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梅
【摘要】“提問”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在不少高職課堂卻舉步維艱,本文淺析其中的部分原因,解釋提問策略對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并結合實際探討提問策略在英語課堂的運用。
【關鍵詞】提問策略 高職英語課堂 交互活動 有效教學
提問是語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這是由英語教學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教師檢查督促學生課堂學習、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手段。但在高職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進行提問舉步維艱,對于提問能減則減,有些教師干脆省去提問,直接在課堂上唱“獨角戲”。針對這種情況,不少教師產(chǎn)生困惑:高職英語教學中,“提問”有無必要?怎樣讓課堂提問有問有答,最終起到激發(fā)英語課堂的作用?探究提問策略,使提問有效促進、影響教學對教師們來說意義重大。
提問作為教師、學生互動的主要部分,是語言課不可替代的教學行為。據(jù)統(tǒng)計,提問這種交互活動要占課堂時間的20%-40%左右。首先,提問的作用體現(xiàn)在能保證有效的教學效果,通過提問和回答,使學生投身到英語課堂學習中,積極參與,展現(xiàn)自我,增強自信,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有利于形成對英語學習持久的專注。教師如果以提問貫穿授課過程,會有效減少或避免學生課堂上走神,同時,教師在提問中可以檢查并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隨時對授課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或補充。其次,就英語課本身而言,其最終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長期有效的課堂交互活動使學生有意義的表述想法、傳遞語言信息,潛移默化地在語言運用中內(nèi)化語言結構。因此,提問在高職英語中是不可省略的重要策略,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提問策略并不容易,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我深有體會,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異大。滿分150分的高考試卷,能考一百分左右的學生平均每班最多4~5名;大多數(shù)高職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在六、七十分;還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只有二、三十分,甚至有十幾分的。在沒能按成績分班授課的情況下,課堂提問的難度可想而知:集體回答時,只有幾個學生應答,底子差的學生人在課堂,大腦早已自由飛翔;個別提問時,可提問的對象也屈指可數(shù),反反復復就是幾個學生,仿佛回答問題成了他們的“專利”。所以,課堂上時有“有問無答”的情況,教師有時不得不自問自答。久而久之,教師就減少甚至放棄提問了,英語課堂也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效果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從教師自身來看,存在著設計問題時不夠用心,提問的形式不當或者問題不適合學生水平等情況,具體如下:1.備課時只備授課內(nèi)容,沒“備”學生,導致設計的問題過難或過易。2.提問時,要么只提問幾個學生,其他學生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要么是提問形式單一,如只采納“together”一起回答,學生惰性增大。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使學生漸漸失去回答問題的動力和積極性,英語課堂也隨之步入沉默模式。3. 提問后,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為了趕時間完成授課內(nèi)容,不少教師時常會在提問后自己一答了之,這無疑減弱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由此不難看出高職英語課堂的提問難以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效果。
針對現(xiàn)有問題,高職英語教師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充分利用提問策略,努力改善高職英語課堂現(xiàn)狀。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大是客觀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因人而異,隨時調(diào)整提問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共同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備”問題。教師在授課前除了備教材,還要依據(jù)授課內(nèi)容,設計提問的問題。當然教師可以隨機即席提問,但問題的順序、難易和邏輯性上難免存在一定的缺憾,所以,授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針對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要設計淺層問題,像 Yes/No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如果學生能夠輕松應答,可以在該提問基礎上延展,讓提問有層次、有梯度。而深層次問題如引導詞為Why/What/How之類的提問,可以針對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讓他們運用現(xiàn)有知識在回答問題中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極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能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傊?,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設計出有效問題才有可能形成有效提問,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第二,教師在提問時需做好調(diào)控,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1.提問時盡量考慮到所有學生。教師可以引進適當?shù)募顧C制,如平時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按比例記入期末成績,激發(fā)學生主觀上參與課堂活動的動力。2.教師提問要“因人而異”,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客觀上給盡可能多的學生創(chuàng)造答題的機會。3.提問后,教師應留給學生適當?shù)乃伎紩r間一般為5~20秒,如被提問學生不能作答,教師要馬上給予適度的啟發(fā);仍然答不出來,再把問題轉向另一名學生,不要一味等待下去,這樣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又減少了被提問者的壓力。
第三,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恰當?shù)脑u價。這不僅能滿足學生希望自己的回答得到明確評價的愿望,還會激發(fā)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熱情。評價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尤其對于在英語上有受挫感的高職學生,合理的表揚會增強他們的信心。即便回答有誤,也要面帶微笑耐心指導。而對于class report一類口頭作文的評價,除了簡短的表揚外,引用學生表達中的“句型”、“短語”給予贊美,則會令學生更有成就感、自豪感,評價效果顯然更好。
運用提問策略,使學生保持對英語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從而保證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這是許多教師不懈努力的目標,也是需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并逐步完善的漫長歷程。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4.