養(yǎng)來說,活動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人的各種素養(yǎng)是在人的各種活動中形成的。人的生理活動改變人的生理因素,影響人的生理素質;人的心理活動改變人的心理因素,影響人的心理素質;人的社會活動改變人的社會因素,影響人的社會素質。新課改中一再強調把所學知識轉變?yōu)榧寄埽寄苄纬傻倪^程是學生不斷地把已儲備在腦中的知識同來自活動中的對象信息加以比較、對照和改造的過程,是學生合理利用所學課堂知識來解決問題選擇方式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結果。政治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抽象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原理知識,不在活動中練習操作運用,就不能轉化為生活的技巧,更談不上運用于生活實踐。雖然人的天賦是有差異的,但人的素質的差別還是由后天的活動不同造成的,學生各種豐富的潛能必須通過豐富的活動來喚醒、來開發(fā)。政治課堂豐富的課堂活動對于提高和開放學生的素養(yǎng)具有決定性作用,新的時代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置身于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三、促進學生學習由外驅動力向內驅動力轉變的價值
現(xiàn)如今,迫于高考的壓力,對很多學生來說,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因此,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習的驅動力,是素質教育反映在學科教學上最困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作為中學政治教師,在喚醒學生學習內驅力上,負有更大的責任。政治課教師應該從激發(fā)興趣、打造高效課堂入手,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好勝心學習就變成了“樂學”主動地學,不需要教師、家長不斷地督促施壓,學生會主動地探究學習,解決遇到的困難,由外驅動力向內驅動力轉變。
四、能夠使學生多渠道獲得即時信息、擴大知識面、開拓視野的價值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許多新科技、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新成就,通過各種信息傳遞的手段,廣泛地影響每一個人,未來勞動者將要有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面對新的挑戰(zhàn),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給予學生大量的知識,而是教會學生最快、最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并進行加工、整理、研究、處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的能力。課堂活動準備過程會讓學生走進圖書室、閱覽室,大量閱讀課本讀物,走進企業(yè)、市場、銀行等廣泛涉獵,獲取豐富的信息,將課本的知識加以擴展延伸。
五、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價值
在新課改中,我們不禁要深入思考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造成走向社會“學了的沒有用,有用的沒有學,工作后還得從頭學”?原因是學科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科素養(yǎng),而工作所需的說服別人、合作交流、自信等社會素養(yǎng)忽視或淡化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教育教學的基本部分,交流是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催化劑,它刺激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是新時代的需要,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素質的需要,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很有好處的。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在活動準備前后,小組成員討論、取材、分析、爭辯、歸納、總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使原有的分析得以加深,原來模糊不清的想法逐漸清楚明朗,學生活潑而富有個性的思維過程在這里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
六、引導學生樹信仰,建“三觀”的價值
第三代課改的思路之一是要改變教學的意義,即在“育”“宇”上做文章,“育”解決自我修養(yǎng)的“三格”問題,“宇”解決立志、信仰、世界觀問題。筆者在《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綜合探究教學時,為了積極響應十八界五中全會要求的“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guī)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鞏固反腐敗斗爭”。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牟取不義之財、貪污受賄、行竊搶劫、走私詐騙、摻雜使假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某些黨員領導干部因貪求不義之財而入獄,這些經(jīng)受不住金錢誘惑而葬身錢眼的不法分子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高一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有的孩子由于心理還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金錢觀,以為“金錢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不知道應認真學好知識,不懂得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也可能會導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以,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是人生道德大廈中一根重要的支柱。為此,筆者在高一年級利用政治課堂舉行了班級辯論賽,專門選擇了“金錢是天使”和“金錢是魔鬼”分別作為正反方辯題。辯論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識。通過課堂辯論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打造創(chuàng)新實踐政治課堂的宗旨,通過此次課堂辯論賽,使得學生邏輯思路更加清晰、系統(tǒng),思維更加敏捷,反應更加迅速;也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對金錢的認識更加全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長見識,不僅為他們的高一政治課堂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引導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學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