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黎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英語教學中實施愉悅評判法的背景、意義及其涵義,并具體地介紹了實施愉悅評判法的三種評判方法與措施,最后總結了實施愉悅評判法的具體效果。
關鍵詞:英語;愉悅評判;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6-0079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語言學科的英語教學,由于受語言環(huán)境因素限制,特別是農村學生相對于城市學生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更閉塞,因而農村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效果相對較低,而且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相對較低,支撐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動力就是高考。在如此情緒狀態(tài)下,要讓學生獲得創(chuàng)造性英語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素質,唯有改變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而對學生付出腦力的評判也尤為重要,這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語言的主動性。
二、傳統(tǒng)評判與英語愉悅評判法的基本涵義
評判是各類考查、考核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諸如課堂作業(yè)、課堂提問、階段考查、終結考查等都要給予評判。其方式可分為口頭評判、書面符號和得分評判。傳統(tǒng)的評判法往往以“錯”和“對”作為絕對評判,在書面作業(yè)和各類考查中,往往用“√”或“×”符號進行評判。這種評判的局限性在于結果評價缺少對過程的評價,特別是平時作業(yè)中一個個大大的“×”符號,課堂提問中教師的“NO”對于學生形成失敗刺激,因失敗而產生情緒低落,久而久之形成學習的畏懼情緒,最后產生“我不是學英語的料”的思想,進而導致對英語形成厭學情緒。
英語愉悅評判法也可以稱為成功評判法。其基本涵義是以引導和啟發(fā)糾錯的方式進行評價。其一改傳統(tǒng)的結果性的“對”與“錯”的絕對化評判,使用進程性和啟發(fā)學生思考、糾錯的評價方式。具體而言,其涵蓋了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
1. 在內容上涵蓋對學生的一切評判與評價。諸如課堂提問、師生探究;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英語演講與朗誦比賽;階段性考查等評判。
2. 與內容相對應的評判形式。其最大特點是取消了絕對的“NO”和打“×”符號對學生心理刺激的評判手法。這種評判方式采用富有情感的表情、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或富有啟示性的符號、短語、評語在錯誤處給以提示,啟發(fā)學生糾錯,并對改錯結果給予最終評判成績。
3. 方法上充分使用鼓勵、啟示、手勢,在聽說測試和課堂答題、探究中采取搭支架或下臺階法幫助和啟示學生糾錯。以充分肯定為手段,對學生在不同的英語實踐中采用不同方式予以肯定、鼓勵,并引導學生順勢而為,自己糾錯,獲得經(jīng)驗與成功的樂趣。在手法上,取消傳統(tǒng)的、簡單而武斷的“×”與“√”符號予以評價,使用啟示性語言,如提示學生從什么角度思考;有時,順著學生作出另一個錯誤結果,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原因,調換思維角度進行解答。在書面作業(yè)中,使用啟示符號或短語提示,并多用贊美語,激勵學生依據(jù)提示符號或短語,調整思維方向,改正錯誤,最終以學生的改錯結果作出評價,使學生獲得自我成功的樂趣,提高學好英語這門語言的信心和學習樂趣,從而實現(xiàn)學習英語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英語愉悅評判法的操作策略
英語教學評判有三個層面:一是課堂提問和課堂探究中的評判、英語演講與朗讀評判;二是課后練習與作文評判;三是階段性測考評判(如單元、月度、期中、期末考試)等。在三者操作中,使用不同的愉悅評判法,使學生脫離失敗的感覺,始終處于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
1. 課堂聽說口頭評判——運用肢體語言或給學生遞跳板、搭支架來幫助學生糾錯。課堂教學時,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問題,在備課時既要設計好課堂提問的梯度,也要設計好不同程度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互動問答的內容。對學生互動探討過程中的個體評判,既要用豐富的肢體、臉部表情予以認同,也要用充滿贊嘆的語言或聲調予以全面或部分肯定,使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境顯得輕松愉快。針對學生回答的錯誤點用肢體語言,如用打個問號,并指腦袋讓學生想想,或重復錯誤的表達,用上升的語調以及抬高眉毛表示疑問,引導學生注意并思考這個錯。
