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晨
摘 要:審美是一種狀態(tài),是指人們對外界的情感關系,即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基于公平的角度進行的評判與欣賞。任何事物之間都可以襯托出“審美”。而目前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將審美教育運用其中,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對聲樂的理解、真正的提高對音樂的欣賞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從客觀的角度去學習聲樂的基礎技巧與正確的發(fā)聲方式。因此,將審美教育運用到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中是時下一種有效且正確的方法。文中將會具體進行分析。
關鍵詞:聲樂教學;審美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116-01
前言: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也以一種強勁的勢頭發(fā)展著。教育作為關系國家民生的基礎建設之一,也正改變著傳統(tǒng)的一些教學方法。在高校聲樂教學方法中,逐漸的使用了審美教育,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的應用使得高校聲樂及工藝美術類的教學課程有了新的發(fā)展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審美觀。
1.審美教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
目前來說,聲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高校音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尤為明顯:首先,審美教育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觀。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訴說,通過歌唱的形式與聽眾達成情感的共鳴。每首歌曲中都鋪墊著作者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的表達是通過樂符傳遞到每個聽眾的耳中、潛藏在心中。在高校的音樂教學體系中,其目標就是培育著更多的音樂人。而要達成這一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目標,需要各高校必須準確的定位,采用多元化教學,鍛煉和培育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審美教育的應用很大程度上為這一共同的目標做出了貢獻,它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客觀的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聆聽音樂中的情感訴說、借鑒音樂中的情感表達方式。由此不僅能夠是學生在欣賞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同時也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巧。其次,通過對審美教育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由于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演唱是非常單調無味的,而作為學生需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天都要去接觸,長而久之,厭煩情緒必會滋生,對學習不在有那么大的興趣。審美教育的引用,使得學生能夠從其他角度去欣賞音樂,而有時候這種角度的變換往往會帶給他們更多的靈感或情感的充實,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最后,在高校聲樂教學體系中,創(chuàng)新是所有老師及學生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作為一個音樂人有點時候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候是需要靈感及情感的賦予。審美教育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巧,同時也能給老師帶來新的教學靈感,進而將教學與創(chuàng)作完美結合在一起。
2.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不注重審美教育
在以往的高校聲樂教學中老師只注重于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沒有新穎的教學方式,一味的以知識為主體,為了教學而教學,卻忽略了審美教學方式所能帶來的巨大轉變。同時,院系領導及教學主任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過于迷信,恰恰沒有注意到審美教學對學生客觀欣賞音樂作品及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重要性。
2.2 教學方式單調
如上所述,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教學方式過于單調,這就導致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由于在日常的聲樂學習中是枯燥無味的,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學生就會逐漸的失去了學習的新鮮感與積極性,這就會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造成影響。
3.高校聲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
3.1 提高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力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最為我國的基礎建設重要一步的教育來說,教學方式也必須適應時代的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以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在我國的高校聲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就必須將新事物與教學體系有機結合在一起。審美教育方式的應用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措施,各高校相關的教學部門必須重視起來,因為這一措施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從客觀的角度去欣賞每一首音樂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體驗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豐富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積極性。
3.2 加深對聲樂的認識
目前來說,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正在不斷的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要求也在逐漸的提升。音樂這一可以寄托人們精神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高校的聲樂教學是培養(yǎng)音樂人的最基礎的方式,老師在教學的同時要適當?shù)膶虒W方式進行改變,逐漸的將審美教育引進到日常的教學中,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相關的教學部門一定要對聲樂的日常教學引起重視,正確的引導學生對聲樂的認識。不僅要將專業(yè)知識基礎打牢固,同時也要適時的用審美的意識來欣賞音樂作品,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巧與情感奠基。
3.3 利用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審美
常言道: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而音樂的美對于人們來說則是一劑靈丹妙藥,它涵蓋了人們的喜怒哀樂。作為培育音樂人基地的高校聲樂教學,需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靈魂的音樂人。這就要求高校教學過程中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審美教育的應用使得高校的聲樂教學打破傳統(tǒng)的模式,適時的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學生基礎專業(yè)知識,同時也引導從客觀的角度欣賞音樂作品的真實情感。完整的音樂作品對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完整的作品包含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及初衷,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有助于他們更好的吸收專業(yè)知識,同時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巧。其次,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含義隱藏在其中,多接觸音樂作品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及創(chuàng)作靈感有著極大的幫助。
4.總結
審美教育是高校聲樂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講究的是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具備對音樂的理解。審美教育是一種客觀的欣賞角度,同時也是主觀的理解,在聲樂教學中這一方式的應用有效的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客觀的真實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它已逐漸成為聲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推廣這一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專業(yè)技巧與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茵東.高校聲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神州旬刊,2012(7):116-116.
[2]吳姿霖.審美教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三位滲透[J].藝術教育,2014(4):56-57.
[3]陳愛群,張瀚玉.高校聲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18):237-237.
[4]鄧集勛.論審美教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5(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