2. 用遞跳板法,巧用原始認知,提示學生尋找到有關信息,并作出正確回答。如:在學生口頭表達中途卡帶的時候,教師用“Do you mean...by saying so?”作為跳板來幫學生解圍,讓學生可以順利地表達完整;在學生不會表達或沒有頭緒時,教師用已學的知識作為跳板,以此引導學生從一定深度,進行多角度、多變式思維方式,不但使其獲得真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更多有困難的學生獲得正確的知識點和思考方式,而且使學生學得輕松起來。
3. 幫搭“支架”,提供支持條件,使其順勢而上。針對有些學生在課堂互動問答時確實難以解答的問題(諸如句子長,生詞多),平時又難得體驗的,使學生如在云里霧里不知所措的問題,則采取提供詞匯支架、句式支架、文體支架,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順勢而上,解決問題。同時課外采取循序漸進的措施,平時從as easy as ABC 的everyday English 入手,由易到難,循環(huán)熏陶,逐步過渡,幫助學生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正確認知,發(fā)展英語學習能力。
4. 課后作業(yè)評判——運用統(tǒng)一的符號加短語短句啟示糾錯,并加贊嘆語評判。傳統(tǒng)的課后作業(yè)評判,教師往往采用“×”與“√”的簡單符號加一個分值加以評價。但一個個“×”的評判符號及低分值,給一些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這些符號和分值一旦一次次往復,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刺激,從而導致畏學、厭學等情緒的產生。因而,換一種評判方式,在作業(yè)和測試中只用“√”符號,即肯定正確部分,取消消極的“×”符號,而在錯誤部分使用其他符號或啟發(fā)語提示,讓學生換一種思路改正解題錯誤,使學生的心情輕松起來,思路也清晰起來。具體地說,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1)統(tǒng)一符號。根據(jù)學生作業(yè)錯誤性質和題型不同使用不同符號,提示學生思考錯的原因,從而及時改正錯誤。比如,對于因粗心而導致的錯,在錯誤關鍵處打個“?”,部分錯誤的,則在錯誤處劃一條紅杠,并打個“?”,啟示學生思考后改正。特別是學生在寫句子時容易跟著中文的表達習慣走,因而犯錯,比如喜歡把動詞短語直接拿來做主語,如Take exercise is very important.句中take exercise 被學生當主語使用,因之前和學生強調過這種情況一般可用動詞的-ing 形式來做主語,故批改時在take exercise下方劃一條紅杠,打個“?”,并在旁邊寫上Can it be used as the subject? 來幫助學生聯(lián)想到以前的知識,意識到錯在哪里,自己就可以進行改正。而當學生寫出好句的時候,則在句子下方用波浪線標注。
(2)短語、短句評價或啟示。對于完整答題的,作業(yè)質量高或作業(yè)進步的,每次給予短語、短句進行贊美、肯定和鼓勵,以此來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如單選題、完形、閱讀正確率高的,在旁邊寫上“good”“wonderful”“perfect” “excellent”“smart”“well done” “Youve done a good job.” “A clever boy/girl”之類的評語;作文中出現(xiàn)好的句子、詞匯、短語,用波浪線劃出來,并在旁邊寫上“good”“perfect”“excellent”“well done”等評語;對于進步的,在旁邊寫上“Congratulations!”“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m glad to see your great progress.” “Come on.” “Im sure your effort will pay off.”“I believe youll make more progress if you keep on working hard.”等表揚或鼓勵的評語;對有些因思考問題出錯的,或根本不理解的,則用短語、短句從相近的或舊知識啟示學生溫故而知新,或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改正錯誤。這樣的提示,既不傷害學生心理,又可以鼓勵、啟示學生思考錯誤原因,激發(fā)學生運用自己的能力改正錯誤,并在改正后重新加以評分。
(3)贊美性批語。作文和階段性測試,多用贊美性批語,做到每篇作文和卷后對優(yōu)異部分作充分肯定的贊美評價,對不足之處加以提示性啟發(fā)語、評注,與之進行討論,引導和促使學生思考,或改之,使其更正確。
5. 學期、學年階段評價——采用“三結合”師生民主評價法。每學期、學年的成績評價,取消一張試卷定成績法,而是采用“三結合”師生民主評價法,使每個學生看到自我進步、自我成功。所謂“三結合”師生民主評價,即學生平時參與課堂討論、發(fā)言率(占10%);平時作業(yè)和訂正率(占20%);課前演講(占10%);個人縱向對比進步率(占10%);期中加單元測試的平均成績(占20%);學期或學年測試成績(占50%)。期中前四項成績由學生自我評定與小組學生評定,其中含期中、期末試卷的改錯后的成績,以此幾方面作為學期、學年的學生成績,盡量使學生獲得進步感。
四、英語愉悅評判法取得的效果
由于愉悅評判法采用贊美性和民主化評判,充分使用啟示性自我改錯,最大程度減少學生失敗的感覺,而且評判是呈過程性,成為自我解決問題、自我獲得成功的學習過程,因而充分激發(fā)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享受由此產生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成功的樂趣,其起到的刺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學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